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法減少洗腎人數是刻不容緩的事,否則勢必影響國家的競爭力。
ADVERTISEMENT
每年3月第二個週四被定為世界腎臟日(World Kidney Day),目的在於提高人們對慢性腎病以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認識,同時也加強慢性腎病早期檢測及預防。而今年的主題為“推進公平的醫療服務和優化的藥物治療實踐”,也符合當下的趨勢,因為在管理腎病方面,近年來最大的突破就是新藥物研發,所以若能把合適的藥物,在對的時間用在對的人身上,是對腎病患者最大的福音。
早前曾訪問馬大醫藥中心(UMMC)一位腎臟內科顧問,他坦言這些年來我國的洗腎人數節節上升,數據顯示每年增加9500名須洗腎的男女,而當中70%是年齡介於24歲至64歲,也是國家的主要生產力。設法減少洗腎人數是刻不容緩的事,否則勢必影響國家的競爭力。
在眾多的腎臟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就是腎功能逐漸下滑,迄今仍無藥可治只能通過正確管理來延緩惡化。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壓,佔70%以上。
而我國糖尿病人數已去到每5人中有1人,這也意味在我們周遭慢性腎病患者並不少。當然罹患慢性腎病並非一定要洗腎,慢性腎病共分為5期,只有到第5期也就是腎功能只剩下15%以下且影響生活素質才須開始洗腎。
洗腎是否就是慢性腎病的最後治療呢?以目前的醫療技術,腎臟移植是洗腎之外另一選項,但前提是獲得腎臟捐獻。以馬大醫藥中心為例,已做到每年大約200例的腎臟移植手術,但相比每年增加9500名洗腎男女,兩者的差距仍是非常大。
早前人力資源部長沈志強在出席社險機構的一項活動時提及,當局發現罹患糖尿病者日益年輕化,因此須嚴正看待此問題,並啟動無糖運動,以喚醒民眾的覺醒;此外部長也透露社險機構在用於透析治療腎病患者開銷上,近幾年來節節上漲,其實這也是我國公共衛生的棘手問題之一。
是否有對策呢?亡羊尚可補牢,有時能夠挽救局面,防止進一步的損失。此時或可參考腎臟科醫生的建議,從藥物方面下手,包括SGLT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s)、GLP-1類似物(GLP-1 receptor agonist)以及非奈利酮(finerenone)等。
其中SGLT2抑制劑在多項研究已被證實除了可改善糖尿病之外,也有保護器官、減少腎臟惡化等功效。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或慢性腎病患者若在初期階段就開始用藥,效果會更好,甚至可延緩或不必走到洗腎那一步。
假如一名慢性腎病患者每日花5令吉在SGLT2抑制劑,一個月的開銷就是150令吉,一年的費用就是1800令吉,10年費用就是1萬8000令吉。
但若是洗腎呢?保守估計每月開銷3000令吉,一年的費用就是3萬6000令吉,兩者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亡羊補牢的原理就是如此。
當然要如何去改變這一切仍須多方的專業探討及策劃,包括政策擬定者(policy maker),但它的重要性不僅是患者的個人健康及醫療福利,甚至關係到廣大群眾的醫療福祉,因為僅在2016年,衛生部就為我國洗腎男女承擔了11億令吉的醫療開銷,而在相隔8年後的今天,這筆開銷只有更大。這是否會成為壓垮我國公共衛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呢?說實話,沒人知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