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9日法新電)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週四發佈了其年度利潤下降的情況。這是在中美技術競爭加劇下,美國於2020年對該公司實施了制裁以來首次出現利潤下降的情況。
美收緊晶片出口限制
在中美爭奪技術霸主地位下,晶片業受到波及的情況日益嚴峻,而全球兩大經濟體近年來的關係亦不斷惡化。華盛頓試圖切斷中國企業獲得美國先進技術的供應鏈,收緊晶片出口限制。
ADVERTISEMENT
因對中國本土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與軍事關係的擔憂,美國於2020年將中芯國際列為制裁的對象。
中芯國際去年營收降13.1%
在香港上市的中芯國際週四公告2023年營收狀況,營收金額攔到63.22億美元(約298.9億令吉),較2022年下降13.1%。母公司位於上海的該公司的淨利潤為9.02億美元(約42.6億令吉),較2022年下降50.1%。最新數據是與2022年利潤17億美元(約80.3億令吉)和收入72億美元(約340億令吉)來相比。
針對2023年的營運狀況,中芯國際強調,2023年受全球經濟疲軟、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影響,半導體產業景氣下滑。2023年下半年終端市場的需求呈現一定復甦跡象,但整體供應鏈庫存處於高位,終端產品銷售狀況處於調整階段,庫存消化仍為2023年半導體行業主旋律。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專門研究全球晶片貿易的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告訴法新社,中芯國際是“中國半導體夢想的核心。通過國家主導的國產化和補貼,這家中國旗艦晶片製造商正在積極增加製造能力,並在先進的節點上取得了一些進展。”
專家稱,中芯國際已成功生產出七納米晶片,而這在沒有獲得外國技術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他們質疑美國製裁的效果。
美將公佈名單阻技術流入中
另外,據3名知情人士週四透露,美國正在擬定一份禁止接收關鍵工具的中國先進晶片製造廠名單,以便美國企業更容易阻止技術流入中國。
根據英媒報道,一名知情人士說,這份名單可能會在未來數月內發佈。
美國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尋求嚴格限制中國的技術進步,美國商務部於2022年禁止美國企業向生產先進晶片的中國工廠提供製造設備。但美國企業認為,很難確定中國哪些工廠生產先進晶片,因此長期以來敦促商務部公佈名單。
這項行動表明,美國正戮力加強針對中國的現有晶片限制,讓美國企業更容易遵守限制措施。
美國商務部拒絕置評。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說,美方應“停止過度延伸國家安全概念,停止濫用國家權力打壓中國企業”。
雲端數字業務增長
華為去年利潤增長逾一倍
另一方面,儘管受到美國製裁,中國電信設備巨擘華為報告稱,其雲業務和數字業務仍蓬勃發展,去年利潤增長了一倍多。
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公司報告稱,得益於強勁的銷售和改進的產品組合,其淨利潤為870億元人民幣(約570億美元),與2022年獲利355.62億元人民幣(約233億令吉)相比,獲利年增1.45倍,回到先前被美國製裁晶片前水準,而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0%,達到7042億元人民幣(約4600億令吉)。
華為的輪值董事長鬍厚昆表示,2023年集團整體經營狀況符合預期,過去幾年,華為經歷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正是客戶、夥伴和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幫助了華為生存與發展。
華為財報顯示,整體經營狀況符合預期,其中信息通訊技術(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業務表現符合預期,雲端運算和數位能源業務實現了良好成長,智慧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開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
華為還表示,它從“出售一些業務的收益”中獲利,但未具體說明哪些業務被出售。
此外,華為重視研究與創新,2023年研發投入達1647億元人民幣(約1077億令吉),佔全年收入的23.4%。
中國是全球電動車革命核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連小米等新貴週四都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而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已進軍歐洲和東南亞市場,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更於1月時將它們描述為“最全球有競爭力的汽車公司”,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讓全球相形見絀。
根據研究公司睿諮得能源中國的數據,去年12月全球所有新電動汽車的銷售中,69%來自中國。該公司預計今年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1750萬輛,其中中國將佔1150萬輛,即65%。
這些電動汽車公司的爆炸性崛起,也刺激了中國挑戰傳統汽車強國。中國去年就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
電池公司起家的比亞迪目前已成為中國無可爭議的電動汽車冠軍,也是美國特斯拉最大的挑戰者。去年該公司宣佈已成為第一家生產500萬輛全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公司,並把自己譽為全球頂級“新能源”汽車製造商。
而且,在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比亞迪超越了特斯拉,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賣家。比亞迪還憑藉其強大的電動汽車供應鏈能力,特別是電力存儲上而享有成本優勢。包括特斯拉、寶馬在內的許多外國汽車巨頭都依賴比亞迪的電池。
中國有129個電動車品牌
根據彭博社,中國有數量驚人的129個電動汽車品牌,但僅20個成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或以上。數據顯示,比亞迪的市場份額接近33%,特斯拉位居第二逾8%,五菱汽車以5.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其餘品牌包括富豪汽車母公司吉利和電動SUV製造商理想汽車,以及相對較新的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NIO)。
分析師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將隨著一些公司倒閉、一些尋求與其他公司合併,或為他們的技術和資產尋找買家而迎來一個整合過程。此外,雖然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促進了該行業多年來的增長,但採購補貼已逐步取消。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中國工業和製造業超群的實力,以及該國在主要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包括礦物等因素,都有助於其汽車行業。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驚人崛起已引起歐盟和美國的擔憂,特別是關於中國汽車公司獲得政府的補貼。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去年9月宣佈調查中國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誓言捍衛歐洲工業免受不公平競爭。而儘管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尚未進軍美國,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已將目標瞄準了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
除汽車製造商外,中國電池製造商和技術公司寧德時代主導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併為特斯拉、大眾和豐田等重量級企業供貨。
博鰲論壇 |
分析:中緊抓全球供應鏈
全球走向“短鏈革命”是趨勢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於週五落幕。中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週四在博鰲論壇發表演講指出,中國要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反對強權政治、霸權行徑,亞洲國家應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築牆設壘、脫鉤斷鏈。美國之音報道,學者分析中國深知全球化貿易對中國經濟的益處,值此經濟困頓之際,只能不斷緊抓全球化的繩索。但世界各國正尋找其他生產基地並轉移供應鏈,走向“短鏈革命”,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冠病疫情席捲全球讓世界各國明瞭韌性供應鏈的重要性,自主打造供應鏈成為顯學,但也使得曾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備感壓力。趙樂際在博鰲論壇上既呼應另一頭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開大門吸引外資,也再一次重申反對脫鉤斷鏈,緊緊將自身和其他亞洲國家綁在一起。
全球供應鏈重組衝擊中國
全球供應鏈重組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巨,位於英國倫敦的潘西恩宏觀經濟諮詢公司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林浩波指出,供應鏈自中國外移首先造成當地生產商的失業潮;再者,當外企在中國設立生產線的需求減少時,未來海外的直接投資就會下降。
林浩波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明白全球化貿易為經濟帶的來好處,甚至成就中國近一、二十年的經濟成功,全球供應鏈一直對中國很重要,所以他們需確保全球貿易的續存,像是一帶一路和其他貿易協議。”
產業鏈脫鉤對中國的另一衝擊是當地經濟活動減少,低附加價值製造業流失到鄰近經濟體,例如越南、柬埔寨、印度等成本更為便宜的地區; 中高附加價值製造業則外流到靠近消費市場的地方,例如墨西哥。林浩波表示,中國眾多工廠自疫情期間關閉,運輸和生產都受到衝擊,而現階段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全球供應鏈逐漸轉移回接近母國的地區生產,像是美國企業產線從中國移回美國或墨西哥。
為了避免全球貿易斷鏈,中國也積極向外資招手,趙樂際演說表態中國堅持開放發展,將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並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加強吸引外資是延續中國自2023年10月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以來的論調,博鰲論壇舉辦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商界領袖,被視為吸引外資的積極之舉。
李保東:警惕外部攪亂亞洲發展
另一方面,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周五在閉幕記者會表示,亞洲展現巨大韌性,且最具發展活力潛力。共同責任是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繼續推動深層次融合、更好互聯互通。同時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外部挑撥離間,對外部攪亂亞洲發展環境的企圖,亞洲人民與國家應該堅定說不。
雷軍帶貨小米SU7傳捷報
27分鐘大定破5萬輛
小米董事長雷軍週四晚在臺上2個小時的“帶貨”已經傳來捷報。小米汽車在社交平臺上稱,小米SU7開售後4分鐘大定突破了1萬輛,開售後7分鐘大定突破了2萬輛,開售後27分鐘大定突破了5萬輛。
小米汽車首款新車小米SU7共有3個版本,標準版售價21.59萬起(約14萬令吉),Pro版售價24.59萬起(約16萬令吉),Max版售價29.99萬起(約20萬令吉)。此外,小米汽車還推出了小米SU7創始版和小米SU7 Max創始版,限量5000臺。
創始版售罄 定金已收1億人民幣
小米汽車APP顯示,5000輛小米SU7創始版也已經全部售罄,創始版的定金為每輛2萬元(約1.3萬令吉),且不可退,這意味著小米汽車週四晚僅創始版的定金就已收到1億元(約6549萬令吉)。
然而紅星資本局週五報道,小米汽車SU7上市第二天,維權平臺上就出現了不少要求退還定金的投訴。有多位消費者表示,28日支付5000元下定小米SU7,第二天取消訂單時卻發現無法退還定金。
小米被曝無法退定金問題
小米汽車方面對此回應稱:定金7日內支持無理由退款,超過7日後,車輛配置會自動鎖定,消費者也可以提前主動鎖定配置。一旦訂單鎖定,車輛將進入生產階段,配置無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創始版現車配置已經鎖定,消費者在支付2萬元定金後即鎖單。
據中媒報道,小米汽車對“大定”的理解與行業普通的理解有所差異,小米SU7 5000元(人民幣,下同,約3275令吉)大定目前約定7天內可退,超時則自動鎖單,鎖單後定金不可退。而行業內約定俗成的是“小定”隨時可退,“大定”為不可退的訂單。
對於小米SU7定價,雷軍在發佈會上說,都是虧錢的。“大家太捲了,對小米期待太高了。”
他坦言,“22.9萬是我們原來的定價,頂配版原來的定價是35萬,但後來(車企降價)把我們搞蒙了,所以我們決定誠意做到底,標準版定價就比特斯拉Model 3低3萬,Max版就定在了29.9萬元。”
談荷蘭光刻機輸華
習促勿建科技壁壘
荷蘭首相呂特結束在華兩天工作訪問行程離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強週三分別會晤呂特時,強調要相互開放、反對限制,警告人為製造科技壁壘、割裂產業鏈供應鏈,只會導致分裂和對立,呼籲推動中荷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係不斷發展。
商務部長王文濤會見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部長範呂文時明言,希望荷方秉持契約精神,支持企業履行合約義務,確保光刻機貿易正常進行。
新華社報道,習近平向呂特指出,“脫鉤斷鏈”沒有出路,開放合作是唯一選擇;你輸我贏、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思維早已過時,真正安全的世界應該是深度交融、相互依存的世界。習近平強調,人為製造科技壁壘、割裂產業鏈供應鏈,只會導致分裂和對立,“中國人民也有正當發展的權利,任何勢力都無法阻遏中國科技發展進步的步伐”。
李強冀歐方審慎出臺限制政策
李強在大範圍會談中指出,中荷應繼續擴大相互開放,加強務實合作,雙方要持續擴大經貿合作規模,挖掘在人工智能、綠色轉型、銀髮經濟等領域合作潛力,加強在海上風電、光伏發電、氫能等領域創新合作。中方將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歡迎更多荷蘭企業赴華投資;也鼓勵更多中國企業到荷蘭投資發展,希望荷方為中方人員赴荷提供更多便利。合作應當是中歐關係的主流,希望歐方審慎出臺限制性經貿政策和使用貿易救濟措施。
呂特表示“脫鉤斷鏈”不是荷蘭政府的政策選項,因為任何損害中國發展利益的行動也會傷及自身。他也稱,荷蘭政府會確保其採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並非針對某一國家,且確保所造成的影響有限。
在外界關注荷蘭光刻機龍頭企業阿斯麥(ASML)能否對中國客戶提供售後服務之際,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與安全的次長埃斯特韋斯(Alan Estevez)週三表示,正在與盟國討論,要求它們收緊向中國晶片製造設備提供的維護服務。
法外長下週訪華
王文濤傳4月赴歐
中國外交部週五宣佈,法國外交部長塞茹爾內將於下週訪華,中國官方表示,希望他的到訪能延續中法良好對話勢頭。
在塞茹爾內訪華之後,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據報也將於4月訪問法國,就歐盟對中國電動車企展開反補貼調查的議題進行討論。
王毅將會見法外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五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應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邀請,法國歐洲和外交部長塞茹爾內將於4月1日訪華。王毅將在塞茹爾內訪華期間,與他舉行會談,兩人將共見記者。
林劍說,這是塞茹爾內就任外長後首次訪華,中方期待同法方一道就中法關係、中歐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等深入交流,延續雙方良好對話勢頭,推動中法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另據聯合早報報道,法國政府消息人士和另兩名知情人士對英媒說,王文濤將出訪法國。法國貿易部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據報道,為保護歐洲汽車製造商,歐盟已對中國電動車企開展反補貼調查,以確定是否對這些企業徵收出口關稅。此調查預計將於今年11月結束,但歐盟執委會此前可決定是否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
中國商務部未立即回覆英媒的置評請求。歐盟發言人說,他們不會對歐盟成員國與第三方國家之間的雙邊協議發表評論。
傳電動車企業巨頭將隨行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稱,王文濤將從4月7日開始訪問法國,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代表將隨行。比亞迪、吉利和上汽集團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意大利政府稱,王文濤將於4月12日與意大利外交部長塔亞尼,一起出席在意大利維羅納舉行的中意商業論壇。
貿促會:要合作不要脫鉤
中美工商界 “用腳投票”
中國貿促會週五宣佈,應美國商會等對口機構邀請,將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於6月赴美訪問,“中美工商界正在‘用腳投票’,要合作不要脫鉤”。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甫落幕,今年有逾85名全球商界高層與會,美企高層就佔30餘名,是最大的代表團,且有約20家公司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
指兩國貿投合作互利共贏
中國貿促會週五上午舉辦例行記者會,中國貿促會發言人楊帆表示,在本週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交流期間,美國工商企業界代表都表示,兩國企業貿易投資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希望兩國政府為企業正常貿易投資活動提供便利,期待兩國工商界有更多面對面坦誠交流的機會。
她進一步表示,應美國商會等對口機構邀請,中方也計劃組織中國企業家代表團於6月赴美訪問。她強調,中美工商界正在“用腳投票”,要合作不要脫鉤,這是民心所向,也是中美關係的希望所在,“大家有目共睹”。
近期中澳關係逐漸回溫,針對中企在澳洲的營商狀況,楊帆表示,貿促會近日完成編撰的“澳洲營商環境報告2023”顯示,有近4成受訪企業認為澳洲營商環境較好,有近8成受訪企業對澳洲營商環境變化較為樂觀。
近7成中企對外投資選“帶路”國
中國貿促會同日發佈“2023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況及意向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成受訪中企擴大及維持對外投資意向,較前一年增加近一成;有超過9成企業較為看好未來對外投資前景。且近7成企業對外投資優先選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至於中國吸引外資的情況,楊帆舉例,自國務院上週印發“紮實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以來,中國貿促會組織的品牌活動外資企業“地方行”首站“海南行”活動正在舉行,包含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家外國商協會及機構以及高通公司、通用電氣醫療(中國)等30多家外資企業代表參加活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