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国际赛事,是经济大国的实力秀,我们连日常食材供应都未稳定,物价也日渐涨, B40人民越来越多,都在等着政府定期金援,有什么条件去接澳洲的甩锅?
ADVERTISEMENT
让我们来盘点,那些因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债台高筑,宣告破产的前例,再来想想我们凭什么去接澳洲宁愿赔违约金,都不要强撑去办的,共和联邦运动会。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提出“免费招待各国代表团”,包办衣食住行一切费用的优惠条件,最终获奥理会点头给出主办权。虽然让代表团“又吃又拿”的尽兴而返,但却因承办费用严重超支,蒙特利尔因此负债10亿美元,原本希望借奥运会狂赚一笔,但债务太大,企业纷纷掉头跑掉。
为了偿还巨额债务,蒙特利尔只能发行各种各样的彩票,最终用了30年,在2006年才还清连本带利高达30亿美元的巨债。
─2000年,希腊获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整个希腊举国欢腾,因为奥运会终于回到发源地。
然而,当这股兴奋渐渐消退后,希腊只剩下不足4年的时间来筹备,结果场馆建设进度超慢,被奥理会严重警告。
为了赶上进度,满足各种开销,希腊政府大举借款,由之前的46亿欧元飙升到180亿欧元。
奥运会结束后,希腊算了算,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120亿欧元!
希腊奥运会写下史上最烧钱的纪录,更惨的是,他们没意识到全球金融危机正在逼近,结果毫无招架之力,奥运会还未还清的100亿欧元欠款,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希腊陷入破产危机。
赛事结束后,当地涌出批评声浪,谴责政府花了180亿欧元举办了一场对国家毫无用处的秀,加上金融危机影响,奥运会留下来的大部分场馆都因缺乏维护而逐渐荒废,还背负以数十亿计的债务。接下来的里约奥运会也一样,亏损了百亿元。
为了谋划十几天的赛事,举办城市往往都需要长达4年来落实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这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奥运史上只有像美国等超级大国才能从中谋利,其余国家和地区接了奥运,往往都是以亏损告终。
那么,近代史上最巅峰的北京奥运会,是赚还是亏?这个没有官方说词,但承办奥运的城市都是有苦自知,所以在东京奥运会后,基本已没有城市愿意申办,国际奥理会就把2024和2028年主办权“打包”送出给了巴黎和洛杉矶,更给洛杉矶18亿美元补助金。
以上都是近代奥运会没赚钱,却给主办城市留下一地鸡毛的实例。共运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体育盛事,原定举办2026年共运会的澳洲维多利亚省,去年7月以成本飙涨为由放弃主办权,让共运会联合会灰头土脸,到处找替代国,结果相中了曾举办1998年共运会的吉隆坡。
为了打动我们,他们也是说尽溢美之词,赞扬我们在98年共运会有“出色的纪录”,还答应给大马1亿英镑(约6亿令吉)的“重大财务投资”,用在“本地交付和遗产规划”。
这是什么投资?若是现金方式还勉强可以考虑,但若是以非现金方式注入,那就真的很不切实际了。澳洲放弃主办权,理由是成本不断上升,预计将高达70亿澳元(约217亿令吉)!
217亿令吉,才获得6亿令吉的财援,还要是含糊不清的投资,再看澳洲同意向共运会支付3.8亿澳元(约11亿令吉)的违约金,宁愿赔钱止损,都不要重蹈负债累累的覆辙,就知道这是一场有多烧钱的赛事。
我们实在没必要接澳洲的甩锅,用不到2年的时间去承办共运会!
承办国际赛事,是经济大国的实力秀,我们连日常食材供应都未稳定,物价也日渐涨, B40人民越来越多,都在等着政府定期金援,有什么条件去接澳洲的甩锅?
吉隆坡不接,那2年后的共运会何去何从?这也不是我们瞎操心的事,《奥运的诅咒》一书有精彩的篇章,我摘录2段,你且看看:
不管在民主国家还是威权国家,办活动都是在迎合当地企业家的利益。奥运和世界杯的背后是营造商、工会、保险公司、建筑公司、媒体、投资银行、律师和餐饮旅馆业的利益。这些利益团体常会绑架当地的奥理会,聘请顾问公司做夸大不实的经济效益评估,低估支出和高估收益,再制造出政治共识。
办奥运和世界杯的最主要理由是会带动经济发展,但客观的学术研究都不支持这种说法。短期间的大笔花费完全无法用微不足道的比赛收入来打平。真有好处也得是长期的,但这也令人怀疑。
通常留下的,是花了几十亿美元兴建,又要每年花几百万去维护的白象,还有未来10到30年都还不完的巨额债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