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法减少洗肾人数是刻不容缓的事,否则势必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ADVERTISEMENT
每年3月第二个周四被定为世界肾脏日(World Kidney Day),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同时也加强慢性肾病早期检测及预防。而今年的主题为“推进公平的医疗服务和优化的药物治疗实践”,也符合当下的趋势,因为在管理肾病方面,近年来最大的突破就是新药物研发,所以若能把合适的药物,在对的时间用在对的人身上,是对肾病患者最大的福音。
早前曾访问马大医药中心(UMMC)一位肾脏内科顾问,他坦言这些年来我国的洗肾人数节节上升,数据显示每年增加9500名须洗肾的男女,而当中70%是年龄介于24岁至64岁,也是国家的主要生产力。设法减少洗肾人数是刻不容缓的事,否则势必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在众多的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就是肾功能逐渐下滑,迄今仍无药可治只能通过正确管理来延缓恶化。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占70%以上。
而我国糖尿病人数已去到每5人中有1人,这也意味在我们周遭慢性肾病患者并不少。当然罹患慢性肾病并非一定要洗肾,慢性肾病共分为5期,只有到第5期也就是肾功能只剩下15%以下且影响生活素质才须开始洗肾。
洗肾是否就是慢性肾病的最后治疗呢?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肾脏移植是洗肾之外另一选项,但前提是获得肾脏捐献。以马大医药中心为例,已做到每年大约200例的肾脏移植手术,但相比每年增加9500名洗肾男女,两者的差距仍是非常大。
早前人力资源部长沈志强在出席社险机构的一项活动时提及,当局发现罹患糖尿病者日益年轻化,因此须严正看待此问题,并启动无糖运动,以唤醒民众的觉醒;此外部长也透露社险机构在用于透析治疗肾病患者开销上,近几年来节节上涨,其实这也是我国公共卫生的棘手问题之一。
是否有对策呢?亡羊尚可补牢,有时能够挽救局面,防止进一步的损失。此时或可参考肾脏科医生的建议,从药物方面下手,包括SGLT2抑制剂(SGLT2 inhibitors)、GLP-1类似物(GLP-1 receptor agonist)以及非奈利酮(finerenone)等。
其中SGLT2抑制剂在多项研究已被证实除了可改善糖尿病之外,也有保护器官、减少肾脏恶化等功效。研究也发现,糖尿病患或慢性肾病患者若在初期阶段就开始用药,效果会更好,甚至可延缓或不必走到洗肾那一步。
假如一名慢性肾病患者每日花5令吉在SGLT2抑制剂,一个月的开销就是150令吉,一年的费用就是1800令吉,10年费用就是1万8000令吉。
但若是洗肾呢?保守估计每月开销3000令吉,一年的费用就是3万6000令吉,两者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亡羊补牢的原理就是如此。
当然要如何去改变这一切仍须多方的专业探讨及策划,包括政策拟定者(policy maker),但它的重要性不仅是患者的个人健康及医疗福利,甚至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医疗福祉,因为仅在2016年,卫生部就为我国洗肾男女承担了11亿令吉的医疗开销,而在相隔8年后的今天,这笔开销只有更大。这是否会成为压垮我国公共卫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呢?说实话,没人知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