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
发布: 8:00am 21/03/2024

社论

B40

M40

雇员公积金局

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

主要数据库(PADU)

社论

B40

M40

雇员公积金局

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

主要数据库(PADU)

社論.食、住、行問題,才是人民貧窮根源

我們十分認同政府針對性的“精準扶貧”,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的目標群體上。但不只是補貼生存必需品中的白米、麵粉、食用油等,更應該在房屋與汽車的課題上解決民瘼,因為這兩者佔了家庭債務的73.7%。既然有“可負擔房屋”就不能有“可負擔汽車”?

ADVERTISEMENT

“大馬居,大不易!”,早在去年6月中旬,僱員公積金局(KWSP)就曾發佈一項研究報告指稱,國內10幾個主要城市的“單身有車族”與“3口之家”的每月生活開銷,前者在雪隆地區為2600令吉,後者則高達5980令吉。今天,維持基本生活的開支比政府規定的1500令吉基本工資,以及最近熱議的“大學生起薪3000令吉”的薪資水平都高。

至於6口之家的每月生活費破萬,已經接近T20(佔全國人口20%)平均月收入1萬0959令吉的水平,所以除非是雙薪的高收入家庭,否則養了4個孩子的T20族群,在大馬也很難過上體面生活。當然,的中低收入戶的生活壓力會更大,因為公積金局也披露,84%的大馬人只能短期保留存款,另外有52%的國人拿不出1000令吉應急。

當“白米價格與供應”課題成為國會議論的焦點,就說明“貧窮已經是大馬的普遍現象”。從週三起,進口白米的零售價格將下降2至3令吉,農業及糧食安全部長莫哈末沙布發表文告宣佈,這是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NACCOL)會議所做的決定。 相同包裝的進口白米零售價將從每10公斤38至45令吉降至35令吉。 部長表示,政府樂觀看待白米降價以協助人民降低生活費;農糧部也將繼續與利益相關者討論,以實現更實際的稻米生產成本架構,確保稻米和白米業可持續發展,尤其是保證稻農的利益與福利,提高國家稻米的生產力。

另一方面,首相指出,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同意統計局制定新指標,用以衡量從大都市直至縣級的人民生活成本水平,以協助政府制定更精確與有效的“扶貧”方案。安華是在主持國家生活成本行動理事會會議後,在臉書發文指出,會議詳細討論了與人民生活成本有關,尤其是白米售價與供應等若干問題。

常言道:“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國家把人民視為根本,人民把糧食當成生命,所以政府出面解決人民所需的糧食供應問題,是無可推卸的責任!當百姓面臨購買米糧都有困難時,政府“補貼”成了必要的政策。但根據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長阿米佔表示,由於生產商無法以每公斤1.45令吉的統制價產出補貼麵粉,因此政府已經從今年開始取消普通用途的麵粉補貼。

阿米佔表示,在1974年統制供應條例下,該部負責監管13種指定統制品,包括麵粉、糖、食用油、洋蔥、柴油、液化石油氣(LPG)和汽油,以確保相關商品在市場供應穩定。 但在13種指定統制品中,目前只有4種商品獲得補貼,即食用油、RON95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而白糖則早在2013年10月就終止補貼。

阿米佔指出,政府正重新定向補貼,亦即僅讓符合條件的目標群體受惠。 他說,內貿部正在制定一項機制,讓零售店的補貼食用油針對符合購買條件的群體。 同時也正通過補貼柴油管制系統(SKDS 2.0)重新定向柴油補貼,以緩解物價上漲對消費者的影響。

首相表示,統計局將制定衡量從大都市直至縣級的人民生活成本水平的“新指標”,以協助政府制定更精確與有效的“扶貧”方案。制定“衡量指標”不難,而是指標數據如何應用,去年僱員公積金局不就發佈了在不同地區的生活成本水平?我們認為政府呼籲民眾積極登錄的主要數據庫(PADU)就具備過濾家庭淨收入,落實精準“補貼”功能。

PADU系統摒棄以往僅靠個人薪水判斷收入的方法,而改以家庭淨收入與撫養人數來分類收入群體。比如說,過去凡月薪6000令吉以上就被定位為中上所得的群體,能夠獲得的援助金有限。但是,如果月薪6000令吉需要撫養4個子女與父母,新系統就會把“撫養親屬”的因素列入考量,給予更貼近實際的幫助。

除了“食”之外,“住與行”也佔家庭支出的大宗。去年,一馬房屋公司(PR1MA)總監旺哈希米就表示,大馬有33%的家庭買不起房子,而25至30歲的年輕人有47%買不起房子。雖然大馬房價不高,但雪隆地區的“收入與房價比”也達到1:7.3,不吃不喝7.3年才買得起普通的公寓(全國平均值5.1年)。“可負擔房屋”?倪可敏之前所說的6萬令吉,相信只是理想,很難普及。

“行”?大眾運輸系統不發達,在大馬沒車是寸步難行。年輕人一進入就業市場,買房之前必須先買車,30歲以前的工資餘額都用來養車供車;今天大馬國人被“刧貧濟富”的買貴車,傾全國之力扶持兩大車廠生存,有悖常理。既然有“可負擔房屋”就不能有“可負擔汽車”?

我們十分認同政府針對性的“精準扶貧”,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真正的目標群體上。但不只是補貼生存必需品中的白米、麵粉、食用油等,更應該在房屋與汽車的課題上解決民瘼,因為這兩者佔了家庭債務的73.7%,總計1.13兆令吉,平均人均欠債3.3萬令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