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微隐于学

|
发布: 7:50am 28/03/2024

宋明家

微隐于学

高教部

多源流学校

国立大学

国民团结

张国祥

宋明家.如果我是張國祥教授

如果我是張國祥,我會引經據典,來佐證發表的看法,即便引用以上的本地期刊論文也好。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ADVERTISEMENT

國立大學(UKM)教授張國祥多年來屢屢發表“多源流學校阻礙國民團結”,讓華社很不爽。

作為一名學術人員,我比較關心的,是長在國會針對此事強調的:“學者有權發表言論,但必須依據學術論據。”

關於這一點,反對黨議員紛紛聲援張國祥,說張教授是這領域的博士,他是用其專業學識發表言論。

UKM官方網站顯示,張教授專業領域為“社會語言學與語言社會學”(Sosiolinguistik & Sosiologi Bahasa),但Google Scholar學術搜索顯示,他迄今還未發表過任何關於“多源流教育影響國民團結”的研究,反倒是他許多關於這議題的數十篇“發表”,都是他在馬來和英文媒體發表的文章和記者訪談。

這意味著,張教授的言論,不但不是“依據自身專業學識”,也沒采用任何其他學術人員的研究數據,而只是憑藉個人主觀看法。

筆者做了一點學術搜查,發現到目前為止,大馬學界還沒有任何高素質的相關研究報道,出現在備受國際學界認可的學術期刊。

無論如何,網絡上還是找得到有關這些議題的本地大學期刊論文或論壇發表,以下略述所找到的報告:

研究一:UKM團隊於2013年發表在UPM期刊《PERTANIKA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的報告“Impact of Chinese Vernacular Medium of Instruction on Unity in Multi-Ethnic Malaysia”

方法:研究員採用改編自2009年Fazilah等人的問卷調查,調查一華小和一獨中共60名學生,以探討多源流學校是否對國家團結構成威脅。

結論:因學生們未能理解語言使用與團結之間的關聯,他們忽略了國語作為統一國人的重要性,這加劇教師們試圖促進校內團結的挑戰;但作者也強調導致不團結的原因很複雜,因此應努力去識別這些因素,政府也應鼓勵各族多進行互動和交流。

研究二:UKM團隊於2016年發表在蘇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學(UPSI)大學期刊《EDUCATUM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的報告“Challenges Faced by School Professionals to Promote Social Cohesionin Malaysia”

方法:採用案例分析(case study),要求兩所國中共13名校長和老師,談談“關於這學校不同族裔學生的行為”。

結論:大部分來自多源流學校的學生國語很差,與多數馬來學生缺乏互動;儘管預備班幫助這些學生適應新環境,但它也導致其他問題;簡言之,多源流學校對社會凝聚有負面影響。

研究三:瑪拉工藝大學(UiTM)團隊於2017年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Future of ASEAN》的論壇報告“The Forc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ward National Unity in Malaysian Vernacular Schools”

方法:研究員深度採訪他們認為能代表大馬多數群體、來自不同領域、對教育體系熟悉的六個人。

結論:多源流學校存在各種障礙國家團結的問題,加劇族群之間的緊張關係,包括對自身文化優越感或持有種族中心偏見。

縱觀以上研究,“多源流學校”,似乎就是障礙國家團結的“罪魁禍首”了?

我們必須注意兩個因素:

(1)論文的素質: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是高素質同儕專家審核、發表在國際學術水平的期刊;還有,研究一使用的問卷,來自沒正式發表、沒經過同儕評審的文獻(unpublished manuscript)“Bahasa dan kejelekitan sosial dalam membentuk jati diri kebangsaan”。

(2)受訪者的背景:研究二和三採用的定性訪談(qualitative interviews)中,所採訪的分別只有6和13人,其人數和受訪者背景是個中關鍵。

像這種探討多源流社會,參雜於政治、文化、歷史、經濟等錯綜繁雜因素的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nalysis),需要的訪談數量不可能只是區區幾個而已;這些受訪者的說法和意見的有效性、概括性、可靠性,都會影響研究的素質和可重複性,無法解釋真實世界的情況。

況且,在我國時時發生政治人物和網紅三不五時煽風點火、破壞團結的大環境下,“煽動性言論”是一個重要變量;考量受訪者的族群、文化、信仰、教育、政治背景、社會地位、國家歸宿感等因素,以及他們對這些言論的敏感度、態度和反應,然後在深度訪談或焦點小組中,詢問受訪者如何看待這些言論對社會團結的影響,是研究裡重要的一環。這些都是大馬目前所缺乏的高素質研究。

作為學術人員,評論和自身專業有關聯、但不屬於專業領域內的事情,都是應該的—因為,“博士”本來就應該是“博學”的、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但前提是,言論必須依據學術論據。

如果我是張國祥,我會引經據典,來佐證發表的看法,即便引用以上的本地期刊論文也好。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