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发布: 6:22pm 26/03/2024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亚洲论坛

博鳌论坛开幕 | 亚洲全球经济最大贡献区 GDP成长率有望达4.5%

博鳌论坛开幕∕亚洲全球经济最大贡献区 GDP成长率有望达4.5%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周二在海南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介绍2024年年会有关情况,并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4年度报告——迈向零碳电力时代 推动亚洲绿色发展》两份年度旗舰报告。(中新社照片)

(博鳌26日综合电)2024年年会周二起一连4日在中国海南举行,会上发布2024年度报告,预测今年亚洲GDP成长率有望达到4.5%左右,其中,南亚地区增速则加快至5.8%,亚洲经济体GDP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49%。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周二发布“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尽管面临各种外部经济挑战,亚洲经济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在相对强劲的消费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下,今年亚洲经济增速可望高于2023年,达到4.5%左右。

ADVERTISEMENT

其中,东亚地区增速可能会维持于4.3%,南亚地区增速则加快至5.8%。

报告指,以购买力评估(PPP)计算,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规模占全球比率预计为49%,较去年提高0.5%。

在就业方面,受经济形势持续疲弱影响,今年全球就业不甚乐观,人口及劳动力较多的东亚及南亚地区,就业增长会相对疲弱。不过从失业率来看,今年亚洲经济体整体情况将优于全球水准。物价方面,亚洲通货膨胀的压力普遍也会进一步缓解。

在收入方面,多数亚洲地区全职员工每周总工时有所增加,但收入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其中,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亚和西亚地区分别均较2019年增长2.5%、7.5%、18.9%。

贸易投资部分,虽然今年有望改善减缓趋势,但受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地缘政治冲击,以及国际金融环境偏紧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贸易与国际投资成长方面仍面对较大的压力。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周二指出,当前欧洲、非洲与中东等地地缘冲突持续,加上贸易保护升级,导致全球经济碎片化,脱钩断链风险加大,迄今仍未能恢复到疫情前轨道。在层层迷雾下,亚洲经济波动性加大,但亚洲经济仍将持续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地区。

李保东周二上午在论坛开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疲软,加上复杂的国际情势以及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频发,全球治理需求日益紧迫,这对世界发展安全带来挑战,也会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李保东指出,论坛今年设置“4+1”个议题,即“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以及“共迎挑战”。前述四大议题从不同领域切入,深入分析当前亚洲与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世界发展中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第五大议题则将从不同与会来宾的视角出发,探讨全球如何加强合作、共迎挑战。

李保东称,今年年会希望透过上述五大议题的探讨,进一步增进各方共识。

李保东表示,本次论坛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和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记者参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01pm 28/03/2025
博鳌亚洲论坛 | 张军:亚洲特色合作模式展韧性 须续持开放区域主义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闭幕 张军: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张军表示,未来亚洲各国在重振APEC、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合作,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互联网照片)

(海口28日综合电)一连4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周五闭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未来亚洲各国在重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合作,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互联互通,又指亚洲国家正在形成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氛围模式,展现出强烈的韧性和活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25至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

应以联国为基石多边主义

张军周五在闭幕式上说:“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加剧,在国际社会中蔓延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情绪。在这个背景下,这次年会的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该重申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速落地,确保世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张军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日益加剧,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重新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快落地,而代表普遍提到会议增加其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另外,周四在“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中,3名前中国副外长和前驻美大使张业遂、周文重、崔天凯,以及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前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等前官员出席,会议厅座无虚席。

谈到美国政策的影响时,周文重表示有些悲观,并说美国可能再也不会将中国当成永久正常贸易伙伴;而美国若果真对中国施加总额60%的关税,意味美国将减少60%从中国的进口。

崔天凯指出,一个国家“加收更高关税,说明这个国家在下降,缺乏信心”。

古铁雷斯则指美国外交政策受严重误导,10年前在高科技晶片领域制裁中国,结果中国成为更强大的科技大国;对俄罗斯实施银行业制裁,结果出现去美元化现象。

福利斯:美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

英国《经济学人》国际执行主编福利斯认为,美国现行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已经看到人们开始担心美国经济衰退。

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的银河帝国》作者基恩形容,“正在衰退的美国实际上成为中国崛起的接生婆”。他认为美国会继续衰落,某个时刻突然崩塌;中国要加强和保护人民币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说,特朗普以为美国市场的威胁巨大,只要打贸易战、关税战就能重绘世界地缘政治地图,“这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特朗普正在“帮助”东北亚国家团结,东北亚团结能成为全世界经济引擎。

马凯硕:亚洲人准备好做领导者

马凯硕指出,不要低估本地区的韧性,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十分巨大,亚洲地区正在安全地发展自身贸易机制,“亚洲经济规模愈来愈大,但亚洲人必须为成为领导者做好准备,不要有亚洲人不如白人的思维定式”。

福利斯则提出,中国对美欧出口的重新定向可能导致巨量商品出现在东盟等市场,这种情况下亚洲一定要避免发生内部贸易战,长远来说亚洲要签订更多自贸协议。

郑永年:中企抗冲击能力足
美关税政策终将伤及自身  

面对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最新政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企业的韧性经过多年贸易摩擦的考验,早已具备足够的抗冲击能力。关税政策最终可能伤害更深的,反而是美国自身。

郑永年指出,美国政界普遍承认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而非产业竞争。

他强调,即便面对贸易壁垒,中国依然会主动扩大开放。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以更大的市场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球化进程。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从2024年初到2024年11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不足1%;中国插混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不足1%;燃油乘用车整车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仅2%。

此前中国有不少汽车链条上的企业曾着手准备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比如,比亚迪于2023年首次宣布在墨西哥建立汽车工厂的计划,但目前该计划或将延缓。此外,宁德时代也曾考虑在美国或墨西哥建设电池工厂。

华泰证券方面认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