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5/03/2024

自杀

电影

教育

原生家庭

年少日记

谢成

生命礼物

松动

观《年少日记》后记—— 一份很难拆开的生命礼物/谢成(峇都喼)

作者:谢成(峇都喼)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提前看了《》。我觉得很好看,也呼应到近期的学习和体悟,所以看完有些激动,还一度在想是不是太久没看,才会特别激动。

最后一幕,男主角买了鲜花,沿着楼梯走上天台。慕然转头,看到10岁的哥哥,一如过去乖巧可爱地,出现在身边。

ADVERTISEMENT

我想,这是因为男主角终于读懂了——当年10岁的年少哥哥,即便懵懂,却透过一本日记,送给了弟弟一份很难拆开的——成为一位更好的工作者。

“在这段‘被留下’的旅程中,我们艰辛地走着,同时也相信着,有这么一份生命礼物,是他想赠予我们的。”这是之前推遗族团体时整理的文案。

在电影里,年少哥哥送了弟弟“成为更好的教育工作者”这份礼物。在电影外,导演的朋友送了导演一部可以“”现今社会文化的生命礼物。

这部电影很生动、轻巧地呈现了这个时代的很多议题——霸凌、学校教育的意义、自杀遗族、社会名利压力、家庭关系甚至教育工作者的素养等等。所以,我相信每个观众,应该会被至少一两个情节所触动。

同时,我感觉导演选择了一个朴实无华的方式带动整个故事,以及展示上面的各个议题。也就是说,导演没有煽情地带动观众去嚎啕大哭,也没有引导观众去怪罪特定的人或事,以让观众可以大快人心地泄愤。

所以我想,这样的不带动、不引导,或许让心中的触动没有了立即转嫁的出口——结果我们“被迫”,在这个没办法流通的空间内,多逗留久一些,然后更单纯与平静(没有太多的悲伤和生气)地,去直视和好奇,这心中的触动。

心中的触动,无法在大哭或泄愤中偷偷溜跑。然后,我们更有机会去清晰地觉察,说不定还找到行动的意愿。

电影告诉我们,孩子在替家庭发病,孩子出问题是因为家庭“有问题”。所以,看电影时,我会偶尔生气爸爸、责怪妈妈,甚至讨厌那个弟弟。

但隐约中,电影又好像让我们知道爸爸的更可怕,所以不能怪爸爸,要怪爷爷,但又不能怪爷爷,因为……。然后,继续回推下去,我们就会怪这个社会、国家,再推就会怪整个文化。到最后,电影没有告诉我可以怪谁、怪什么。

这再次印证了,一个悲剧的发生,若只看个人或家庭的话,我们其实就在欺负着当事人。

如果事事都怪社会、文化,有时可能会比较释怀,但有时也会觉得好无力,我们似乎做不了什么。

但也不一定吧,因为上面提到每个观众,多少有一些心中的触动。

也许我们可以——不管被触碰到的是哪一块,我是否愿意,借助这份触动,在生活中做出什么调整。而每一份愿意做的调整,其实就正在“松动”着这个文化。

我们的身上承袭了文化,我们也具备松动文化的能力。或许,这便是我们这个个体可以和这个世界良善互动的一种模式。

带着心中的触动,我看见年少哥哥/导演朋友送给观众的生命礼物。那不仅是一份感动或情绪的流动,更是“松动”文化的一份力量。谢谢你们。

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看完电影后会跟朋友说,这是一部有力量的电影。

(备注:这篇文字里许多概念取自赖念华老师和张春源老师的课堂学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