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可能因此而放棄了一次提升國家形象,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機會,但在當前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下,政府還是必須將資源優先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這才是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最正確的做法。
我們不難察覺到團結政府決定不接辦2026年共和聯邦運動會,雖然在表面上來說,強調的是“務實作風”,對於任何政策皆不做奢華取向,然而其背後卻蘊含著多方面的考慮,其中最為大的原因,自然還是來自於經濟方面的考量。
ADVERTISEMENT
這也反映了政府“囊中羞澀”的現實。
事實上舉行國家級別的運動會,不論是區域性的還是國際性的,雖然也會講求收益,但從某個程度上來講,這一類的運動會,也可以算是國家的一個“面子工程”。我們見到的是,在經濟好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是抱著“不計成本,只求辦好”的心態來舉辦的。
無奈如今多國都面對經濟低迷的情況,包括率先表示“謝拒舉辦”的澳洲。有了前車之鑑,所以我國“婉拒舉辦”也是“情理之中”的決定。畢竟“要了面子,丟了底子”的事,終究是划不來的。
從數據上可以見到的是,我國在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國際貿易緊張局勢以及國內政治風波不斷等多重挑戰和影響之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持續放緩;財政狀況也面臨一定的壓力,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國債水平均在上升。
在這種經濟背景下,政府自然不得不審慎評估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可行性和影響。
回顧1998年共運會,我國就斥資超過20億令吉,這一數字在當時已經引起廣泛爭議。考慮到通貨膨脹和成本上漲,如今要想承辦2026年共和聯邦運動會,其開支必然會倍數於此。
雖然共運會聯合會承諾提供1億英鎊,約6億令吉的支助費用,但我們還需要另籌不足的經費。
諸如承辦運動會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保障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開支成本,都會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相信政府亦明白在經濟不振的當下,要從商家方面擠出贊助費用,難度有如緣木求魚。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我們相信政府也考慮到社會和民意。人民當下對政府的支持度有所下降,大家更關心的是政府能否提振疲軟的令吉、整頓問題叢生的醫療體系,以及解決物價不斷上漲等迫在眉睫的民生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若大規模投入舉辦運動會,引發公眾的不滿和抗議將是顯而易見的“結果”。團結政府在若干行政上雖然常常踟躕,但卻也還不致於遲鈍無感。
團結政府最終決定不接辦2026年共和聯邦運動會,絕對是在多方面考量下的明智選擇。
儘管可能因此而放棄了一次提升國家形象,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的機會,但在當前經濟形勢和社會環境下,政府還是必須將資源優先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這才是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最正確的做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