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7日綜合電)中國電動車市場陷入激烈價格戰之際,向來以高性價比著稱的中國消費電子產品巨頭小米,也開始賣車了。小米汽車即將在週四(28日)晚7時正式上市,且上市即交付,汽車業高度關注。
同時25日小米汽車APP已在蘋果APP STORE上架。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表示,這是小米汽車邁出的第一步,也是人生最後一戰的開篇。
ADVERTISEMENT
小米SU7的價格至今還沒有公佈,雷軍稱會在週四的發佈會上揭曉。在這之前,有關新車的預熱活動已經高調展開。
市場分析師預測,SU7的最終零售價可能在25萬至37萬元(人民幣,下同,約16萬至24萬令吉)之間。小米SU7採用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最高車速可達265公里/小時。
雷軍多次暗示低價策略
今年1月,雷軍曾在微博中表示:“小米SU7,同檔誰與爭鋒。C級高性能轎車,性能高到什麼程度?只需2.78秒就能完成每小時0到100公里的加速實力,最高時速265公里,還有出色的中後段加速。”
在貼文發出後,有網民回應稱不瞭解同檔對手是誰,並希望雷軍儘快公佈新款汽車的格價,雷軍對此霸氣回應稱:“50萬以內,有對手嗎?”看來他對輾壓同檔次汽車信心滿滿。
雷軍過去多次暗示SU7會以低價策略進入市場。他表示,小米汽車的性能可以媲美中高端燃油車,定價“確實會有點貴”。但部分消費者期望小米能將手機極致性價比的理念延伸到汽車上,能接受的SU7售價上限是30萬元左右。
雷軍對小米汽車寄予厚望,3年前小米官宣造車發佈會曾其為“人生最後一次創業”。雷軍在個人微博上表示,過去3年裡每天都戰戰兢兢,經歷著各色各樣的困難與挑戰。但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向前!
目標成全球5大汽車製造
小米SU7由3400名工程師共同研發,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前5大汽車製造商。
根據已公佈的消息,小米SU7定位C級轎跑,共有標準版和MAX版兩個版本。兩個版本的差別主要在於電機、電池、激光雷達、智駕晶片等。SU7標準版採用單電機和73.6KWH的弗迪磷酸鐵鋰電池,續航700公里;MAX版採用雙電機和101KWH寧德時代麒麟電芯,零百加速成績2.78秒,續航能力達到800公里。
3月25日,小米汽車全國29個城市59個門店同步開啟營業,提供車輛靜態體驗服務。第一財經報道,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儘管時逢週一工作日,但小米汽車各地門店仍舊人潮湧動。上述3個城市的5家門店客流量都較大,採訪期間客流普遍在20至50批次,前來看車的群體以年輕男性居多。
小米汽車北京門店25日開放預約民眾搶先賞車,現場門庭若市好不熱鬧。有十幾年的“米粉”受訪表示,期待這臺車很久了,理論上肯定會購買,但也考慮售價。
華創證券在日前發佈研報稱,小米SU7上市後與Model 3、漢EV、小鵬P7、極氪001等純電中型轎車形成競爭關係,預計月銷量為5000輛至1萬輛。
雷軍同款外套一推即沽清
貨量數字疑暗藏答案
小米汽車還沒正式上市,周邊產品即成熱銷貨。在週一下午,雷軍同款小米汽車工廠工裝外套,上架小米商城,售價299元(人民幣,下同),限量800件,很快便賣光。
為什麼不是限量700件、900件,而是800件呢?網上有人推測,是因為“299×800=239200”,等於23.92萬元,或許就是小米SU7起售價。
雷軍同款的小米工裝,據稱採用“賽車式微立領設計”,背上是小米工廠的經緯度座標。肩上還有小米LOGO和反光條,晚上戶外運動時更加顯眼,非常安全。材質為100%聚酯纖維,厚度適中,雷軍本人評價“挺適合春天穿”。
由於限量800件,上架後很快售空,目前在二手平臺上,已經炒到了900到1000元,最高有人標價1999元。
小米汽車 未來10年料投資473億
小米於2010年由雷軍創立。中國媒體經常將雷軍與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前掌門人喬布斯相提並論。小米憑藉一系列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和家電,在全球市場殺出一片天。
去年12月,小米汽車在北京舉辦首場發佈會。雷軍當時介紹SU7時說,小米的目標是製造與保時捷和特斯拉相媲美的“dream car”(夢想車型),力圖在未來15到20年內將小米打造成全球五大汽車製造商之一,同時提升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水準。小米2021年宣佈造車,首期投資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約473億令吉)。
雷軍也在發佈會上形容SU7為“性能野獸”,指小米全棧自研智能駕駛技術,力爭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
中國電動車展開削價戰
但這輛新車的推出,正值電動車製造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展開價格戰。彭博社分析,中國汽車門戶網站車主之家的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已有100多款現有車型較去年12月降價,並以更低的價格重新推出了70款改款車型。
另一家在中國市場深耕的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一樣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役中廝殺。據證券時報網報道,特斯拉在今年伊始就連續兩次降價。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3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月乘用車市場零售109.5萬輛,同比下降21.0%,環比下降46.2%,其中新能源車市場零售38.8萬輛,同比下降11.6%,環比下降42.1%。
面對市場放緩和來勢洶洶的價格戰,有觀點認為身為市場後來者的小米,並不具備太多差異化的優勢。
網民:通過市場考驗見真章
對此,雷軍親自在微博發視頻回應。他說:“智能才是汽車的靈魂,而小米在消費電子、操作系統、晶片、AI等方面的能力都非常強悍,大幅度的領先了傳統車廠。”
雷軍強調,選一輛智能電動轎車,本質上就是在選智能科技的實力,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小米肯定是全球最好的幾個車廠之一”。
然而,微博一些網民表示這僅是雷軍對自家企業的信心喊話,“只有通過市場考驗才能見真章”。此前不久,智能手機佼佼者蘋果據傳就放棄了醞釀已久的電動車項目。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和生產基地,而外國車企是主要參與者。最近幾年,因為中國政府給電動車產業提供補貼和稅務減免,國內車企紛紛開始將目光轉向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車。其中,又以比亞迪、蔚來、小鵬,以及理想汽車為主要的“造車新勢力”。
自媒體:小米汽車領域略顯弱勢
自媒體“壹度Pro”撰文分析,像華為、小米等新廠商在品牌知名度、產品生態、銷售渠道等方面,其實已經形成了比較深度的積累,它們入局汽車領域,有望成為中國智能車領域有力競爭者。但相較於比亞迪、蔚來、小鵬,以及理想汽車等新勢力,它們在市場、品牌影響力方面則略顯弱勢。
除了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些車企出海也遇到不小挑戰——歐盟去年針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1月說,拜登政府正在密切審查“中國在汽車行業的非市場政策和做法”,並審查當前的關稅水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度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投資黑名單的小米,未來若要把汽車賣到海外,恐怕會遇到不少阻力。
價格戰助力取代特斯拉
比亞迪去年淨利196億
中國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週二(26日)發佈2023年全年財報與第4季財報,淨利300.41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96億令吉),年增80.72%。但單就第4季利潤只增長18.6%,是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聯合新聞網引述英媒報道認為,這代表在殘酷的價格戰中,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失去了動力。
去年淨利潤增長80.7%
根據比亞迪去年第4季財報,上季度淨利潤86.7億元;營收增長15.1%至1800.4億元。比亞迪2023年全年淨利潤增長80.7%,至300.4億元。
在無情的折扣幫助比亞迪取代特斯拉之後,作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商,這家由美國股神巴菲特支持的汽車製造商,今年採取了更加激進的立場。
比亞迪25日將新版海豹電動轎車的起價,定為比先前低5.3%,這是比亞迪今年推出的第16款車型,改款和更低的價格。它今年提供的最大幅度折扣為21.6%。
英媒計算顯示,去年比亞迪將佔中國總銷量93%的13款車型價格,平均下調了17%。
今年其他幾家汽車製造商也加入了價格戰,包括特斯拉、吉利汽車、廣汽埃安、零跑汽車,和小鵬汽車,但與比亞迪相比,它們的折扣在深度和車型數量方面仍遜色。
價格戰侵蝕境內獲利率
然而,比亞迪的價格戰被認為正侵蝕境內獲利率。總部位於倫敦的諮詢公司GlobalData的中國市場預測主管John Zeng表示,“最新一輪降價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獲利率下降,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被比亞迪強大的成本控制和不斷增長的高價出口所抵消,預計比亞迪今年的出口量為30至40萬輛。”
比亞迪2023年出口超過24萬輛汽車,約佔全球銷量的8%。2023年,佔比亞迪營業收入80%的汽車及相關產品銷售額毛利率為23.02%,與上年相比增長2.63個百分點。
比亞迪26日還推出了超緊湊級電動SUV Yuan Up,這是Dynasty系列的最新成員,起價為9.6萬元(約6萬令吉)。
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顯示,繼2022年增長74.2%之後,去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增長20.8%,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增長,從160.5%放緩至82.5%。
歐盟市場佔有率研究
每4電動車 1是中國製造
歐洲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境”政策團體的分析顯示,中國電動車正持續在歐洲攻城掠地,今年歐盟境內每四輛出售的電動車中,就會有一輛是在中國製造。
聯合新聞網報道,“運輸與環境”的研究顯示,去年在中國製電動車在歐盟的市佔率已提高到約19.5%,要歸功於比亞迪、上海汽車集團旗下MG的銷售成長,及特斯拉(Tesla)上海廠生產的電動車供應部分歐盟市場。
不過今年,“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電動車市佔率預估將進一步擴增到25.3%。雖然歐洲境內許多中制電動車都是特斯拉、寶馬(BMW)及雷諾(Renault)等歐美車廠在中國大陸製造、再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但中國品牌電動車的市佔也在攀升,今年估將提高到11%,預料到2027年時再拉高至20%。
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歐盟電動車市佔率去年為8%,遠高於2019年的0.4%。
在歐盟調查中國補貼是否帶給制電動車不公平優勢之際,“運輸與環境”指出,若將中制電動車關稅稅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25%,歐盟執委會一年最高可望進賬60億歐元,也有望幫助歐盟電動車能與陸制電動車相競爭,並能迫使中國車廠到歐盟生產,有利歐盟取得相關就業和技能。
比亞迪匈牙利廠明年底運作
比亞迪已在匈牙利設立一座新廠,預定明年底開始生產。比亞迪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成為歐洲最大電動車品牌之一,提高歐盟電池電動車的市佔率到10%。
不過,許多中國業者在中國銷售的電動車價格仍低於歐洲,促使分析師認為中國業者能夠吸收更高的關稅,且仍能獲利。目前中國品牌在歐洲的電動車售價,比歐洲同業最多便宜了28%。
曼谷國際車展電動車吸睛
中8車企參展搶市場
(曼谷27日綜合電)第45屆曼谷國際汽車展(BIMS)正在泰國曼谷蒙通他尼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會吸引了來自中國、歐洲、日本、印度和越南的49個主要汽車品牌以及眾多摩托車和汽車配件製造商參展。小鵬汽車在曼谷車展展出自主研發製造的第五代飛行汽車旅航者X2。
中國車企至少有8家參展,展示規模創歷屆之最。
綜合美聯社等媒體報道,泰國為日本汽車產業生產基地聚集地。而正擴大出口到全球的中國汽車品牌例如比亞廸(BYD)、小鵬汽車和長城汽車,在泰國的銷售正迅速增長,長期主導泰國汽車市場的豐田、五十鈴和福特汽車巨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
作為東南亞最大市場之一的泰國,已將發展電動汽車市場作為優先事項。
比亞迪 特斯拉互相上下
特斯拉於2022年底登陸泰國,推出受歡迎的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並以價與中國的比亞廸等對手競爭。
在曼谷車展上,比亞迪展示了各種電動汽車產品,包括“海豚”,這款小型純電動車續航里程更可達到490公里,售價85萬9999泰銖(約11萬1590令吉)。高端電動汽車“海豹”,續航里程則為580公里,售價近160萬泰銖(約20.76萬令吉)
去年在泰國電動車銷量排行榜上,比亞廸名列前茅,共交付了3萬650輛電動車;緊隨其後的是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下的電動品牌哪吒汽車,名爵排第三,之後是特斯拉、長城汽車。
據小鵬汽車在泰國的首席營銷員帕拉米指出,由於沒有獲得在泰國飛行準證,第五代飛行汽車旅航者X2在曼谷只是展示。她說:“我們相信未來的出行方式,不再侷限於輪子。它可能是你未來可以騎乘的獨角獸。這是無限的。”
第45屆曼谷國際汽車展從3月25日起至4月7日舉行。
參展的還包括越南領先電動汽車製造商溫捷(VinFast)。該公司表示,計劃到今年年底將其電動汽車的銷售擴大到50個國家。該公司正在或者計劃在美國、印度和印尼設廠。
東南亞電動車銷售泰佔近60%
哪吒汽車已宣佈計劃開始在泰國組裝電動汽車;長城汽車買下通用汽車此前在曼谷南部羅勇府的工廠。
根據全球科技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泰國市場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僅佔0.5%,但2022年卻佔東南亞電動汽車銷售的近60%份額,領先印度和越南。
泰國已經是汽車製造中心,尤其是皮卡車銷售強勁,這些皮卡廣泛用於德士服務等。
小鵬汽車進軍東盟市場
總部在廣州的小鵬汽車是最新一個進軍東盟市場的中汽車品牌。
共同社報道,純電動車成為主角,與大舉進軍的中國車企相比顯得落後的日本車企,也接連公佈本地化生產和新增業務,展現出分庭抗禮的姿態。
報道稱,在曼谷車展,中國車企在展位等方面,與長期紮根當地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日本車企不相上下,提升存在感。
中國電動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涉足約1年就拿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第一。BYD高管介紹稱,正在建設的泰國東部工廠將於今年7至9月開工,表示年產15萬輛汽車將盡可能在泰國市場銷售。
在中韓車企以電動汽車為中心發起的攻勢下,2023年所有日系車企在泰國國內的市場份額已跌破80%。
賽塔訪14國招資650億
泰電動車領域增長72%
(曼谷27日綜合電)泰媒報道,泰國首相兼財政部長賽塔上任後,對1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巡迴訪問,吸引了超過5000億泰銖(約649億令吉)的投資。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價值增長了72%,達到了過去9年來的最高紀錄。
泰國頭條新聞社報道,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秘書長透露,過去6個月中,賽塔及其代表團訪問了14個國家,並會見了來自全球60個地區的100多家領先企業。這些訪問的重點彙集於4大產業,包括電動汽車、電子半導體、數據中心和雲服務。
預計這一系列訪問將為泰國帶來總價值5580億泰銖(約724億令吉)的投資,其中數字產業投資2500億泰銖(約324億令吉),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投資2100億泰銖(約272億令吉),電子半導體投資950億泰銖(約123億令吉),其他產業如物流則有30億泰銖(約4億令吉)的投資。
政府優先將內燃機汽車行業轉型為電動汽車行業,並採取了吸引電動汽車製造商投資的措施,並支持現有製造商適應變化。這些舉措吸引了眾多世界前十的中國製造企業選擇泰國作為出口生產基地,包括比亞迪、廣汽埃安、長安、長城汽車、名爵等企業。
指控降低通脹法排除電動車
中在WTO訴美歧視違規
(北京26日中央社電)中國週二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向美國提出告訴,指控美方在《降低通脹法》制定新能源汽車歧視性補貼政策,將中國等世貿成員產品排除在外,違反世貿規則。
中國商務部官網週二傍晚發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訴美《降低通脹法》補貼措施答記者問”,披露上述訊息。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稱,為維護中方新能源汽車企業利益和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公平競爭環境,3月26日,中國就美國《降低通脹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有關新能源汽車補貼等措施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以“環保為名”扭曲公平競爭
發言人稱,美方以“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環保”為名,推出“降低通膨法”及其實施細則,以使用美國等特定地區產品作為補貼前提,針對新能源汽車等制定歧視性補貼政策,將中國等世貿組織成員產品排除在外,扭曲了公平競爭,嚴重擾亂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違反了世貿組織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等規則,中方堅決反對。
發言人並稱,中方堅定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尊重世貿組織成員在規則框架下實施產業補貼,促進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當權利。“我們敦促美方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尊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及時糾正歧視性產業政策,維護新能源汽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
美規定不能含“外國”電池元件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財政部去年12月1日提出補貼電動汽車的新規定,詳細說明電動車如何根據總統拜登標誌性的《降低通脹法》,有資格獲得最高7500美元(約3萬5400令吉)的稅收抵免。
新規明定,2024年起,符合資格的潔淨能源車輛不能含有由“有疑慮的外國實體”所製造或組裝的動力電池元件。2025年起,符合資格的車輛也不能含有由上述實體採掘、處理或回收的關鍵礦物。
報道稱,此舉形同排除電動車、動力電池產量居全球之冠的中國企業。
美國推出新規一週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表示,美國政府發佈《降低通脹法》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實施細則,歧視性對待中國企業,將中國企業的產品排除在補貼範圍之外,是典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和做法”。中方將持續評估美方措施實施情況,並”採取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