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9日彭博电)中国是否将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来使经济摆脱通货紧缩?在中国官方出版物引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谈论国债买卖的讲话后,市场上突然出现了这样的猜测。但仔细研究习近平的讲话和上下文,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其实很普通:习近平的讲话涉及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操作的技术层面。彭博经济研究的解读是——他并不像是在为刺激政策提供指引。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在央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这不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发令枪。这一表述是在注重调整信贷结构的背景下提出的,意在起到技术性调节的作用。
ADVERTISEMENT
综合这些因素,习近平似乎是在就人行如何微调其市场操作发表看法,而不是准备通过加大购买国债为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
讲话的上下文表明这是一次技术性讨论。
习近平是在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人行操作发表评论的。相关内容出现在本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中。在讲话中,他呼吁“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在上述讲话之前的内容中,他呼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保持合理充裕的货币信贷以及结构上有增有减。随后的内容指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习近平指出需要在一些领域“从紧配置金融资源”。关于后者,他的指导意见是“严控地方债务增量”。
自上述讲话以来,人行一直没有进行国债买卖。自2000年代初以来,人行就没有进行过国债买卖——这是各家中行常用的流动性工具。人行使用的主要流动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和逆回购。
未来,人行有可能在操作中使用国债。不过,其目的可能更多是为了影响殖利率和改善债券定价,而不是增加刺激。如果一家中行选择购买特定期限的国债,就会使相应的债券回酬率降低。日本银行的债券回酬率曲线控制政策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日本银行以此为10年期日本国债回酬率设定了目标。
买卖国债也有助于平滑回酬率曲线的某些部分。例如,7年期国债在中国的交易并不活跃,回酬率往往高于10年期国债,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动性溢价”。如果人行在7年期国债交易中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则可以降低流动性溢价。虽然这并不等于刺激政策,但有助于促进市场运作。
最后一个关键点:如果人行通过其他方式吸收流动性来抵消影响,那么购买国债并不一定会导致人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