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将被诈骗集团所拐骗的人称为猪仔,似乎是潮流,问题是这个词汇毕竟不雅且含贬义。所见的中文报章新闻,几乎都把受到拐骗者称为“卖猪仔”,将这些受害者称为“猪仔”。
近来报章新闻不停报导“卖猪仔”新闻,即一些人被拐骗到缅甸的诈骗园区里去,被逼当骗子来诈骗人家的金钱,不依者被殴打关闭虐待等等。
卖猪仔是个贬义词。 《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猪仔”条目:又作猪崽。对契约华工的蔑称。源出广东方言。仅见华文文献记载中。
在西方文献中,通称苦力(Coolie),泛指各国契约工(包括契约华工),而猪仔则专指契约华工。
一说贩运猪仔的船,皆以木盆盛饭,呼搭船华工一同就食,其呼声与呼猪相似,故名。一说契约华工像猪一样被捆缚,强拽入船贩运,或若猪仔之贱,有去无还,故名。
契约劳工指通过正式办理手续的出国工作者,不过猪仔一词,是包括受到拐骗而被卖到国外的不幸人士。
猪仔古代特指华人契约劳工。在南洋地方,受到本地话与红毛语的影响,多数将契约劳工称为coolie(苦力。俗写“估俚”),估俚一词后来演变为工人、雇工、职员、上班族、受薪人士的通称。
近几年来,将被诈骗集团所拐骗的人称为猪仔,似乎是潮流,问题是这个词汇毕竟不雅且含贬义。所见的中文报章新闻,几乎都把受到拐骗者称为“卖猪仔”,将这些受害者称为“猪仔”。
诸如:“又是猪仔诱骗案!”、“而弟弟承认当初误信该名朋友而沦为猪仔”、“二大马猪仔获救”、“夫妻被卖猪仔”、“当地不法集团要求他俩需各找2至3名‘新猪仔’当‘替死鬼’”、“他只负责协助2名男女猪仔回国”、“缅北121猪仔获救返马”、“最终在缅甸园区沦为猪仔……”、“结果抵达该国后就被卖‘猪仔’”、“大胆向卖猪仔集团高层争取一人扛两人工的华裔好丈夫”、“情侣惨被‘卖猪仔’受困于缅甸诈骗园区年余,逃亡期间不幸被缅甸警方扣押,还与400人与6只猪一同关押在猪圈内”。甚至有学者也把昔年南来的华人契约劳工称为“苦力猪仔”。
新闻里的“猪仔”,似乎只用于称呼华人被骗者。其他民族适合用吗?相信如果用于称呼其他民族,倘若他们看得懂中文,可能会引起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不悦或愤怒,毕竟猪仔属于贬义词。把受骗者称呼作“猪”,即使是我们华族自称也实在自我贬低。
在早期田野调查中,曾经听过老一辈的福建人说过一个词汇“贩獀”(福建音huan sau)獀的华语音是sou,福建读音如华语的“烧”。
《汉语大字典》獀有三义。一、犬名;二、同“搜”。打猎;三、通“搜”。关于打猎,该典引用古籍:“……《集韵·尤韵》:‘獀,春猎。’《礼记·祭义》:‘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矣。 ’郑玄注;春猎为獀,冬猎为狩……”
贩獀的意思相当于“贩卖猎物”、“贩卖人口”。贩有贩卖之意,獀除了指打猎,这里可作“人”解,亦有獀寻猎物之意。
《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收录“贩獀huan-sao”:“人口贩子”。
《厦门方言词典》收录两个词汇。一、“贩骚huan sau”:“人口贩子”。二、“贩骚婆huan sau po”:“牙婆,旧时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取利的妇女。 ”。两本字典都把贩獀作人口贩子解。
其实,我的田野调查里,老人家说的贩獀相当于人口贩卖或拐卖。如“伊小汉时,互侬贩獀过来番爿”(他小时候,被人贩卖到南洋来)、“我的叔贩獀去印尼”(我的叔父被拐卖去印尼)贩獀与卖猪仔,前者就比较雅。至于被拐骗者的猪仔,可称为“獀仔sau’a(人贩子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