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勢不可當,如今很多傳統的大學科系,例如醫學系和工程系,也無可避免要讓學生學習應用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比如用於分析病人的X光片、CT掃描等醫學影像,協助醫生提高診斷的準確度和效率。當人工智能成為醫生的好幫手,那麼作為未來醫生的大學醫科生,又怎能不好好了解人工智能呢?
ADVERTISEMENT

在香港大學(簡稱港大)的李嘉誠醫學院,醫科生雖然不至於需要懂得編程,但他們會學習使用人工智能。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何永基舉例,他會在大學一年級的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訓練人工智能進行胸部X光片分類,由此認識人工智能的潛力。
相反的,人工智能也可以用來訓練醫生,比如去年港大研發了一個問診應用程式,研發團隊設計出不同性格和病歷的病人案例,供醫科生模擬問診,從而提升他們與病人的溝通能力。
儘管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潛能,在某些方面的效率甚至比人類更出色,不過何永基說,人工智能擅長的是單一任務,比如分析X光片或分析心電圖,而醫生要做的事情肯定不止一件,醫生可能既要為病人量脈搏,又要了解病人的家族病史還有病人的用藥記錄,整合所有資料後才做出判斷。
他常以飛機自動駕駛的例子比喻人工智能和醫療人員的關係。儘管自動駕駛系統已經非常成熟,可是在諸如飛機起降這些重要關頭,通常還是由機師來操作,換言之,人工智能取代的是部分任務,而不是所有人員。

生物信息學 用AI分析生物大數據
港大醫學院不只培養醫生,也栽培其他醫療領域專才。這裡的本科生課程除了內科全科醫學士,還有理學士(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學士、中醫全科學士等等。
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是比較新的課程,何永基介紹,這項四年制課程要培養能夠分析大量數據的人才,會教學生編程、數據分析等技能,還有基因組和醫療技術的基本概念,學生可以往基因組學及精準醫學、數碼及無線醫療技術、環球衛生與流行病學等領域發展。
說到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這些技術在商業領域也越來越重要,所以港大經管學院市場學、創新及資訊管理學副教授潘光俊說,港大經管學院很多課程都包括編程,但當然學生不用像電腦科學系的學生學得那麼深入,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就足夠。
他說,技術會不斷革新,比如5至10年前,大家都在談大數據,最近這一兩年則在談生成式人工智能,這些技術都會影響商業模式,所以經管學院的課程需要不時調整,讓學生對最新技術有基本的瞭解,那麼以後當他們管理公司,他們懂得如何善用這些技術。


港大來馬招生
港大今年3月在吉隆坡舉辦招生活動,有3位來自不同學院的教授參與招生講座,這3所學院除了上述醫學院和經管學院之外,還有一個是工程學院。
港大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蔡灝暉說,人工智能也可應用在工程領域,比如基礎設施都會老化,到底幾時需要維護或替換,這都需要分析大量的數據,此時工程師可以藉助人工智能。
在港大工程學院,所有一年級學生都會修讀首學年的核心工學課程,完成首年的學習後才選擇專業(例如土木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等等)。蔡灝暉說,學生會在這年接觸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為以後的學習立下穩固基礎。

港大成立於1911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在2024年QS大學排名中,港大位居亞洲第2和全球第26,並在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國際化大學排名第1。
過去10年,總共有超過230名馬來西亞學生入讀港大,當中尤以工程學院、經管學院和理學院的課程最受馬來西亞學生歡迎。
港大入學事務部總監郭瑛琪說,除了牙科學之外,港大其他所有課程都開放給國際學生申請。在2023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港大有10個學科打入全球25強,即牙科學(第3)、教育與培訓(第8)、社會政策與行政管理(第10)、語言學(第12)、地理學(第13)、建築與建造環境(第14)、現代語言學(第24)、英語語言和文學(第24)、社會學(第25)、法律與法律研究(第25)。

港大此行先到新加坡,再到吉隆坡招生。在吉隆坡的招生活動,除了有常見的升學講座,還有教授模擬課堂及學生分享環節。郭瑛琪說,此行主要想多瞭解這裡學生的需求,從而為有意入讀港大的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至於面試學生的工作,則是在網上進行。
其實港大從去年大約9月就已經開始招生,並且在11月進行了第一輪遴選。錯過的人不必絕望,因為港大采用滾動錄取方式,申請者可在今年8月之前隨時提交申請,但郭瑛琪提醒,一些熱門科系例如醫科的學額非常有限,有意就讀的人最好還是儘早申請,因為一旦人數滿了就不會繼續招生。
學費方面,馬來西亞學生屬於非本地學生,一年學費大約是18萬2000港元(約10萬9655令吉),校內住宿費用大概每年1萬7290至3萬7940港元(1萬至2萬2859令吉),生活開銷則預算每年5萬港元(3萬零125令吉)左右。港大向來以“擇優而錄”為收生原則,獎學金種類繁多,例如入學獎學金和一帶一路獎學金。
值得留意的是,從2024/25學年起,香港政府資助的8間大學,非本地學生的限額將由20%提高至40%,同時獎學金名額也會增加,預期將吸引更多海外學生去香港深造。有興趣瞭解港大升學詳情的馬來西亞中學生,可加入“HKU Track”平臺,這個平臺旨在為中學生、家長及老師提供全面的港大資訊。
更多【教育導航】: 愛爾蘭約20大專院校 提供5000課程 讓方言留下印記 中學生也能用方言說故事 非一般體驗 高中生實際際參與大學科研 大馬樂高主題樂園 招募“大馬首位模型拼砌達人”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北京22日路透电)由于美国大学削减资金,25岁的生物学学生姚的博士课程入学被推迟,她加入了越来越多寻求其他留学目的地的中国学生的行列。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撤销签证并削减大学经费,已成为国际学生焦虑的根源。学生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华盛顿与北京的贸易战以及中国公民日益增多的诽谤,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面临着额外的挑战。
来自芝加哥的姚某控诉:“我以前认为政治离我很遥远,但今年我真的感受到了政治对国际学生的影响。”她拒绝透露她想要就读的大学的名字。
15年来,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群体,直到去年才被印度超越。根据“门户开放”的数据,2023年,中国学生对美国经济的经济影响为143亿美元(约626亿令吉)。
但在美国国内,这个群体被描绘成国家安全威胁。他们被比作中共派往国外的间谍,并受到可能禁止他们进入大学的立法提案的威胁。
路透社采访了15名中国学生,其中8人在美国。他们表示,这些复杂的问题加剧了安全担忧,加剧了经济紧张,迫使他们重新思考他们的美国梦。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已有4700多名学生从美国移民数据库中删除,使他们很容易被驱逐出境。
美国移民律师协会迄今收集的327份签证撤销报告中,中国学生占14%。
间谍的烙印
上个月,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致函6所大学,要求提供有关高级STEM项目中国学生入学政策的信息,并质疑他们参与联邦资助的研究。
该委员会主席莫伦纳尔写道,美国学生签证制度已成为“北京的特洛伊木马”,提供了进入顶级研究机构的不受限制的机会,并构成了国家安全威胁。
中国外交部敦促美国“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美国学生采取歧视性和限制性措施。
美国众议院的共和党人也提出了“通过维护学术知识保护来阻止中共窥探法案”,该法案将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学生签证。
总部位于纽约的非营利组织百人会说,该法案背叛了美国的价值观,削弱了美国。百人会是一个由杰出华裔美国人组成的组织中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
杜克大学教授陈怡然说,认为中国学生急于回国帮助北京与美国竞争的想法是一种谬论。
他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想留在美国。他们来自中产阶级家庭,他们在这几年里花了数百万人民币,他们想要收回投资。”
自那以后,美国以外的大学也表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另寻出路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大中华区经理吴某表示,该校已经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咨询。
她说:“许多学生说,由于(政治局势),他们更多地考虑其他国家,因为他们不知道如果去美国会发生什么。”
美国和英国的大学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大学的竞争,中国大学近年来在全球排名中突飞猛进。
埃贝尔为英国教育智库HEPI撰写了一份关于中国学生的报告,他说:“中国国内大学的声誉越来越高,研发资金也在增加,这使得中国院校更具吸引力。”
美国仍然是中国人在Keystone教育集团网站上搜索最多的目的地,但自特朗普宣布额外关税以来,对美国的兴趣下降了5%,对博士课程的搜索下降了12%。
特朗普对北京征收145%的关税将影响中国生产商每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价值4000亿美元(约1.7兆令吉)的商品,并加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放缓。
Keystone的洞察主管贝内特表示:“中国可能对经济状况和国际政策的变化更为敏感……影响了家庭预算和追求美国教育的整体负担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表示,允许毕业生留下来找工作的签证安排,使香港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目的地。
李某就是其中一名学生。在纽约生活了三年后,她决定不着手艰难的美国绿卡申请程序,而是选择搬到香港读研究生和工作。
他表示:“当我意识到我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时,我就没有对我现在所拥有的那么沮丧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