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高雄的獨立樂團淺堤,在2021年以《不完整的村莊》獲得第1屆PlayMusic Awards年度獨立音樂專輯獎。他們的歌,從關懷廣袤的土地自然,再回到當代人的生活狀態。
在這片流行的土地,獨立樂團何以獨立,他們又以怎樣的姿態生存?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梁馨元
攝影:本報 譚湘璇
等雨水漸漸 行過水溝
等我的身軀 變作石頭
想知道我會去哪裡
那裡會有重生的我
想要再用紅色蠟筆
畫那盛開的魯冰花
——〈魯冰花〉
淺堤來自高雄,一片美麗遼闊的土地。“我其實是鄉下小鎮的孩子,小鎮只有4萬人。我們都很喜歡大自然,就有團員想到了‘堤防’這個概念。”淺堤鼓手黃堂軒說。
彷彿音樂提供的庇護。“但堤防有分深淺,淺的堤防海浪還是可以過來;我們沒有要當柏林圍牆式的堤防,我們不想防堵你,而是希望能給你安全的保護。”
2017年發行首張EP《湯與海》,兩種水的狀態,是生活也是自然。他們的歌,從探討土地議題的〈高雄〉和〈叨位是你的厝〉,都後來轉向探索自我的——
到一片平靜的海灘 烏雲密佈的山嵐
黃昏和清晨 流轉的存在感
離開有多久 星星就多閃爍
任憑它墜落 墜落的時候
我忘了我 我忘了我 是為什麼而活
——〈西邊〉
闖蕩途中,淺堤在身後
那淡黃色而輕盈的感覺,廣袤無盡的山野,在淺淺的堤防身後——“你可以勇敢地跨過去嘗試新的東西,學習怎麼犯錯。但你在外面自己闖蕩的過程中,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永遠都在這邊等你。” 黃堂軒說起“淺堤”團名概念。
使用臺語及華語創作的淺堤,現由主唱兼吉他手依玲、貝斯手方博、鼓手堂軒、吉他手紅茶組成。自然是他們共同喜歡的元素——“我們一直都有去爬山,還在山上過夜。”黃堂軒笑說。
“會背吉他上去嗎?”
“不會啦,太扯了!”
獨立?流行?萬物永遠需要協調
淺堤成員結交超過十多年,以〈怪手〉入圍第七屆金音獎最佳搖滾單曲獎後,2020年發行首張專輯《不完整的村莊》。黃堂軒不只是鼓手,也負責樂團常年規劃、宣傳等事宜——“自由不代表我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你知道嗎?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他說。
2021年底,第二張專輯《婚禮之途》發行之後,“湯與海音樂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樂團以公司的模式經營,“很多時候你要與團隊內部協調,出去談合作、錄音、發行的時候,總是需要跟好多人協調,過程中不一定永遠在一個舒服的狀態。”
“但如果想要去到更遠的地方,你就需要協調。有時候,我不認為妥協一定是錯的。”
世間萬物都需要協調。因喜歡而產生熱情,再建立起使命感發掘可能——這是他一直走到現在的漫長過程。
“獨立音樂”之獨立在於資金,亦不依附於主流,但音樂始終需要聽眾。“獨立音樂”和“流行音樂”這兩個詞從以往的界限分明變成互通往來——“我們也很常在拉扯,但你要學會平衡,確定你喜歡這件事情是不會變的。”
他點開deca joins剛出的新單曲〈天堂與泥土〉,說我們安靜聽1分鐘。
我仍在縫隙裡面 向外窺探
陽光照在無邊際的海岸
眼睛被水流過的痕跡像燈火斑斕
如何遺忘
如何想起
如何改變
不忘初心
——〈天堂與泥土〉
“deca joins也是一支獨立樂團,他們現在能在臺灣賣出1萬張票。初心真的可以不忘,可是你要一直跟自己溝通。”他說。
樂團,每人都是藝人本身
4個人的樂團,與歌手的樂手是不同概念。“如果只是一個樂手, 那我就是要把鼓打到最好;但樂團比較難,你要讓4個人的個性都被看到,每個人都是藝人本身。”
然而,獨立樂團並不如一般想像中的“藝人”,出外保姆全程照護——幾乎每一場演出,他們攜帶的樂器行李超過十多件。抵達表演現場,他們打開車尾箱,一樣樣樂器搬運、設置與調整……
而這樣的4人樂團,主唱、鼓手、貝斯手、吉他手都各具特色。尤其在黃堂軒看來,鼓手個性的展現非常鮮明——“鼓點很容易讓人聽出一支樂隊的氛圍”,有人喜歡碎拍,而他打得比較大片,“我覺得鼓手基本要做的,就是當一個穩定的後盾。”
累積練習,為了容許美麗錯誤
以往剛進錄音室,黃堂軒很怕打錯。“可是漸漸成熟之後你才會知道,一直在意對錯,會讓你沒辦法思考下一步。”
累積練習以後,在錄音室裡“對”只是基本;“如果你可以練到這樣,那說不定偶爾打錯,就能做出很不一樣的新東西?”
最近一次錄製新歌,有一個段落突然出岔子;驚喜的是,其他團員卻莫名喜歡。那即興又美麗的錯失——“小時候我不太會創造出美麗的錯誤,因為我一心只想著把它做正確。但正確之後呢?”黃堂軒問。
“我們的文化比較怕犯錯,但是犯錯又怎樣?”黃堂軒說,可以犯錯的能力是一個需要練習的事情,同時也要練習承擔後果的能力。這時他接著說:“會不會有時我們高估了後果,犯了一個小錯就覺得是世界末日,但其實沒那麼嚴重?”
享受表演與舞臺的黃堂軒,從高中參加了熱音社開始打鼓,那裡是臺灣許多樂團自學生時代的孵化基地。“我們小時候是比較常出糗的,會跟同學說我組的樂團很帥,讓大家來我們的表演。但你看,我那時穿衣超老氣!”他笑著說。
瀏覽YouTube頁面,他找出一支高中二年級時打鼓的影片。那時剛學鼓一年多,打鑔片時都用蠻力,他往回聽便笑自己打得吵。
玩樂器的時候要動起來
對於剛學鼓的小朋友,黃堂軒總會讓他們先大力打。“你要先用力,以後再收回來會比較簡單。”
但華人社會難免靦腆內斂,從小生活在禮教的框架之下,一行一坐自有規矩。然而世界上許多音樂服務舞蹈,輕巧四肢馳張起來,背後的樂手怎麼能如如不動?
黃堂軒還從椅子上站起說:“玩樂器的時候要動起來,手要動起來。”
他從桌上拿起一支筆,說嘗試在他掌心上敲打,並要感受力度的大小。手掌朝下,手腕抬起再直落——“是不是比較大力?肢體動作大一點,手抬起來一些,打的時候不要太拘謹。”遇上不太敢放開用力的學生,他也是這般引導。
“事實上要玩好音樂的人,都不可以太拘謹。”
回想創作本質,先表演再進步
玩音樂對他來說,從最初就不是一個人的事。“組樂團是沒有門檻的,我們現在是朋友,都想要表演,就可以組團啊!”
成團之後,有些人稜角分明,也可能水平參差。但他說:“那個是後來。一開始你要先想創作的本質是什麼,你的音樂想呈現什麼?技術只要花時間,是一定會進步的。”
因此他認為,不要把自己心裡那道表演的標準設得太高。 “很多人就卡在第一關,覺得我要彈得多好才可以表演,其實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先表演。”
把先後次序倒裝——“可能你會被笑,或看其他人的表演覺得自己好爛,那我就要進步啊!”發現自己原來還不夠好,就會再去與自己較勁。
溫柔地與世界較勁,而淺堤的歌,就在身後輕輕庇護。
更多【人物】文章: 演員“Money姐”鄧金煌/人生該選擇精彩萬分 語言學家史皓元/大學修了一門漢語史 對古代漢語更著迷 漫畫家王澤/當老夫子跳出小格子 畫家與讀者亦衝破距離 藝術品收藏家丹斯里蔡傌友──收藏品是部分生活和回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