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匯款給Y,她卻建議,不如我們來物物交換,我送你雜誌,你送我一本中文書?真是個好點子。可是當我站在書店裡準備給她選書時,才暗自懊惱,該選哪一本書呢?
住在荷蘭的朋友Y回國探親,巧合的是,我們都買了Kings of Convenience的演唱會票,因此相約在演唱會前敘舊。
ADVERTISEMENT
最後一次見面是若干年前的事了,我和J去歐洲旅行,在阿姆斯特丹轉機,Y特地從鹿特丹過來,3人在阿姆斯特丹景色優美的河畔散步、吃飯、逛雜誌店,度過了半天的悠哉時光。
也不是不知道彼此的近況,我們互相追蹤彼此的社交媒體賬號,知道對方在疫情期間的成長與停滯,還有各自生活中投注熱情的事物,比如繪畫、電影、舞蹈、建築、旅行和貓。
不過,人們社交媒體上展現的生活面貌,更多時候像是本亮麗的雜誌,取材新穎繽紛,攤開來每張畫頁都似上了一層光滑的蠟。此刻面對面,才感受到一份質樸無華的真實感。
Y從荷蘭給我帶回了一本雜誌。這本荷蘭的獨立雜誌名為《MacGuffin》,標榜為設計雜誌,卻沒有慣常的設計趨勢,而是關注於被人忽視的日常物件。雜誌主題從物件本身出發並不斷延伸,帶領讀者穿梭眾多領域和時空。原先以為“Mac Guffin”是人名,後來才知道是電影術語,意指用以推展劇情的物件、人物和目標等,在劇情中扮演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
最新一期的《MacGuffin》,主題是“文字”,探索文字背後的故事,追溯遠古時代被創造後又黯然消逝的文字,揭示文字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既舉足輕重又往往被忽視的存在。
我準備匯款給Y,她卻建議,不如我們來物物交換,我送你雜誌,你送我一本中文書?真是個好點子。可是當我站在書店裡準備給她選書時,才暗自懊惱,該選哪一本書呢?
想了好久,後來決定給她送上一本繪本。那是臺灣插畫家阿尼默的臺語詩繪本《情批》。情批是“情書”的臺語說法,阿尼默將一棵樹化為紙再變成書的過程,用臺語寫成了詩,配上風格獨特的插畫。這本詩繪本製作得很精美,在2021年波隆那書展獲得了優選獎,層層疊疊的繪畫手法和詩句相呼應,展現了多層次的情感。
後來才知道,Y也有在臉書上追蹤阿尼默的作品。這又是一個美麗的巧合。
Kings of Convenience的演唱會當晚,我們相約在附近的餐廳吃飯。飯桌上Y給我遞上亮黃色封面的雜誌,我從紙袋中拿出阿尼默的詩繪本。這畫面未免太逗趣,J在一旁嗤笑,你們好“文青”呢。
平常總嫌“文青”這個稱號矯情做作,但或許是因為今晚將會一起觀賞熟悉的民謠歌手演唱,重溫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歌曲,圍繞著青澀生活與愛情的主題,所以今天就讓我們理直氣壯地文藝吧。(待續)
相關文章: 彭健偉/鷹嘴豆泥自己做 May子/因愛而生 林家豪/法相莊嚴——龍門石窟佛教造像 關麗玲/預訪詐騙的小偏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