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將教育視為豐富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強制灌輸的過程,那麼完全統一就不是目的地,因為馬來西亞在世界眼中如此獨特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多元之美。
從簡陋的私塾到雄偉的建築,教育機構的存在,不分貧富,都聚焦一個目標——教育。
ADVERTISEMENT
教育有多種定義和解釋。學者們認為,教育的主要部分是知識從源頭向接受者轉移和引導,這引發了對教育的目標是什麼以及通過教育要實現什麼目標的更深入的討論。
教育是否僅僅被視為形成個人知識基礎的過程,抑或還包括不斷努力建設個人智力、哲學、原則、信念(Aqidah)和完美的精神?
幸運的是,關於教育定義的爭論並沒有導致分裂,相反,它有助於進一步發展關於教育概念、過程和目標的教育學,因為如果將教育視為一個過程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地,那麼國際社會一定會想知道這個過程的終點在哪裡,結果是什麼,結果背後我們能觀察到、感受到的啟示(wahyu)是什麼。
在國家背景下,教育體系在很多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界普遍的理念是“沒有一刀切的方法”,每一組學生都需要不同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性格和習慣都不同。雖然“統一”這一要素對於建立紀律、資源管理和評估的基礎仍然很重要,但要在各個方面實現統一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挑戰,特別是在一個初步適應和發展多元化理念的教育體系中。
所以問題是我們的優先事項在哪裡?如果我們想要完全統一,那麼我們就會傾向於一種促進同化的公式,即拒絕所有與主導核心不同的元素,並將教育體系建立在“零和遊戲”原則的基礎上。
但如果我們將教育視為豐富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強制灌輸的過程,那麼完全統一就不是目的地,因為馬來西亞在世界眼中如此獨特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其多元之美。
這種獨特的多元有許多美麗的例子,不僅在教育方面,而且在文化、語言、生活方式、服裝、習俗、美食、政府制度等等方面。
沒有人嘗試或仍然想要否認建國支柱,特別是王室機構、國家原則、聯邦憲法和伊斯蘭作為國家的官方宗教,因為這四大支柱是各族及信奉各種宗教的人民的保護傘。事實就是如此。
然而,對於一些像八哥一樣還活著、不停發出噪音的政黨來說,找茬、試圖分裂社會是他們議程中永不褪色的使命和願景。和諧不是他們的歸宿,一切與他們狂熱不同的因素都是“零和”,即使是欺騙和誹謗也必須予以反對。
由於政府最高領導人足夠寬容,為了要前進,所以實踐了“可以原諒但無法忘記”的原則,八哥鳴聲不斷迴響,直到分散了老百姓對政府規劃的政策的注意力。
也許這一切都是齋戒月考驗的一部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