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馬面對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推動大學與企業建教合作、加速成立專業技職學校、留住人才(如何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當前急務,否則晶片產業的榮景只是曇花一現,大馬永遠擺脫不了產業無法升級轉型的宿命!
ADVERTISEMENT
美國對中國採取晶片出口禁令,一場“晶片戰爭”已經延宕好幾年;接下來美國總統大選又不出拜登與特朗普,兩人皆視中國為死敵,所以晶片戰爭的局面未來幾年很難改變,在大馬設廠的世界級半導體大廠,不得不未雨綢繆的加碼投資。
大馬是否真的成為中美晶片戰爭的贏家?沒錯,我們坐收供應鏈轉移利多,有機會成為全球半導體重鎮之一,但只限晶片全製程中的“封裝測試”部分(晶片製造流程很長);晶片全製程是資本密集與專業技術密集的產業,如果要真成為晶片產業的贏家,就不能只賺加工的錢,所以在吸引外資流入設廠的同時,更應該積極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大馬崛起成為半導體產業“二線重鎮”機會是有的。根據《日經亞洲》報道,2023年第一季流入大馬的直接外資金額高達760億令吉(約161.9億美元),比較令人振奮的是這些投資大部分來自半導體科技業,包括臺灣日月光、英特爾、英飛凌(Infineon)、捷普(Jabil)、美光(Micron)、博世(Bosch)、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和科林集團(Lam Research),都先後擴大在檳城的投資。
今天,除了新加坡,大馬確實是東盟國家中最具備吸引晶片產業流入的條件。因為早在20世紀80、90年代,大馬就吸引許多外國晶片製造商,有一段時間大馬是亞洲晶片製造產業領導者之一,那個年代,英特爾、恩智浦、英飛凌、德州儀器已經將大馬視為拓展業務的跳板,不過,之後臺積電及三星電子快速崛起,半導體地位才拱手讓於臺灣及韓國。
現在,機會重新降臨。隨著中美緊張局勢加劇,各大廠只能推動半導體供應鏈(供應來源)多元化,由於已經設有基地,所以大馬成為擴廠首選。德國英飛凌就投資70億美元擴建大馬居林晶圓廠,以打造全球最大的8吋碳化矽(SiC)功率晶圓廠。英飛凌大馬負責人表示,大馬從供應鏈多元化中受益匪淺,長期以來大馬一直是英飛凌在亞洲最重要的製造中心,大馬員工佔全球6萬員工數的20%。
除了英飛凌外,英特爾在大馬高達7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也在進行中,英特爾準備將大馬打造成亞洲主要晶片生產基地,並建設最大且先進的封裝據點。英特爾表示,當大廠引入新技術或新制程,就會同步引進許多生態系供應商,這是所謂的中央衛星工廠效應。所以也準備擴充產能的科林集團執行長艾傑爾才會表示,大馬將與臺韓並列,成為亞洲三大生產中心。
目前還不能確定美國是否會施壓限制“中馬合作產品輸美”,但中國半導體企業已經分散風險在大馬布局,與大馬企業合作進行先進晶片的封裝測試服務。
外資流入是一喜訊,但隨即面對的是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投資、貿易及工業部長賽夫魯表示,短期內會與高教部與人力資源部討論,以尋找解決方案。其中英特爾就將與理科大學合作,培養所需要的人才。
另一方面,檳州第二副首席部長佳日星也在週二透露,州政府將在檳州現有的工廠範圍內設立學院,甚至也有工廠計劃設立大學,以栽培更多專業人才。佳日星表示,檳州面對外資流入的最大挑戰是人才不足,所以培訓科技人員已經刻不容緩。
政府強調,大馬已成為半導體產業封裝測試的全球重鎮,市場佔有率高達13%,也是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來源國。不過人才問題始終是軟肋,然達信(Marsh)亞洲戰略風險諮詢主管德泰勒(Derek Taylor)就認為,大馬仍面臨人才短缺與再生能源取得有限的挑戰,如果無法改善,長期而言將阻礙資金流入大馬。
晶片是半導體的主要元件,資本投入與專業人才(技術)是該產業發展的兩大核心條件,今天大馬就面對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推動大學與企業建教合作、加速成立專業技職學校、留住人才(如何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當前急務,否則晶片產業的榮景只是曇花一現,大馬永遠擺脫不了產業無法升級轉型的宿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