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8:00am 24/03/2024

学者观点

林福炎教授

华文教育

国小

张国祥

课程纲要

多源流小学

林福炎教授.學術視角探討華小阻礙國家融合論

筆者認為張國祥教授的華小阻礙國家融合論,是其本身對華文教育的刻板印象,因不解了我國華文教育,以偏概全,導致偏見與歧視華文教育的行為。華小並不阻礙國家融合,反而是其對華文教育的刻板印象阻礙了國家融合。

ADVERTISEMENT

我國的多元社會,聞名於世,不同的種族、文化、語言和諧共存。這穩定的族群關係,讓其他國家對此羨慕與敬佩不已。然而,我國多元社會也並非全然沒有問題。十多年前,一位國立大學學者曾將我國的族群關係描述為“穩定的緊張狀態”(A state of stable tension),隨時都可能因為宗教、教育和其他敏感因素引發衝突。

近日,國大民族研究所張國祥教授聲稱根據其觀察,我國多源流小學助長族群偏見,阻礙國家融合,並指受過華文教育的華人對國家歸屬感低,瞧不起其他族群。張教授也自我慶幸不曾受過華文教育,因而能擁有開放的思想,融入當地社會,意指華小教育導致狹隘思想,阻礙國家融合。

張國祥教授是我國族群研究專家,其多源流小學(華小和印小)阻礙國家融合論的是與非,應從學術角度來探討。

首先,我們看看學術文獻如何定論馬來西亞華人身份(Malaysian Chinese identities)。根據陳志明教授(知名人類學家),華人身份可根據其本土化程度,分類為一個連續體 (Continuum),其中一端為峇峇與土生華人 (Baba-,peranakan-type Chinese),高度本土化華人,另一端為文化民族主義者 (Cultural nationalists),低本土化華人。而大多數馬來西亞華人是處於這一個連續體中間。峇峇與土生華人通常在家不說中文,而其他華人,大多數在家說中文。因此,華文教育成為區分我國不同華人的一個重要特徵。

讓我們回到華小阻礙國家融合論。

在馬來西亞族群關係學術文獻裡,有一些關於華人對馬來人,馬來人對華人族群印象的研究。筆者在這裡總結和分享這一些學術研究成果。

關於華人對馬來人的正面看法,大多數華人認為馬來人是好撒瑪利亞人(Good Samaritan),亦即馬來人是一個好心,見義勇為的人,他們願意幫助那些他們並不認識,也沒有任何關係的人。此外,一些華人認為馬來人是樂於助人,誠實,思想家,愛好和平,無壓力和熱愛自然等等的正面看法。另一方面,一些華人對馬來人的負面看法是財務能力差,喜歡借錢,不善財務管理,飆車一族,懶惰,不誠實等等。研究也發現,相對而言,年長的男性華人對馬來人有較多的正面看法。

反過來說,馬來人對華人也有正面和負面的看法。大多數馬來人認為華人自私,傾向於只說華語,讓那些不懂華語的人(其他族群)感到被冷落,被忽略。另外,有一些馬來人認為華人不守時,不合作,懶惰,依賴性強,喜歡留在自己的族群中等等的負面看法。另一方面,馬來人對華人正面的看法是勤勞,高效率,容易合作,願意分享知識,獨立,合作,瞭解穆斯林並尊重穆斯林等等。

從以上的研究總結,我們可以看出,這些看法基本上都存在自我衝突。例如,一些華人認為馬來人誠實,而另一些華人則相反。因此,這些看法代表了受訪者對特定族群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

刻板印象是一個心理學概念,一般來說,它是指人們對於特定團體(如特定族群)有固定,簡單化的分類看法。根據社會心理學理論,一個人的認知資源(Cognitive resources)是有限的,面對大量的信息,高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我們的大腦會採取認知吝嗇鬼(Cognitive miser)方式,即簡化對事物的認知過程,讓我們可以迅速地認知一個複雜的事物。因此,它很大可能會有“以偏概全”的誤差,可能會導致偏見(Prejudice)。嚴重的話,可導致歧視行為(Discriminatory behavior)。

如果華小阻礙國家融合,我們可以假設,相比於那些受國小教育者(通常在家不說中文),受華小教育者(通常在家說中文)對其他族群的信任,國家歸屬感,應該是較低,而其遭遇種族歧視行為頻率應該較高。筆者分析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2018年) 馬來西亞樣本,發現在家說中文的華人,其對國家歸屬感,他人信任度(包括其他族群),並不低於在家說非中文的華人和其他族群,而且他們所遭遇到的種族歧視行為頻率較低。這意味著沒有證據顯示華文教育阻礙國家融合。

更何況,我國華小使用國家課程綱要(如同國小),並開放給予所有族群,有教無類,如今更有近20%的華小學生是其他族群。在這個情況下,華小如何阻礙國家融合?華小應該是促進國家融合。

另外,大多數華人為佛教,道教,或地方信仰的信徒,他們都相信有轉世投胎,今世為華人,前世可能是馬來人(或其他族群),下一世,也可能是其他族群。當一個人相信他的前生下世都可能是其他族群,邏輯上,他怎麼會看不起他自己的前生下世呢?

所以筆者認為張國祥教授的華小阻礙國家融合論,是其本身對華文教育的刻板印象,因不解了我國華文教育,以偏概全,導致偏見與歧視華文教育的行為。華小並不阻礙國家融合,反而是其對華文教育的刻板印象阻礙了國家融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