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申請為期一年的社交訪問準證這個新措施落實的契機,確實為大馬華社提供了一個獨特且具有戰略意義的機會。一旦把握了這個契機,就可以讓中國畢業生成為大馬華社四大支柱——華教、華團、華商與華文報跟中國建立直接聯繫的紐帶。
ADVERTISEMENT
日前受邀出席由高等教育部與中國-東盟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東盟高等教育論壇。在論壇期間,馬來西亞教育全球服務部(EMGS)首席執行員諾維達祖丁向出席論壇的中國與大馬高校代表們披露,從今年2月開始至12月為止,內政部開始批准那些已經在馬來西亞各個公私立大學完成本科、碩士與博士課程的中國學生申請為期一年的社交訪問準證,即畢業生通行證。換句話說,今年畢業的中國學生以及他們的家屬可以留在大馬一年,以繼續深造或旅行,並在國家法律允許的職業領域兼職工作。
這項史無前例的措施對來自中國的學生來說非常受落。一些在求學期間忙於學習的學生而沒有空閒時間去遊玩的學生告訴我,他們正好可以把因馬幣貶值而多出來的留學經費預算用在旅遊上——大馬的美麗海島也是當初他們選擇到大馬留學的原因。此外,如果還能夠藉著到大馬的公司或者企業累積一些工作經驗,這會讓他們在面對中國的內卷情況時更有“海歸”優勢的底氣。驚歎於大馬華教在逆境中穩健成長的中國學生也希望能夠在留馬的期間為華教貢獻一份力量,而這項措施正好為此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這個新措施落實的契機,確實為大馬華社提供了一個獨特且具有戰略意義的機會。一旦把握了這個契機,就可以讓中國畢業生成為大馬華社四大支柱——華教、華團、華商與華文報跟中國建立直接聯繫的紐帶。問題是:怎麼在馬中建交50週年之際快速地建立這個紐帶呢?
在教育方面,華校可以通過聘請中國畢業生作為臨時教師或短期培訓導師,這不僅可以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國際視角。如同Teach For Malaysia這樣的非政府組織的成員到國中和國小任教時所展現的,這不僅是一種社會投入,也是一個促進教育創新和國際合作的平臺。中國學生的參與,能夠促進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
華團可以通過直接與來自中國的學生建立聯繫,增強其文化和社會影響力。這種聯繫不僅限於血緣性或地緣性的關係,也可以擴展到共同的專業領域和興趣。通過組織活動、研討會和其他社交場合,可以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合作。
中國家長將孩子送到馬來西亞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很多時候也是看中了馬來西亞作為一個商業和文化中心的潛力。中國學生和他們的家庭可以成為連接兩國商業機會的橋樑。通過提供實習機會、創業指導和商業網絡構建,不僅可以幫助這些學生在馬來西亞紮根,也為本地企業打開了通往中國市場的大門。
為中國畢業生提供在報社實習與兼職的機會,不僅能夠幫助他們獲得寶貴的工作經驗,還能通過他們獨特的視角和聲音,豐富報紙的內容和影響力。這樣的合作還可以增加報紙對於來自中國年輕讀者的吸引力,促進新聞媒體的創新和多樣性。
通過這樣的策略,華社不僅能夠吸引和保留人才,還能加強與中國的文化和經濟聯繫,為雙方帶來長期的利益。此外,這也是一個提升馬來西亞國際形象和競爭力的良好機會,有助於將馬來西亞建設成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和充滿活力的社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