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易滔滔天下是,九夷未許即安居。狂風怪雨縱橫至,閉戶焉能樂著書。”五一三族群衝突時,王叔岷在吉隆坡,有感而發賦詩一首,題為〈誰易〉,詩見《慕廬憶往:王叔岷回憶錄》。
ADVERTISEMENT
第一句典故來自《論語·微子》,孔子周遊列國時遇隱士桀溺和長沮,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他對未來沒有願景,壞物如洪水,到處都是,誰能改變呢?他勸孔子避世歸隱,在混亂無序的社會中積極入世,必然鎩羽而歸。第二句出自《論語·子罕》,王叔岷自己做註解。他說“子欲居九夷,蓋孔子聖道不行於中國,遂欲東往居於九夷,今日之夷境,亦未可安居也。”天地雖大,但無淨土。第三第四句將五一三比為狂風怪雨,雖然閉門不出,專心著述,卻找不到平時出現的快樂心情和滿足感。
王叔岷在1967年,受邀來馬大中文系擔任客座教授,他對馬新兩國並不陌生。1963年他在新加坡大學客座兩年。鄭良樹老師在〈王叔岷教授與新、馬〉中說經他栽培,崢嶸露角的學生不少:“在馬來西亞方面,有洪天賜、楊清龍、林長眉、陳徽治、鍾秋生及黃碧雲等等……其中楊、林都是王師的入室弟子,在王師指導下完成碩士論文。楊研究張衡,林研究劉晝,兩篇碩士論文皆受到校外考委的佳評。”
從師長處,我聽過王叔岷不少趣聞。印象最深刻的是上訓詁學時,鄭老師所說故事。1941年,王叔岷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初見傅斯年,王叔岷把詩文呈上,他閒暇時喜歡舞文弄墨,希望老師指點。傅斯年笑笑,沒有特別回應,只問研究何書,答雲《莊子》。傅斯年說研究《莊子》當從校勘訓詁入手,又說:“要把才子氣洗乾淨,三年內不許發表文章。”
“洗淨才子氣”的對話,富有《世說新語》的氣韻,讓人樂道。鄭老師轉述當學者要沉得住氣的要求,我在《慕廬憶往》看到當事人現身明言,簡單一席話讓王叔岷從文人變成學者,沉浸在故紙堆裡。“既然來到研究所,只得決心下苦工,從基礎功夫研究《莊子》。”王叔岷多年後回憶,只見怡然自得之貌,沒有無可奈何之悔。
守住寂寞最重要
王叔岷1972年離開馬大,轉到南洋大學。在馬來西亞,他影響最大的人,非鄭良樹老師莫屬。在〈淮南子斠理〉序文中,鄭老師說他在臺大從師王叔岷習《莊子》和《淮南子》,本科畢業後他回新山寬柔中學執教,當時王叔岷在新加坡講學,鄭老師經常越過長堤請益。1966年王叔岷回臺,鄭老師跟隨,考進臺大中文研究所。鄭老師依據碩士論文出版的兩本淮南子著作,都是在王叔岷指導下完成。
王叔岷的代表作包括《莊子校詮》和《史記斠證》,其中《史記斠證》初寫於1965年,完成於1981年,每年大約平均寫20萬字,其中100萬字在馬大完成。我碩士論文研究司馬遷,《史記斠證》是重要參考書,文筆不暢時,經常想起淡泊平和的王叔岷。馬來西亞學術風氣不盛,同樣的話被提再提,也許還真是弄錯切入點了。文史哲研究講究默默耕耘,無關外在,守住寂寞最重要。鄭老師說無論週末或公共假期,王叔岷從來沒有離開過辦公室,絕少外出旅行。寧靜校園,他伏案執筆,“除了病假之外,王教授從來沒有拿過年假。”
《慕廬憶往》中有〈馬大教書〉一章,不長,一半篇幅提五一三。王叔岷說馬來人和華人嚴重衝突那幾天,他跟太太及兒子躲在家裡。“世亂人皆避,庭空鳥獨閒,愁雲屯遠岫,計日祝平安。”他寫〈世亂〉寄給女兒王國櫻告知安全,又提16歲兒子王國瑜當時舉動:“膽大不顧危險,不聽勸誡,戒嚴令暫時解除,就往外面跑。”隨後說“兒子不好學,志大言大,既無能力,卻一心要為貧苦人民做事。”女婿蕭啟慶在明尼蘇達州立聖雲大學教書,王國櫻跟隨夫婿遷居那兒,王叔岷於是讓兒子轉學,送到美國,由姐姐照顧。
王叔岷在新加坡教書的時間遠長於馬來西亞。其中原因是王國櫻和蕭啟慶後來都在新加坡工作,另一原因則是方便與在中國的大兒子王國簡聯繫。王國簡出生於1939年,擔心被戰亂波及,自小由祖父養在鄉間。王叔岷到臺灣,王國簡來不及隨同,這是一家人大半生哀痛。王國櫻為《慕廬憶往》註釋時說她遲至1984年到中國旅行時才第一次見兄長,又說1985年她成功申請王國簡到新加坡探親,父子始有機會團聚,此時離王叔岷太太楊尚淑過世已有8年之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