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18/03/2024

槟城

华人

姓氏

姓名

洪来喜

姓氏桥

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

曾金吉

杂姓桥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載祖輩多少故事?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玲玲、林晓慧

”是一個人的身分象徵,其中“名字”是人皆有之,“”特別之處在於其傳承的性質,可讓我們順藤摸瓜,追根溯源之外,對於當初南渡來馬紮根的華人,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我國華人的姓氏有多少個?哪個姓氏最罕見?哪個姓氏的族群最為人強馬壯呢?

ADVERTISEMENT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姓氏橋之間的距離並不遠。

“姓名”是一個人的身分象徵,其中“名字”是人皆有之,但並非每個民族具有世代相傳,帶有繼承性質的“姓氏”。

例如我們的巫裔同胞、阿富汗人、冰島人、緬甸人;部分中國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藏族(約95%無姓氏)等等,他們的名字結構一般是本名加上父親的名字,又或者只有名字。

“姓氏”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傳承的性質,可讓我們順藤摸瓜,追根溯源之外,對於當初南渡來馬紮根的華人,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今我國華人的姓氏有多少個?哪個姓氏最罕見?哪個姓氏的族群最為人強馬壯呢?

答案也許會顛覆你的想像哦!

“姓”和“氏”的起源

“姓氏”實際上是一個合稱,在春秋戰國時代之前,“姓”和“氏”是兩種概念。

“姓”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時期,用以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因此很多古代姓氏如姬、姜、姚、姒等帶有女字旁,直到過渡至父系氏族制度後才從父姓,氏反為女家所用。

所謂的“氏”,籠統來說就是分支。周朝初年大規模分封諸侯,周武王、周公旦和成王將土地分給兄弟、親戚和異性功臣,建立71個封國,這些諸侯的後人以封國的名字為“氏”。

接著諸侯國又以同樣的方式分封,如田、白、鮑、費、範、屈等等,如此層層分封,“氏”在這時期就大量地產生。

後來“姓氏”合而為一,華人如今所使用的姓氏大部分來自於“姓”衍生出來的“氏”。

除了國名、地名,官職如司馬、司空、司徒,或技藝如巫、陶、屠等作為姓氏的也有之,有的則是君主賜姓,或避諱等其他因素而改姓。

例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清朝,就出現一波改姓潮。

滿清覆滅以後,原本當家作主的滿族紛紛依據原本姓氏的含義或諧音改成漢姓,例如皇家姓氏──“愛新覺羅”在滿文裡,“愛新”即金,“覺羅”即趙的意思,因此大部分來自該家族的後人改姓金或趙。

清宮劇裡最常見的“鈕祜祿”氏,寓意為“狼”,其後人多半改姓為“郎”或“鈕”,鋼琴家郎朗和導演鈕承澤便是其後人。

由於上述原因,因此會出現同宗不同姓,同姓未必同宗的現象。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檳城姓氏橋的每座橋等於一個聚落,來自同鄉同姓氏的人來到這裡聚居,而這幾個姓氏以外的人們,則聚居到雜姓橋。圖為姓林橋原貌。
大馬華人姓氏特色:一“字”各表

走進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的會所,目光所及的牆上掛著一方方的小型牌匾,而牌匾上刻著來自不同姓氏的捐贈者姓名,彷彿一本《百家姓》攤開在眼前。

中國於2020年發佈全國姓名報告顯示,王、李、張、劉、陳為5大姓,佔該國戶籍總人口的30.8%,其中姓“王”的漢族最多,達9530萬人。

那我國又是哪個姓氏榮登榜首呢?很快,該會榮譽總會長拿督斯里洪來喜就為我解惑。

“馬來西亞華人姓林的最多,約有70萬人;比較少見的姓氏是白、尤等等。”

他分享道,我國大大小小的姓氏公會約100個,符合資格且加入該會的有40個,而這40個公會卻涵蓋50個姓氏。

比如六桂堂總會的洪、江、翁、方、龔、汪6個姓氏;滎陽(鄭、潘、池)聯合總會的3個姓氏;濟陽辛柯蔡宗親總會等等。

“因為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洪來喜分享道,我國大大小小的姓氏公會約100個,符合資格且加入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的有40個,而這40個公會卻涵蓋50個姓氏。

有趣的是,除了因為上述歷史原因導致同宗不同姓,在我國即使是同姓的人,身分證上的姓氏拼音也未必相同,甚至出現兩種以上的拼音,導致我們無法從拼音上判定人們的真實姓氏。

比如“陳”可以是Chan、Tan、Ding、Chin;“洪”也許是Hong或是Ang;“Pang”究竟是馮、彭、方還是房?“Wong”到底是黃、汪還是王?

他解釋說,姓氏的拼音如何完全視乎人們的方言和籍貫,他以自己的“洪”姓為例,廣東人是Hong,福建人則為Ang,頗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之感。

“馬來西亞不像中國那般統一中文名,加上許多第一代來的人不懂(拼音),只會說方言,在報名時就直接念出方言名字,於是就這樣用下來。”所以,一家兄弟姐妹幾人的姓氏拼音不一的情況也不罕見。

如今教育普及,人們文化水平大大提高,接受過中文教育的新一代普遍上斷文識字,也普遍熟悉漢語拼音,有沒有糾正、統一的可能?

洪來喜坦言,其實在他領導該會期間,曾經提議糾正姓氏的拼音,不過遭到否決。

“很多人提出跟爸爸這個姓(拼音)幾十年、幾百年了,沒理由去改,所以就沒有改了,我們就繼續沿用。”

“我們在註冊公會時會面對到的問題,因此在註冊時就要列明一個姓氏有不同的拼音是由於籍貫不同的緣故,官方也會接受。”

他笑稱,這是一“字”各表,也是馬來西亞華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因為泰國、印尼等東南亞的華人已經被同化了,老一輩或許還有中文姓名,但大多數新一代的沒有了。”

我不禁回想起曾接觸過的泰國華裔,其正式姓名上確實已經看不出原來中文的姓氏為何。

“雖然印尼有2000萬華人,但他們連自己的母語──方言也不會,姓名亦不似華人了,泰國也一樣。”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雜姓橋,顧名思義是其他姓氏的人聚居地,但如今其他姓氏橋實質上也與雜姓橋無異。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曾金吉說,居住在姓氏橋維修成本很高,因為靠海,風吹雨打海浪侵襲的緣故,每兩年就得換一次橋柱,單是換屋頂就得耗資逾5萬令吉,有者翻修整間房子就得50萬令吉。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姓周橋熙來攘往,熱鬧非常,甚至有不少外來人租下當地的房子做生意。

遠渡重洋,“姓氏”發揮凝聚的力量

在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風雨飄搖年代,位於中國沿海省份的人民選擇遠渡重洋離開家鄉尋找生路。

洪來喜提到,除了中國,全世界約有6000萬華人華僑,主要聚集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歐洲等等。

南渡到東南亞國家的多來自廣東、福建;歐洲31國是以浙江、福建人為主,其中浙江人佔了80%;移居到美國的華人主要是北京、上海、福州和廣東臺山人;俄羅斯、韓國和日本的華人則來自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三省。

馬來西亞便是其中一個落腳處,當他們登陸後,“姓氏”便發揮其功能,甚至進一步放大其重要性。

華人素有同姓、同鄉聚居的文化習性,檳城現存的7座姓氏橋正是最佳的見證者。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曾金吉介紹,每座橋的存在時長、長短和設計不一,其中最靠近碼頭的姓林橋約150年,聞名遐邇的姓周橋約117年。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因討海為生,姓氏橋的居民就在沿岸聚居。

今日的姓氏橋,每座橋都是“什姓橋”

開車渡過漫長的大橋,駛進喬治市古蹟區,當路過寫著“姓李橋”碩大3個字的路口時,就知道已經抵達目的地。

是彭加蘭哥打區姓氏橋社區管理委員會主席,據他介紹,每座橋的存在時長、長短和設計不一,其中最靠近碼頭的姓林橋約150年,聞名遐邇的姓周橋約117年。

原本姓氏橋共有10座,後來姓郭橋、平安橋、土橋尾由於火災或發展緣故被拆除,現存的分別是姓林橋、姓李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楊橋、姓王橋以及什姓橋。

顧名思義,每座橋等於一個聚落,來自同鄉同姓氏的人們來到這裡聚居,而這幾個姓氏以外的人們,則聚居到什姓橋。

“以前只要是住在某條橋的,那一屋子全部都是同一個姓的,現在沒有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因為女兒攜女婿回家照顧父母、房主出租給租客、人口向外遷移等等因素,如今每條橋本質上算是“什姓橋”。

姓周橋作為著名的旅遊景點,遊客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其他姓氏橋與之相比會更為清淨,甚至姓王橋從原本的5至6戶,變成如今的一戶,並且只作為摩托停車位的用途,顯得格外寥落。

姓氏橋現存人家

姓周橋 76間
姓林橋 36間
姓陳橋 15間
姓李橋 24間
姓王橋 1間
姓楊橋 17間
什姓橋 18間

他說,居住在姓氏橋的維修成本很高,因為靠海,風吹雨打海浪侵襲的緣故,每兩年就得換一次橋柱,單單是換屋頂就得耗資逾5萬令吉,有者翻修整間房子就得50萬令吉。

“50萬在外面買一間排屋,也不用經常修,這裡得一兩年就要維修一次,每次大概逾1萬令吉。尤其是位於橋尾的屋子,維修費更高。”

這亦是姓氏橋人口外遷的主要原因。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較為清淨的姓楊橋。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载祖辈多少故事?
姓王橋僅剩一戶,並且成為摩托車停車點。

相關報道:
【姓氏溯源/02】一座宗祠,凝聚一個同姓村落
【姓氏溯源/03】“我從何處來?”跨海尋根,拼湊遺落的家族故事

延伸閱讀: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1】吉蘭丹華人村落尋根溯源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變形的語言如何傳承?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3】以文創之名,留住文化之根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4】手工的溫度,傳承的年味 
【吉蘭丹華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師傅陳紀林/堅守祖傳制棺技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