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鼓猶如一場膽量試煉,只見拋旗者大腳一踢,站在對立面的旗手早已準備就緒──彎曲雙膝,頭部略微仰起,目光緊盯著從天而降、重五六公斤的竹竿。隨後,嘴巴自然張開。碰!竹竿與旗手下顎的牙齒髮生劇烈碰撞。旗手接旗後,迅速穩住身子,最後成功接住了!
正逢2024年新春元宵文化大遊行暨大匯演,檳州大旗鼓公會派了3支大旗鼓隊到怡保大草場參與遊行。抵達現場後,看到大旗鼓隊教練李國恭與旗手做最後的準備工作,包括將竹竿底部裹上一層又一層的厚塑料,以確保旗手用額頭、牙齒頂著竹竿時不被割傷。
ADVERTISEMENT
據悉,大旗鼓竹竿事前需要經過十多天的加工處理,中間必須挖空,再磨平斷口處,確保沒有任何缺口。接著以火燒方式將竹竿“扭”直,再反覆清洗、打磨和油漆。為了延長竹竿壽命,還要撒上防白蟻藥。
“以前竹竿會浸泡海水,現在沒有了。(記者:因為不耐久嗎?)嗯,也沒有什麼差別啦!放白蟻藥最好。”說完,李國恭又嘆說,以前保存了二十多支竹竿,可惜全遭白蟻侵襲,最後被迫丟棄。
檳州大旗鼓隊的竹竿皆來自浮羅山背,若處理得當,一支竹竿能耐八九年。有時運氣不好,購買的竹竿品質不佳,出現裂痕,他們只能從中挑選。檳州大旗鼓公會主席黃天發說,有時購買50支竹竿,卻發現只有七八支能夠使用,其餘已經裂開,不適合製作大旗。
“我們是將大旗竹竿分成三段(接起來的)。能用的竹竿我們就拿,不能用要丟掉。有些只有前半段可以用,有些是後半段,之後我們再接起來。”為什麼不用其他代替品?他回答,對比塑料杆子,它是死物,而竹竿是活物,會有靈性,旗手拋擲時會得心應手。
至於旗幟的材料,他說,以往採用的布料很厚重,難以控制大旗的方向。為了更容易操控大旗,後期改用輕薄和透風的旗幟布料,有利於旗手平衡旗杆。
玩出新高度,牙齒接旗才是真功夫
本以為大旗鼓隊是用額頭、肩膀、胸口接大旗,看到他們拿出樓梯後,赫然發現,原來他們的大旗技藝一點也不簡單,似乎有點“玩命”。
迎合時代變革,為了讓表演充滿刺激,大旗鼓隊融入了雜技元素,以突破舊有的表演形式。比方說他們模仿踢毽子的形式,一人踢旗杆,另一人則坐在樓梯上面,用額頭接住大旗。
又或者“頭部傳旗”,即一個人躺在地上,用腳尖送出旗杆,另外3人就排成一排,前面旗手用額頭接旗後,再將身體一蹬,大旗便傳給後方的旗手。李國恭笑說,以前還有疊羅漢,把旗手扛起來接旗。
最為驚險的是用牙齒接旗,旗手都膽大包天,沒有任何牙套保護,只見他們張大嘴巴,輕易地接住隊友拋過來的大旗。
當中肯定有秘訣,趕忙向李國恭求教,他直言這個動作很危險,必須懂得彎身減緩竹竿降落的力度。不能動到嘴唇和下巴,一定要瞄準竹竿,用下顎的牙齒咬著。如果與竹竿硬碰硬,吃虧的只會是牙齒。
“他們接到怕,因為受傷太多次了,很多人牙齒斷過。如果受傷了,一個星期不能吃東西,因為牙齒(被撞到)軟。額頭就不怕,有厚布墊著,牙齒是沒有任何保護。我們試過放牙套,結果不能(意即接不到大旗)。”
究竟要用多久時間才能練就鐵牙接旗的功夫?李國恭直言,你敢不敢?一切胥視旗手的膽量,有些人看到大旗迎面而來就膽怯,根本不敢練這門功夫。“其實你越怕會越危險。”
“(記者:這些大旗特技要練多久?)要看你個人悟性了,我們已經練了二三十年。”他自豪地笑出來。
馬來同胞也愛玩大旗鼓
今年30歲的莫哈末·沙魯爾·哈菲茲(Mohd Shahrul Hafiz)是檳州大旗鼓隊的巫裔成員,他在叔叔的影響下,9歲開始接觸大旗。
他分享說,叔叔和哥哥都是大旗鼓隊的隊員,叔叔逝世後,只剩下他和哥哥繼續耍大旗。反倒威省的大旗鼓隊比較多巫裔成員,但他們無法像檳州大旗鼓隊能表演特技。
在大旗鼓隊,基本功夫要學會用胸口、肩膀、額頭接住旗杆,如果是特技表演就集中在額頭和牙齒。他坦言費了很大功夫才學會,用了至少3個月時間來掌握耍大旗技巧,而且是每天不斷練習才能抓到竅門。
加入大旗鼓隊後,他自然也面臨過同胞的質疑,聲稱大旗鼓與華人廟宇有關。“我的答案很簡單,你跟著我們學,看回這些歷史,我們的祖先也是有玩的,看你要不要玩而已。不要以為有神廟標誌就認為是跟神廟有關,其實不是。”
“我們全部種族都可以玩在一塊。”他直言,要懂得判斷,親自查證才下定論。
計劃復辦比賽,培養大旗鼓人才
一旦大旗鼓遊行入遺成功,大旗鼓隊就要有進一步計劃去推廣和發展大旗鼓技藝。檳州大旗鼓公會副總務黎維雄透露,他們有意復辦大旗鼓比賽,通過比賽挖掘和培養更多大旗鼓人才。
實際上,早在1980年代,檳州曾舉辦過大旗鼓比賽。然而在2000年之前,由於裁判評分問題而停辦。直至2018年,檳州大旗鼓公會和北馬大旗鼓公會聯辦仁孝杯全國大旗鼓錦標賽,吸引了10支隊伍參賽。可是後來章程引起風波,比賽再次陷入停辦。
黎維雄稱,目前需要重新規劃章程,培養專業的評審團。因此,今年不會有任何比賽,而是專注於召集教練團和評審團。“如果沒有一個正規(考核出來)的裁判團,比賽會變得沒有說服力。”因此接下來,他們將設立認證考核制度,讓評審團獲得認證。
賽制也會有所不同,他舉例,現階段會計劃初級組、高級組和專業組。這三組的頂旗秒數也會不同,如初級組要1秒、高級組要3秒、專業組要5秒。只有達到這些秒數的旗手才能獲得分數。
除了比賽,黃天發認為,在參與大旗鼓遊行時,希望政府能為大旗鼓隊提供保險。若旗手不幸發生意外,他們也能索賠,而不是自己支付醫療費用。
“所以(旗手)不可以做太危險的動作,畢竟他們沒有購買任何保險。”
產學合作,讓大旗鼓文化走得更遠
與眾多大旗鼓前輩聊天時,大家都不禁感慨,現在很少年輕人加入大旗鼓隊。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金寶校區系主任杜忠全博士稱,產學合作是一個發展方向,將大旗鼓文化帶進校園,讓更多年輕一代認識這個獨有的民俗文化。
“產學合作就是學校和外面產業合作,但這個產業是沒有經濟資源的,而是去推動民俗藝術。學校沒有損失,反而多了一些課外活動選項;至於資金和器材,就要有外面組織去贊助。”
假設大旗鼓隊成功入校變成課外活動,接著又有計分,那麼可能會吸引年輕人參與和學習。
對此黃天發回應,目前已有計劃將大旗鼓推廣至學校,且竹竿長度會設置在20呎,方便學生掌握和學習。現在需要籌備企劃書和師資團,準備充足後才向教育部和校方申請。
相關報道: 【舞動大旗/01】大遊行?大旗鼓?探究Chingay起源與演變 【舞動大旗/02】踏上申遺之路,大旗鼓文化要如何傳承創新? 延伸閱讀: 【姓氏溯源/01】姓氏之根,承載祖輩多少故事? 【姓氏溯源/02】一座宗祠,凝聚一個同姓村落 【姓氏溯源/03】“我從何處來?”跨海尋根,拼湊遺落的家族故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