我們身處網絡發達的年代,應該要善用網絡增進知識,而不是發起或者參與這種帶風向和不中立的“制裁行為”。
最近雪州蒲種區的一間茶餐室因為水壺風波而鬧得沸沸揚揚。
ADVERTISEMENT
事情的起因是顧客自備水壺在該店用餐,引起該店老闆的飆罵,導致網民的不滿,並在社交媒體貼文揭發自身的遭遇。
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此類事情最容易引起網絡的一堆吃瓜群眾的圍觀關注,同時還會煽風點火,造成風波一發不可收拾。
事情發生後,網民馬上化身為正義代表,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企圖煽動民眾杯葛該茶餐室業者,以打擊業者的生意作為報復的手段。
還有多少人記得,去年檳城亦曾發生一宗顧客沒叫水,被咖啡店業者放上網公審,結果反遭網民炮轟給差評的事件。
雖然說業者這樣不禮貌對待顧客十分令人反感,但畢竟不是觸犯法律或者“天條”,但當大眾加油加醋放大了受害者的情緒,事情就會沒完沒了的延燒下去。
帶動杯葛風進行所謂的制裁,不是網友們的“職責”。
要知道,國內熟食檔要求顧客消費飲料幾乎已是長期存在的不成文規定,雖說不是所有店家都會“強制”點飲料,但大部分民眾用餐時自動點飲料,也幾乎成了一種習慣。
況且,我國似乎也沒有任何法律禁止商家規定最低消費;因此,若遇上有茶餐室要求強制消費的情況,難不成要杯葛所有這類茶餐室嗎?
這個世界的爭執都是人心浮躁引起的,我們身處網絡發達的年代,應該要善用網絡增進知識,而不是發起或者參與這種帶風向和不中立的“制裁行為”。
我們不是法官,不是警察,更沒有資格把自己當成網絡上的判官,企圖用自己的想法和手段去裁定對錯,進行制裁。
畢竟這類型的“討論”沒有實際價值和意義,很快就會被那些吃瓜群眾拋諸腦後,留下的後遺症可能會影響一些心智還沒有成熟的網絡使用者,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他們剛開始獨立使用網絡就經常接觸這類型的話題,只會扭曲了他們的三觀,從而影響他們以後的處事方式。
網絡的發達的確令孩子們有了許多求知的便利性,但是網絡上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以及流言蜚語也一步步影響和荼毒孩子們的心智。
孩子接觸這種事情多了,就會逐漸被網絡潮流引導到不正確的價值觀上,其中更容易滋養憤世嫉俗的青年,而非培養國家未來的棟樑。
所以此類事情是影響深遠的,看官們就不要不嫌事大地讓事情一直髮酵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