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5/03/2024

自杀

电影

教育

原生家庭

年少日记

谢成

生命礼物

松动

觀《年少日記》後記—— 一份很難拆開的生命禮物/謝成(峇都喼)

作者:谢成(峇都喼)

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提前看了《年少日記》。我覺得很好看,也呼應到近期的學習和體悟,所以看完有些激動,還一度在想是不是太久沒看電影,才會特別激動。

最後一幕,男主角買了鮮花,沿著樓梯走上天台。慕然轉頭,看到10歲的哥哥,一如過去乖巧可愛地,出現在身邊。

ADVERTISEMENT

我想,這是因為男主角終於讀懂了——當年10歲的年少哥哥,即便懵懂,卻透過一本日記,送給了弟弟一份很難拆開的生命禮物——成為一位更好的工作者。

“在這段‘被留下’的旅程中,我們艱辛地走著,同時也相信著,有這麼一份生命禮物,是他想贈予我們的。”這是之前推自殺遺族團體時整理的文案。

在電影裡,年少哥哥送了弟弟“成為更好的教育工作者”這份禮物。在電影外,導演的朋友送了導演一部可以“鬆動”現今社會文化的生命禮物。

這部電影很生動、輕巧地呈現了這個時代的很多議題——霸凌、學校教育的意義、自殺遺族、社會名利壓力、家庭關係甚至教育工作者的素養等等。所以,我相信每個觀眾,應該會被至少一兩個情節所觸動。

同時,我感覺導演選擇了一個樸實無華的方式帶動整個故事,以及展示上面的各個議題。也就是說,導演沒有煽情地帶動觀眾去嚎啕大哭,也沒有引導觀眾去怪罪特定的人或事,以讓觀眾可以大快人心地洩憤。

所以我想,這樣的不帶動、不引導,或許讓心中的觸動沒有了立即轉嫁的出口——結果我們“被迫”,在這個沒辦法流通的空間內,多逗留久一些,然後更單純與平靜(沒有太多的悲傷和生氣)地,去直視和好奇,這心中的觸動。

心中的觸動,無法在大哭或洩憤中偷偷溜跑。然後,我們更有機會去清晰地覺察,說不定還找到行動的意願。

電影告訴我們,孩子在替家庭發病,孩子出問題是因為家庭“有問題”。所以,看電影時,我會偶爾生氣爸爸、責怪媽媽,甚至討厭那個弟弟。

但隱約中,電影又好像讓我們知道爸爸的更可怕,所以不能怪爸爸,要怪爺爺,但又不能怪爺爺,因為……。然後,繼續回推下去,我們就會怪這個社會、國家,再推就會怪整個文化。到最後,電影沒有告訴我可以怪誰、怪什麼。

這再次印證了,一個悲劇的發生,若只看個人或家庭的話,我們其實就在欺負著當事人。

如果事事都怪社會、文化,有時可能會比較釋懷,但有時也會覺得好無力,我們似乎做不了什麼。

但也不一定吧,因為上面提到每個觀眾,多少有一些心中的觸動。

也許我們可以——不管被觸碰到的是哪一塊,我是否願意,藉助這份觸動,在生活中做出什麼調整。而每一份願意做的調整,其實就正在“鬆動”著這個文化。

我們的身上承襲了文化,我們也具備鬆動文化的能力。或許,這便是我們這個個體可以和這個世界良善互動的一種模式。

帶著心中的觸動,我看見年少哥哥/導演朋友送給觀眾的生命禮物。那不僅是一份感動或情緒的流動,更是“鬆動”文化的一份力量。謝謝你們。

所以,我明白了為什麼我看完電影后會跟朋友說,這是一部有力量的電影。

(備註:這篇文字裡許多概念取自賴念華老師和張春源老師的課堂學習。)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