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5日综合电)“您好,请问您是谁?”
“我是鲁迅,抽烟,酒仅止于浅尝,晚上11点睡,睡前我一定抽一袋烟,然后写20分钟批判所谓正人君子的文章……”这不是想像中的情景,而是中国通州的北京城市图书馆中,“元宇宙”智慧空间。
ADVERTISEMENT
“你是谁发明的?”“请介绍上世纪30年代香港文学的发展情况?”据《明报》报道,这个“AI(人工智能)鲁迅”吸引了众多游客好奇发问,只见鲁迅“张口就答”:“上世纪的香港文学,主要受到广东方言文学的影响,许多作家开始尝试用广东方言创作作品……”这是由科技公司百川智能研发的AI大语言模型,让读者与人物对话、获取信息。
自2012年起,北京提出规划“城市副中心”,疏解首都功能。经过数年建设,曾经破旧的通州如今已高楼林立。这座在年底开放的北京城市图书馆,就是通州文化新地标。
在这座图书馆,除了与“AI鲁迅”畅谈文学,读者还能体验“无感借阅”、机器人冲咖啡等“黑科技”。在24小时借阅区,只要在首次使用时进行人脸识别登记,以后每次在该区的书架拿走一本书,毋须借助任何设备,直接步出大门便完成借阅,实现“入馆即还、离馆即借”。
在该区域,读者还能体验具有个性化调节和记忆功能的“智慧书桌”。只需扫一扫人脸,不论灯光或屏幕亮度的设置,以后每次来到图书馆,无论坐在哪张桌,都会自动还原当时的设定。
据《北京日报》引述首都图书馆副馆长谢鹏介绍,馆内建置了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慧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15分钟内可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配送至库本阅览区。
此外,图书馆设计将生态与传统美学结合,建筑主体由144棵搭载光伏板的“银杏树”撑起,这“树冠”的天窗安装了光伏系统,还能发电,年发电量约为25万度。馆内两座书山线条绵延。沿着山间阅览区拾阶而上,无数书籍陈列两侧。
星期日(24日)11时36分,开馆仅88天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迎来了第100万位读者。馆内“知识山丘”为庆贺这一刻首次绽放了绚烂的数字烟花。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副馆长李念祖为这位幸运读者送上惊喜纪念,并寄语所有来到城图阅读的读者:“愿读者朋友每日都有阅读相伴——阅己,越己,悦己。”
第100万位读者李蒙是通州本地人,他家距离北京城市图书馆只有3公里。自从城图开馆,全家每周末都来这里看书、自习。当天,《百万共鉴的光影瞬间》摄影展在馆内B1共享空间开幕。
据统计,迄今为止到访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百万读者中,人均在馆时长为2.3小时。外借人次达4万余人,外借册次超16.4万册,累计办证量近8万张,举办活动374场,总参与量近38万人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