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被指定為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是我國印度教徒的宗教聖地,也是我國印裔面向全球印度教世界的一張名片。
黑風洞園區在不同時期增添寺廟、開發山洞,目前園區內有一所淡米爾小學。參觀這些寺廟和洞窟展覽區,是認識印度教和印度文化的管道。
ADVERTISEMENT
黑風洞屬於鐘乳石山洞,其發現過程純屬偶然。1878年,美國自然學家William Hornaday在狩獵時意外發現黑風洞。黑風洞成為印度教的宗教場所,跟當時的印裔社群領袖丹布沙美比萊(K.Thamboosamy Pillai, 1850-1902)有密切關係。他跟甲必丹葉亞來屬於同時代的人物,曾在J.G. Davidson律師樓做助理翻譯員、當過公務員,負責從印度引進勞工建造鐵路和公共工程。他曾經跟陸佑打工,後來自己創業,是英殖民時期少數事業有成的印裔領袖。
據說某一天丹布沙美比萊夢見阿曼女神Maha Mariamman,吩咐他在黑風洞為其子穆魯幹(Murugan)蓋一座廟。丹布沙美比萊於是和甘達巴(Kandappa)及一批友人於1891年到黑風洞進行清理工作,整理了其中最大的山洞,並在山洞中安插了一支長矛Vel,即穆魯幹大神的法器,象徵在此設置穆魯幹神龕。廟設立之後,開始有信徒到此膜拜。第一次在黑風洞舉行大寶森節的慶祝活動是在1892年。
為了方便信眾上到洞頂,丹布沙美比萊連同友人及其員工開闢簡單的梯級,完整的梯級要到1920年才出現。1939年梯級改為兩條走道;1975年變成三條走道。目前的梯級有4條走道,總共有272級。
黑風洞印度廟的管理,是由吉隆坡諧街印度廟Sri Maha Mariamman Temple的同一個管理層負責。該廟是由Kayarohanam Pillai(即丹布沙美比萊的父親)在1873年協助完成的,丹布沙美比萊再接著擴建。
黑風洞園區在不同時期增添寺廟、開發山洞,目前園區內有一所淡米爾小學。參觀這些寺廟和洞窟展覽區,是認識印度教和印度文化的管道。
黑風洞洞頂有兩座穆魯幹廟,其中第一座是主廟,是大寶森節時信徒朝拜、許願和還願的目的地。
山腳下的寺廟橫向一字排開,最靠近梯級牌樓的是象頭神廟(1991);走進此廟的大門,Annai Sri Meenatchi Temple(2001)在後方;上到樓上,便是溼婆大神廟(2005),形成一個三合一的結構。
象頭神廟側面的另一邊,是難近母廟Sri Maha Durgai Amman Temple。這是園區最新的廟,2023年9月才竣工開放。此廟的後方是九大行星廟Sri Saneeswaran Temple(2001)。
面向272級梯級,往左邊移動,有一座毗溼奴廟The Vengadachalapathy Temple(2007)。繼續往左,在火車站旁邊,有一尊50英尺高的神猴哈奴曼雕塑(2001),背面是哈奴曼廟(2012);右後方是羅摩衍那洞窟(Ramayana Cave)。
洞窟裡的藝術
在往洞頂的半途,有一個“黑洞”,是由自然之友協會負責管理。
黑風洞本身管理並對外開放的洞窟,首先是湖邊的印度教藝術館(Art Gallery),主要展示跟印度教相關的資料、教義、經典中的故事以及神祇雕塑、壁畫。
印度教藝術館旁邊有另一個山洞,稱作Valluvar Kotam(1980)。這個展區跟印度哲學家暨詩人Thiruvalluvar(簡稱Valluvar)有關。他曾創作《Tirukkural》一書,內容涵蓋哲理、政治、經濟、愛情等,是印度重要的著作。Valluvar Kotam這個洞窟展出其作品。
最左側的羅摩衍那洞窟值得特別推薦,坐落在神猴哈奴曼塑像的後方。顧名思義,羅摩衍那洞窟通過雕塑講述羅摩流放14年,最終在神猴的協助下,在楞伽國(Lanka)打敗十頭魔王羅波那(Ravana),一路北上,回到阿瑜陀登基為王。洞窟內有巨人Kumbhakarna的雕塑。
全世界最高的穆魯幹塑像
穆魯幹塑像(2006)高42.7公尺或142英尺,是全世界最高的穆魯幹塑像。這個塑像由印度15名著名工匠及30名本地藝術家共同完成。塑像興建工程達3年,2005年竣工,2006年開幕,耗資大約200萬令吉。
黑風洞被指定為馬來西亞國家文化遺產,是我國印度教徒的宗教聖地,也是我國印裔面向全球印度教世界的一張名片。
延伸閱讀: 陳亞才/鼓樂喧天,信徒激情的大寶森節 陳亞才/感恩與奉獻大典──以峇都喼阿耶帕廟為例 陳亞才/印度教徒額頭上的點與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