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放映室

发布: 7:40am 18/03/2024

影评

陈头头

人性

大屠杀

The Zone of Interest

影评

陈头头

人性

大屠杀

The Zone of Interest

陈头头/《The Zone of Interest》小日子与大屠杀

作者:陈头头

陈头头/《The Zone of Interest》小日子与大屠杀

Rudolf Höss进屋前,会脱下靴子,让仆人清洗鞋底的血迹。他的房子干净光洁,他走在其中,一身熨烫笔直的衣服、修剪得一丝不苟的liluo利落短发,像是从普通办公室回来。显然地,他不让不洁之物,沾染上身,也不带进屋里——历史明确记载着,每日屠杀千人的纳粹军官,不用亲自动手,他们让囚犯们执行任务,一如Rudolf,从一墙之隔的地狱回来,干干净净走入田园牧歌般的家园。

ADVERTISEMENT

他的住宅有一大块葱绿的花圃,是妻子Hedwig精心打造的梦想花园,花园里还有游泳池、溜滑梯、躺椅,可以宴请客人,开心渡过闲暇假日。那些沃美的植栽与花瓣下,铺着从隔壁集中营运来的灰烬,那些从各地运来的有呼吸的人,部分成为他们花园的肥料。

陈头头/《The Zone of Interest》小日子与大屠杀

》是Jonathan Glazer的冷笔,极致的克制与冷敛,以最日常甚或美好的家庭生活,对照画面里没有出现人间炼狱。日光下的大人小孩白皙光洁,花园葱郁翠绿,画面如此清新美好,如此绝望窒息。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悚栗,无人在观众眼前死去,但画面外每一秒都是杀戮。

电影白描这段惊骇历史,巧用不同的观看视角与机械,是影像时代里形式与表述的完美辅合。导演在拍摄场地安设固定摄影机,呈现如监视器或真人秀视角般的静安日常,非常靠近也异常疏离,仿佛流水帐日记,但观众会在画面边角看见空气中的白烟——火车到站,大批即将处死的人送抵集中营、或是黑烟——日以继夜焚烧尸体的灰霾;电影也以两段热像仪画面,展示波兰女孩的善心,夜间躲过纳粹的监视,偷偷把粮食放在战俘的工作区。一冷一热的视角,明喻两种人性。

陈头头/《The Zone of Interest》小日子与大屠杀

陈头头/《The Zone of Interest》小日子与大屠杀

画面中隐而不见的惨剧,导演以音效陈述。电影开场的黑幕,什么也看不见,但观众听见了。某些段落里也有惨厉的尖叫声,和着田园牧歌一起发生。一家人如怪物般的漠然——Hedwig穿死者的貂皮大衣、涂抹她们留下的唇膏,小孩的玩具是战俘的牙齿,大家对日以继夜空气里弥漫的焦臭味无感——所以,他们听见这些地狱的声音吗?或许没有,这些小日子里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人性最绝望的深渊。

更多文章:

陈伟光/《红毯先生》电影人自嘲的黑色幽默
费比安/《红毯先生》至少还没被淘汰
陈头头/《Argylle》迷路的狂欢
陈伟光/《雨城》一切都是为你好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30pm 25/03/2025
【蒙面暂记】终将失业的喃呒佬/周若涛

琼瑶离世,身边不少亲友深受触动,却因避讳而不愿多谈。巧的是,两部探讨生死的电影同年上映,先有港片《破.地狱》,后有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间》。于是,借助虚构作品,不能谈的话题也能绕个圈谈。就像“隔壁房间”的隐喻,有些事情无法直视,那就换个角度,换个空间。

两部片都向死而生。大限在前,人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下定义,理清纠葛的人际关系。《隔壁的房间》的主角玛莎,为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而选择安乐死,更增添了一层道德叩问——人是否拥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 虚构的玛莎与现实的琼瑶,天差地远的两个人物,在死亡面前又何其相似。

未曾料到,大数据演算法似乎窥知了我近日所思,唯恐我心情过于肃穆哀伤,而频频推送一部纪录片。片名直白而粗暴:DON’T DIE(《长生不死》)

主角Bryan Johnson,矽谷科技新贵,年少创业有成,公司卖出后坐拥巨额财富。如此人生胜利组,夫复何求?换作是我,早已躺平不干。但超级富豪的眼界就是不一样。他立志追求长生不老、青春永驻之法,并且逐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科技养生术,从最基础的饮食、运动,到闻所未闻的营养补给,再到匪夷所思的血浆注射、基因治疗,都包含其中。创业烧钱烧习惯了,养生也要烧。这套方法,每年得耗资两百万美元。

我不禁想到,人类为求永生曾做过多少蠢事:吞丹砂、修秘术、寻访神泉仙岛。有钱了不只任性,还怕死。自古以来,人们总爱把当时的尖端技术生搬硬套在长生术上,但往往没有好下场。古时,许多帝王因水银中毒而疯癫,近代,则有冷冻身体以待复苏的人——他们万没想到,冷冻公司竟会破产。冷冻柜断电了,那些收拾残局的清洁工,每位都经历了一场精神浩劫。

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

这种嘲笑自是后见之明:他们确实失败了。可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

现今科技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作为科技人,Bryan的养生法严守科学原则,且有专业医疗团队作支援。他每日进行一堆生理检测,各项指数钜细靡遗,几乎掌控每一个细胞的状态。如果试药换药,更得密切追踪指数变化。所有数据像开源码那样公诸于众,任人检视、复制。结果证明,这套方法确有逆龄之效:他的生理年龄比实际年轻二十余岁。

这算不算逆天而行?跟玛莎一样,Bryan也遭受不少道德质疑。 玛莎因选择“死”而被质疑,他因追求“生”而被非议。吊诡的是,批评者大概属于同一群人。

而矽谷的逆天者不只他一人。著名科学家兼未来学家、谷歌顾问Ray Kurzweil也是“科技养生”的奉行者。他甚至乐观预言,人类将于2030年实现永生。这也许并不疯狂:如今我们对宏观与微观世界的掌控能力是前所未见的, AI也势将加速基因学和分子医学的突破。这预言,搞不好能实现。

但实现了又如何?此等技术大概只有富豪负担得起。即使普及,地球承载得了只增不减的人口吗?这时马斯克怕会跳出来说:来,一起移民火星吧。

届时,人们会不会对玛莎说:“只要再多等几年,你就不用死了”。整部意蕴深远的电影,其美学与内涵,轻易被抹消。而许冠文饰演的喃呒佬,无地狱可破,终将失业。大限无限远,人们紧抱着彼此的恩怨情仇,再无机会放低。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