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华社

|
发布: 3:04pm 03/04/2024

招商

优势

华文华教

招商

优势

华文华教

鄭立慷:中資無文化障礙 華文華教成招商優勢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鄭立慷(左四)主持《陳友信之路(文集)-凡走過,必留下》新書推介禮。左起為陳亞才、潘永強及張永慶;右起為黃彥鉻、顏登逸、翁清玉及陳友信。(劉永發攝)

(吉隆坡3日訊)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鄭立慷說,中文及華人文化協助我國確立了引資上的優勢。

“若非華教先賢過去數十年為大馬華文教育付出和努力,我國也不會有紮實的母語體系。”

ADVERTISEMENT

他指出,其他東南亞國家能給予中國投資者不同且比我國更好的優惠政策,但中資來馬時不會面對語言及文化障礙是其他國家無法複製的。

“以前在馬來西亞粵系及閩系菜比較多,現在什麼都有,川菜、東北菜都有,對他們(中資)而言,沒有文化障礙。”

鄭立慷昨晚在《陳友信之路(文集)-凡走過,必留下》新書推介禮暨《革新開拓-華團的再出發》座談分享會上致詞時這麼表示。

他也說,陳友信1986年創辦的英迪學院初期只有37名學生的英語加強班,發展至今已經為超過7萬名莘莘學子提供優質的高等教育,目前已經發展成全馬首屈一指的綜合性私立大學,並表示陳友信證明了教育與企業家精神結合是可行的。

潘永強:華團時代任務模糊

華社研究中心智庫委員會副主任潘永強說,華團的生命力在於是否能掌握時代的任務,而正當我國處於政治轉型時期,華團及公民組織應將鞏固民主當成首要目標及時代的任務,保衛民主體制。

重建國民精神是長期目標

他表示,華團或華社的長期目標應是重建國民精神,讓新時代的國民在思想上能迎合未來民主轉型、自由民主及新時代及瞭解馬來社會思潮演變、馬來社會的體制、組織運作、侷限與障礙。

他說,保衛民主並非保衛執政黨或首相,而是能鞏固民主體制,讓其深根。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鄭立慷說,中文及華人文化協助我國確立了招商引資上的優勢。(劉永發攝)

他表示,政治轉型階段的國家力量弱化,受輿論、媒體及民間力量影響,在公民社會提升的背景下,華團的角色應該隨之抬頭,更為重要,華團應從以前的捍衛保護議題轉為向精緻及飽滿的方向發展。

不認同華團將沒落

他不認同華團將沒落的論述,並表示華團數量不減反增,但時代任務模糊不清。

他舉例,華團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時代任務分別是爭取公民權、申辦獨立大學、集資發展大企業及華團參政和民權運動,擁有非常鮮明的時代任務。

“雖然早在80年代已開始聲稱華團青黃不接,但年輕人並沒有拒絕結社及關心社會,而是使用自身的能力創立群組、團體或組織,不斷回應新興課題如性別及環保議題。”

潘永強指出,華社中產化後,需要以理念說服,創造價值上的共鳴,不能只靠感情動員。

提防內卷化

“如果華團一直重複自己,或內向和封閉,最後會造成內卷化。”

他說,渴望自我實現的中產社會未必關注華教與華團,因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華團較為動盪,因此認為華團失去時代的任務,擺脫不了內部糾紛。

他形容2007至2017年是社運的黃金10年,但這也是華教運動陷入分歧與動盪的時候。

潘永強說,社會正向前邁進,反觀華團較為保守和謹慎,直言華團雖然有許多活動,非常忙碌,但並沒有取得突破,停滯不前,勸請華團提防內卷化,否則將面對危機或困難。

黃彥鉻:華團應奪回輿論空間

此外,馬大新青年前主席黃彥鉻坦言,自己中學時期對華團的初印象不佳,直到擔任馬大華文學會主席及學會被凍結時,才逐漸對華團改觀。

華社華團助辦活動

“我記得那時候華社和華團,特別是在雪隆一帶,給予很多幫忙,包括隆雪華堂幫忙承辦全國大專辯論會。

“我覺得這就是恰好在每個時代發生一些事情時,我們(華團)可以扮演的角色是給予年輕人或大學生一定的支持與協助,讓他們撐起一些活動。”

也是隆雪華青秘書的黃彥鉻說,民主轉型之際逐漸開放公民空間,但他發現目前有許多種族主義及炒作宗教主義的言論。

“現今社會被保守組織佔據輿論空間,對華團及英文圈子的公民社會無法佔據輿論空間感到擔憂。”

他認為華團應先奪回輿論空間,華團及學者推出論述時或可將其翻譯,傳達給非華裔族群,尤其是談論價值及建立民主意識的內容。

培養批判意識

他也希望華社華團能將資源投入在公民教育,培養批判意識。

座談會的主持人為元生基金會執行長陳亞才。出席者包括隆雪華堂顧問拿督翁清玉、會長顏登逸及波德申中華中學校長張永慶。

《陈友信之路(文集)-凡走过,必留下》新书推介礼暨《革新开拓–华团的再出发》座谈分享会
出席者聆聽潘永強(左一)分享華團未來的趨勢。(劉永發攝)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