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27日綜合電)“寶林茶室”餐廳爆發食物中毒事件,風暴愈演愈烈,目前累計11例個案,其中2人死亡、4人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情況相當嚴重。專家認為,致命原因可能有2種,一種是米酵菌酸,另一種是黃麴毒素,更不諱言可能會有更多受害者。
根據《Ettoday》報道,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到黃麴毒素生存於含有油脂的玉米、花生,米酵菌酸則不需要油脂,這次事件中,受害者食用的炒粿條屬於油脂少的米制品,推測毒素可能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引發米酵菌酸。
ADVERTISEMENT
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訪問時指出,米酵菌酸會阻斷細胞的呼吸電子傳遞鏈,危害肝腎等器官,首先會重創肝功能,造成肝昏迷,造成患者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嚴重可能有死亡風險。
江守山認為,這次食物中毒嚴重,毒素來源可能是料理中的馬來西亞椰子等食材汙染米制品所致,過去可能未曾發生料理遭受汙染,這次會爆發可能在生產環節中出現問題,災情才會如此慘重,更表示還有未爆彈,“應該還會有更多受害者”。
另一方面,寶林茶室創始人黎仿軒26日接受《TVBS新聞》電訪時表示,當天自己也有用餐,應該只是個案,而素粿條配料都是蔬菜,強調“素食很安全”。
“只賣三樣產品,就是炒麵、炒粿條、炒飯這三種。”
“當天也有三四十位客人來用餐,包含本人,所以這個是個案,一切等衛生局的報告。”
他當時受訪指出,寶林都是素食,所以很安全,“因為都是素食,都是蔬菜,我們所有的備料都是菜。”
不過,臺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打臉,說明素食不代表就不會造成食物中毒,只是中毒型態可能和肉蛋類的中毒型態不同,沒有素食就比較安全的說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