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1日馬新電)隨著加沙地帶傷亡人數不斷刷新,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批評此起彼落,據《紐約時報》報道,以色列長期盟友德國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
位於柏林的《紐時》記者索羅門上週五寫道,作為以色列的堅定盟友,德國的處境日趨尷尬。
ADVERTISEMENT
在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後僅數天,德國總理肖爾茨是最早到訪特拉維夫以示支持的西方領袖之一。當時他站在以色列總理涅坦雅胡身旁,宣告德國“只會與以色列同在”。
德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以色列第二大武器供應國,其領導人將以色列的安全和存在成為德國的“Staatsräson”(國家理性),是一個國家存在的理由,也是對大屠殺的一種贖罪方式。
上週,隨著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致命進攻持續進行,肖爾茨在特拉維夫再次站在涅坦雅胡旁邊。這一次,他的言論似乎有些不同。他問道:“無論目標多麼重要,它能證明如此高的成本是合理的嗎?”’”
《紐時》的文章還指出了大馬首相拿督斯里安華3月稍早候訪問柏林期間提出的一個強有力的觀點,他批評西方國家對以色列在加沙的暴行不作為。
文章引用了安華站在肖爾茨身邊時對媒體說的話:“在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國家(俗稱全球南方),人們對人權的信任度下降的感覺尤其強烈。”
他反問道:“我們反對殖民主義,反對種族隔離,反對種族滅絕,反對侵佔任何國家,無論是烏克蘭還是加沙。我們把人性扔到哪裡去了?為什麼要這樣虛偽?”
文章還提到,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派代表團前往以色列,因為作為《日內瓦公約》的簽署國,德國“有義務提醒各方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的義務”。
這是她在襲擊發生後第六次訪問該地區。她還把加沙的局勢形容為“地獄”,並堅稱絕不能對拉法發動大規模進攻。拉法有一百多萬人在當地尋求庇護。
她說:“人們不能憑空消失”,並表達了她對巴人的命運和以色列的無情的擔憂。
然而,文章還提到,除了改變論調之外,柏林幾乎不可能做出象徵性的舉動,除非美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文章援引議會中右派基民黨外交政策發言人哈特的話指出,政府可能做出的最重要決定是恢復向聯合國主要援助巴勒斯坦人的機構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提供資金。
馬新社引述淨選盟(Bersih)主席莫哈末費沙在X平臺的講話稱,安華的大膽批評可能促使德國重新考慮其對以色列的立場。
“我們譴責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安華的勇氣值得讚揚,這有助於改變德國對其親密盟友以色列的立場。”
他補充:“展望未來,我預計大馬將繼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心,尤其是在巴勒斯坦和人道主義問題上,大馬將成為全球參與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