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发布: 11:53am 01/04/2024

风筝

加沙孩子

风筝

加沙孩子

战火硝烟下 加沙孩子在边界放风筝暂忘心中恐惧

战火硝烟下 加沙孩子在边界放风筝暂忘心中恐惧
叔叔教导小朋友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空。(图:法新社)

(拉法市1日综合电)在加沙地区与埃及边境之间,竖立着混凝土金属栅栏,11岁的玛拉克.艾亚得在不远处放纸,这项颇受喜爱的游戏,让他们暂时摆脱战争的恐惧和不安。

这名巴勒斯坦女孩说:“我和我的兄弟以及堂表亲每天都在埃及边境附近放风筝。”玛拉克与家人从加沙市一路逃到南部城市拉法。

ADVERTISEMENT

她轻轻操纵着一条白线,让被她称为“蝴蝶”的风筝在边境上空来回移动,“当我这样做时,我感受到自由和安全”。

她的堂表亲和朋友们沿针对金属栅栏奔跑,试图让风筝飞起来,远处传来响亮的爆炸声迫使他们停了下来。

玛拉克的叔叔、24岁的穆罕默德催促孩子们赶紧离开,“快快快,(以色列的)轰炸越来越近了”。

玛拉克很快地收起风筝,冲回她和家人在基尔地区避难的帐篷。

玛拉克害怕得浑身颤抖,她说:“游戏时间结束了。当空袭开始时,我们得赶紧回家。”

哈马斯去年10月7日越界突袭以色列,法新社依据以色列官方数据统计,攻击造成以色列约1160人死亡,其中大多为平民。

哈马斯治下的加沙卫生部表示,以色列之后对加沙展开连番轰炸与地面攻势,造成至少3万2782人死亡,其中主要是妇女与儿童。

目前约有150万人在拉法避难,其中大部分人因这场战争流离失所,玛拉克和家人便是其一。以色列矢言要对哈马斯发动地面攻势。

尽管战争硝烟与恐惧笼罩着加沙,玛拉克似乎仍开心地放着风筝,梦想有朝一日能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生活。

戴着印有巴勒斯坦旗帜手镯的玛拉克说:“当我们被困在加沙时,我的风筝每天都会飞到埃及。”

她说:“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还说,妈妈告诉她,她的学校已经被以色列军队袭击并“摧毁”了。

同样来自加沙市的海瑟姆说,放风筝“让我想起了童年时光”。

34岁的他与妻子和年仅5岁与7个月大的两个儿子住在拉法的帐篷里。

他说,放风筝有助“摆脱负面想法”,而毗邻埃及的边境地区,是“能赶走我们心中悲伤和痛苦的好地方”。

阿布阿吉瓦一边帮穆罕默德放风筝一边说:“在难民营里,你感受不到自由或舒适。”

每天下午,总会有许多人带着孩子来到边境地区放风筝,有些人则与守卫边界的埃及士兵闲聊。

当玛拉克的风筝飞过瞭望塔时,一名士兵朝她大喊“干得好啊”。

玛拉克挥手致谢说:“我爱埃及,我的愿望是能像我的风筝一样,到那里旅行。”

战火硝烟下 加沙孩子在边界放风筝暂忘心中恐惧
逃避战火的巴勒斯坦孩子们沿着埃及—加沙边界的金属栅栏奔跑,试图让风筝飞起来,远处传来响亮的爆炸声迫使他们停了下来。(图:法新社)
战火硝烟下 加沙孩子在边界放风筝暂忘心中恐惧
戴着印有巴勒斯坦旗帜手镯的玛拉克开心地放着风筝,梦想有朝一日能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生活。(图:法新社)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9:57pm 08/01/2025
罗里司机自学成“医”  变废化宝 制创意风筝
全国:暖势力:变废为宝巧手制作 七旬“风筝医生”乐于义务修理风筝
风筝迷陈宝华制作的圣诞老人风筝。(取自8视界新闻网)

(新加坡8日讯)在新加坡滨海堤坝放风筝时,你有注意到一名“风筝医生”吗?

七旬的“风筝医生”,不仅喜欢放风筝,他还回收和利用生活常见的塑料和竹竿,变废为宝做成创意风筝。在免费帮公众修理风筝之余,他还经常送出巧手制作的风筝,让更多人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70岁的罗里司机陈宝华是一名风筝迷,在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他从小就喜欢放风筝,但直到30多岁才开始制作风筝。他一有机会就观察他人的手艺,从而自学成才。

全国:暖势力:变废为宝巧手制作 七旬“风筝医生”乐于义务修理风筝
陈宝华多次出国参赛并获奖。(取自8视界新闻网)
多次出国比赛屡获殊荣

多年来,他累计制作了大大小小超过上千只风筝,还多次出国比赛屡获殊荣。他也加入了名为“新意风筝”的非正式团体,与其他喜欢制作和放飞创意风筝的乐龄人士分享和交流。

大约5年前在滨海堤坝聚会时,他发现一些公众无法放飞带来的风筝,或是风筝出现损坏无法再升空,就主动出手相助,免费进行改良或修理,久而久之名声传开,许多公众会特地找他帮忙。

全国:暖势力:变废为宝巧手制作 七旬“风筝医生”乐于义务修理风筝
陈宝华利用塑料袋制作的圣诞树造型风筝。(取自8视界新闻网)
唯一休息日当“风筝医生”

于是,陈宝华就给自己取了“风筝医生”的绰号,像医生给患者治疗一样能妙手回春,让修补后的风筝再次翱翔在蓝天中。他还在衣服上用中英双语写上“风筝医生”方便公众辨认。

驾驶罗里的工作繁忙,每周工作6天,但只要星期天有空,他就必定携带重约20公斤的工具箱从兀兰住家前往滨海堤坝,从下午2时左右一直待到天黑。

据记者观察,“风筝医生”在滨海堤坝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每当他一出现在石凳旁边,就有公众递来需要改良和维修的风筝,其中一位是因女儿风筝飞不起而来“求医”的26岁的翁莹静。

她与家人试着放一个三角形的风筝,但迟迟无法升空。陈宝华用自己带来的材料,更改了系线方式并调整了风筝重心,不到10分钟,问题就迎刃而解。风筝顺利放飞,让翁莹静的女儿喜笑颜开。

翁莹静说:“之前看到过他帮别人修风筝,这次来刚好看到他在。修好之后,风筝飞得很高也很稳,很感谢他帮我解决了问题。”

陈宝华表示,义务修理风筝并没收钱,因为不能保证能完全修好。偶尔有人会给几块钱,或以食物饮料相赠,都让他很感激。

全国:暖势力:变废为宝巧手制作 七旬“风筝医生”乐于义务修理风筝
工具箱重约20公斤,里面装满了各种制作和修理风筝的材料。(取自8视界新闻网)
住家辟“工作室”堆满风筝材料

陈宝华在住家开辟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整个房间都堆满了风筝和材料,乱中有序。

其中很多材料都是常见的日常用品和他收集的废弃物品,包括塑料购物袋、晒衣服的竹竿、装修后剩余的水管、破损的雨伞等。

他有时看到人们丢弃的风筝,也会回收拆解出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用到自己的风筝上。

他说:“一些人看风筝飞不起来,就生气地折断踩断它,真的很可惜,其实可能可以修好。我看到了就捡回来,骨架和线都还能用。”

全国:暖势力:变废为宝巧手制作 七旬“风筝医生”乐于义务修理风筝
陈宝华帮翁莹静(右)更改系线方式,并调整了风筝重心。(取自8视界新闻网)
家人尊重爱好不干涉

虽然家人不能理解,但是都尊重他的爱好,所以也不多干涉。陈宝华的闲暇时间几乎都花在做风筝和放风筝上。

“有空的话,我就关在房间里做风筝,可以做一整天。工作能够休息的时候,我也会在车上来做。如果是小风筝,10分钟不到就能做好一个。累是会累啦,不过来到这边(滨海堤坝),(我)好像精神很好这样。”

他也会根据节日来制作主题风筝,比如构思生肖造型的风筝来迎接农历新年,并在风筝上写“福”字和“满”字,在圣诞前夕制作圣诞老人和圣诞树风筝等。

陈宝华最感到自豪的风筝是一个70公尺长的巨龙风筝。他从2000年开始动手,断断续续花了一年时间才大功告成,可惜在2019年台湾风筝节期间断裂。他花费了四个星期天的时间才修复完成。

盼风筝迷加入 放飞热爱

在滨海堤坝除了义务修理风筝,陈宝华也会测试自己制作的风筝,看哪里需要改善就再进行调整。此外,他也会经常把风筝借出甚至相赠。

“有时候有人家喜欢我的风筝,我就给他们去放飞,大家娱乐娱乐这样。我不是放在那里一个人(放风筝)。人家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飞我的风筝,我看着就好像特别高兴。大家玩我们的风筝,要珍惜一下。”

除了陈宝华,“新意风筝”的其他成员有空时也会在滨海堤坝充当“风筝医生”。

他们受访时都表示,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风筝迷加入,一起放风筝和做创意风筝,放飞自己的热爱。

陈宝华说:“如果你想学,我可以免费从头开始教你,怎么样来做风筝和放风筝的技巧。”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