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國際賽事,是經濟大國的實力秀,我們連日常食材供應都未穩定,物價也日漸漲, B40人民越來越多,都在等著政府定期金援,有什麼條件去接澳洲的甩鍋?
ADVERTISEMENT
讓我們來盤點,那些因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債臺高築,宣告破產的前例,再來想想我們憑什麼去接澳洲寧願賠違約金,都不要強撐去辦的,共和聯邦運動會。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提出“免費招待各國代表團”,包辦衣食住行一切費用的優惠條件,最終獲奧理會點頭給出主辦權。雖然讓代表團“又吃又拿”的盡興而返,但卻因承辦費用嚴重超支,蒙特利爾因此負債10億美元,原本希望借奧運會狂賺一筆,但債務太大,企業紛紛掉頭跑掉。
為了償還鉅額債務,蒙特利爾只能發行各種各樣的彩票,最終用了30年,在2006年才還清連本帶利高達30億美元的鉅債。
─2000年,希臘獲得2004年奧運會主辦權,整個希臘舉國歡騰,因為奧運會終於回到發源地。
然而,當這股興奮漸漸消退後,希臘只剩下不足4年的時間來籌備,結果場館建設進度超慢,被奧理會嚴重警告。
為了趕上進度,滿足各種開銷,希臘政府大舉借款,由之前的46億歐元飆升到180億歐元。
奧運會結束後,希臘算了算,不僅沒賺到錢,還欠了120億歐元!
希臘奧運會寫下史上最燒錢的紀錄,更慘的是,他們沒意識到全球金融危機正在逼近,結果毫無招架之力,奧運會還未還清的100億歐元欠款,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希臘陷入破產危機。
賽事結束後,當地湧出批評聲浪,譴責政府花了180億歐元舉辦了一場對國家毫無用處的秀,加上金融危機影響,奧運會留下來的大部分場館都因缺乏維護而逐漸荒廢,還揹負以數十億計的債務。接下來的里約奧運會也一樣,虧損了百億元。
為了謀劃十幾天的賽事,舉辦城市往往都需要長達4年來落實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這是一件很燒錢的事,奧運史上只有像美國等超級大國才能從中謀利,其餘國家和地區接了奧運,往往都是以虧損告終。
那麼,近代史上最巔峰的北京奧運會,是賺還是虧?這個沒有官方說詞,但承辦奧運的城市都是有苦自知,所以在東京奧運會後,基本已沒有城市願意申辦,國際奧理會就把2024和2028年主辦權“打包”送出給了巴黎和洛杉磯,更給洛杉磯18億美元補助金。
以上都是近代奧運會沒賺錢,卻給主辦城市留下一地雞毛的實例。共運會是僅次於奧運會的國際體育盛事,原定舉辦2026年共運會的澳洲維多利亞省,去年7月以成本飆漲為由放棄主辦權,讓共運會聯合會灰頭土臉,到處找替代國,結果相中了曾舉辦1998年共運會的吉隆坡。
為了打動我們,他們也是說盡溢美之詞,讚揚我們在98年共運會有“出色的紀錄”,還答應給大馬1億英鎊(約6億令吉)的“重大財務投資”,用在“本地交付和遺產規劃”。
這是什麼投資?若是現金方式還勉強可以考慮,但若是以非現金方式注入,那就真的很不切實際了。澳洲放棄主辦權,理由是成本不斷上升,預計將高達70億澳元(約217億令吉)!
217億令吉,才獲得6億令吉的財援,還要是含糊不清的投資,再看澳洲同意向共運會支付3.8億澳元(約11億令吉)的違約金,寧願賠錢止損,都不要重蹈負債累累的覆轍,就知道這是一場有多燒錢的賽事。
我們實在沒必要接澳洲的甩鍋,用不到2年的時間去承辦共運會!
承辦國際賽事,是經濟大國的實力秀,我們連日常食材供應都未穩定,物價也日漸漲, B40人民越來越多,都在等著政府定期金援,有什麼條件去接澳洲的甩鍋?
吉隆坡不接,那2年後的共運會何去何從?這也不是我們瞎操心的事,《奧運的詛咒》一書有精彩的篇章,我摘錄2段,你且看看:
不管在民主國家還是威權國家,辦活動都是在迎合當地企業家的利益。奧運和世界盃的背後是營造商、工會、保險公司、建築公司、媒體、投資銀行、律師和餐飲旅館業的利益。這些利益團體常會綁架當地的奧理會,聘請顧問公司做誇大不實的經濟效益評估,低估支出和高估收益,再製造出政治共識。
辦奧運和世界盃的最主要理由是會帶動經濟發展,但客觀的學術研究都不支持這種說法。短期間的大筆花費完全無法用微不足道的比賽收入來打平。真有好處也得是長期的,但這也令人懷疑。
通常留下的,是花了幾十億美元興建,又要每年花幾百萬去維護的白象,還有未來10到30年都還不完的鉅額債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