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8日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說,亞洲亞洲所蘊含的哲學和智慧,尤其是開放包容、交流互鑑、相互尊重和協商的態度,有助於解決當今的挑戰。
全球化時代亞洲不封閉
他說,亞洲各國從未自我封閉和安於舒適圈,從而克服了互動和溝通的挑戰,海納百川的胸量,為亞洲文明與非亞洲文明共生共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ADVERTISEMENT
“伊斯蘭教義還強調,阿拉伯人並不比非阿拉伯人優越,非阿拉伯人也不比阿拉伯人優越。 這種想法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在全球化時代,亞洲不會選擇封閉。
盼擁抱開放互聯通世界
“我們希望擁抱開放、互聯互通的世界。對不同種族人民的偏見和構築意識形態壁壘的行為只會導致文明的衰落。”
他是今日在“絲綢之路與亞洲文明”論壇發表主題演講時,如是指出。
他認為,人們應保持開放心態,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讓交流超越隔閡。
亞洲渴望和平穩定
摒棄零和思維免“衝突”
劉建超也說,互相尊重,協商照顧各方的舒適度,能夠解決各國的分岐和摩擦,也讓亞洲在二戰結束後一直維持和平,併為亞洲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他說,當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時期,令亞洲人民更加渴望和平穩定;因此,有必要開放看待不同文明的價值觀念,摒棄零和思維,防範意識形態對抗,避免陷入“文明衝突”的陷阱。
他說,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居住著世界三分二人口;也因為地理、氣候、歷史不同而文化各異,發展也有別,但彼此卻在互學互鑑中豐富了自己。
“對我來說,至少有3條經驗值得弘揚。第一,開放包容、交流互鑑;第二,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的交往方式;第三是自主、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
為全球治理提更多亞洲方案
劉建超說,當前,冷戰思維和集團對抗愈演愈烈,烏克蘭危機、以巴衝突持續蔓延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這些都需要堅持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的亞洲方式。
“我們要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之際,要為全球治理提出更多的亞洲方案,走出對話而不是對抗、結伴而不是結盟、共贏而不是零和的安全新道路,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貢獻亞洲智慧。”
弘揚價值觀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劉建超也認為應該向世界傳播更多亞洲文明的精彩故事。
“我們要讓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良渚論壇、回儒論壇等交流平臺在國際舞臺上更加有知名度,努力打造全球文明對話網絡,弘揚亞洲文明核心價值觀,促進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我們要讓世界知道和平、團結、友好、開放、包容是亞洲文明的標誌,用‘發展與治理’取代‘民主與專制’的敘事,鼓勵世界人民奮起反抗以文明對話的智慧和靈感共同應對挑戰。”
他說,除了東海岸鐵路、中馬雙園等“一帶一路”項目取得良好進展,新能源汽車、5G、半導體等領域合作也不斷發展。
他希望,兩國在龍年能加強交流合作,讓絲綢之路和亞洲文明體現時代精神,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添新動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