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04/04/2024

艺术

吉祥物

大自然

画展

观音

京都

神社

天皇

隽衡

御苑

京都御苑的守護貓/雋衡(怡保)

作者:隽衡(怡保)

二條城位於二條町,離我們下榻的四條町不遠,步行約半小時可以到。我們選擇搭電車節省體力,從四條站上車,烏丸御池站下車。其實走個10分鐘就能抵達,但要命的是我看錯地圖,錯過了二條城唯一的入口處,帶著W繞了二條城的外護城河整整一圈。

後來發現,還有一個更方便的方式,就是在烏丸御池站換車,乘搭市運地鐵的東西線到二條城前站,能節省多10分鐘的腳程。

ADVERTISEMENT

錯有錯著,設若我們一開始參觀內部,是無法欣賞得到外護城河的景觀的。這是我們在京都的第二天,前一天我們下機後在白天時段只參觀了伏見稻荷大社,之後睡倒酒店床上直到傍晚,還未真正探索京都的景緻。我們是自由行,不趕行程,路上起的風是冷爽的,即使套著外套也不熱,因此即使我們知道兜了遠路,還是饒有興致地信步河畔,看看左邊的護城河,看看右邊的日式平房。護城河包圍的二條城,地基是用方塊狀巨石鋪墊,呈不均勻的黑色,似乎是1788年那場大火所燻烤留下的。二條城四周原本眾多的櫓樓被大火燒燬,僅存東南隅櫓和西南隅櫓兩座,至今各自獨守城隅。

繞了接近一圈,終於找到二條城的入口處。循著指示牌,我們跨過前後有唐破風、捨棄銅和瓦而採用檜柏樹皮製成的屋頂的唐門,兩側柱子上雕刻著鶴、松竹梅和獅子,其中獅子據說是二之丸御殿的守門神。站在唐門望去,二之丸御殿看似只有一前一後的兩座大小御殿,實則後面尚有連接的建築物,一共有6棟,在鳥瞰圖看來,建築物自東南往西北逶迤蜿蜒,如一尾肥碩的蛇。御殿建起之初是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到訪首都京都、參見的居住地,這個位置可說是毗鄰天皇的居所,京都御殿。二之丸御殿在之後十幾代幕府將軍的手中轉折,直到1867年上演日本史上重要的事件“大政奉還”,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尊王攘夷”運動的壓迫之下將政權交還給天皇,在他的手裡結束江戶幕府統治的時代。

二之丸御殿內有33個房間,33這個數量,應該與京都另一個著名景點三十三間堂一樣,參考了觀音菩薩三十三身這個數字。日本是神的國度,國人普遍信奉神道教,對佛教諸神也持有深刻的信仰。《昭南》記錄一則發生在昭南時期的故事,日本士兵看見李玉波父親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神像後,對之深深鞠躬後,提醒李父絕對不要現身軍政部傳喚的登記處,因而李氏家族逃過了男丁被誅殺的厄運。

我們買的票沒包含參觀畫展,因此無法進入二之丸御殿內的特設畫展。兩人缺乏藝術造詣,決定當個打卡拍風景照的普通遊客好了。就這樣,我們錯過了入內欣賞寬永時代留存至今,三千六百多件障壁畫的機會,也無緣踏上那條據說會發出黃鶯鳴叫般聲音的黃鶯走廊。二之丸御殿左側有一隅只有松樹,樹下置放兩尊鈞鍾,任其日曬雨淋,相信是仿製品。順著松樹底下那條小徑,會來到一處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行幸,而經小堀遠州特別改造的二之丸庭園,該處景緻綠意盎然,即使我們欠缺日式庭院藝術鑑賞能力,也不禁駐足欣賞,多拍幾張美照。遊客人數多,但不至於擁擠,耐心原地稍等還是能拍到無人在後面走過的照片。

小徑盡頭是本丸櫓門,被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當年後水尾天皇曾走在這條從御殿到天守閣、用榻榻米鋪墊的走道,跨過這座自寬永三年就矗立至今的防禦之門。我們和其他遊客踏在細石鋪滿的小徑,感覺特別紮實。腳底發出的窸窸窣窣,令人遙想當時天皇率領一眾隨從大臣,浩浩蕩蕩踏在榻榻米上發出的聲響。

本丸櫓門本有另一個守在西邊的兄弟,名叫本丸西櫓門,不過已在1788年燒燬,獨剩本丸櫓門看守東邊。兩道櫓門的前方原本有一條跨越內護城河的木橋,在戰爭期間守軍可以緊急拆毀木橋,阻止敵軍入侵,如今使用巨石鋪墊變成永久石橋,方便遊人出入。後水尾天皇親臨過的本丸御殿不對外開放,我們兜轉對面的本丸庭園,攀爬幾十級階梯,來到二條城的最高站立點,這就是曾經傲視京都、如今僅存殘垣的天守閣遺蹟。依憑殘留石牆,可以環顧護城河畔宛如精緻盆栽的護城林,無風的時候可以清楚看見嫋娜樹影倒映在水面上。4月末的京都,已過春季上旬櫻花盛開的季節,離秋季又太久,無緣親見春櫻秋楓的美景。大風偶爾吹過,撥開樹牆的枝葉,就能窺探隱藏在裡面的本丸御殿、本丸庭園。

在天守閣遺蹟看風景,很容易產生蒼涼之感,彷彿昨日天守閣猶存,今日就消失殆盡,歷史就這麼恍惚地過去幾千年。歷史上那些大人物,宛若存在過,又宛若不曾存在,如今連當年的古建築物也不復存在。若天守閣在1750年遭遇雷擊後得以及時復建,或許今日我們能夠高登這座城堡的屋根,用後水尾天皇和在他身後的德川家康他們的視角,俯視這座古今迥異的古都。

離開二條城,我們在堀川丸太町店吃親子丼當午餐,小憩個半小時補足體力。正午的太陽依舊涼爽,你可以感覺到陽光照射在皮膚暖洋洋的觸感,不熱,一點也不似南洋毒辣辣的烈陽。沿著丸太町通,我們筆直走著約10分鐘,來到京都的外圍。搭乘電車的話,可以從京都市營地鐵烏丸線的今出川站下車,那裡也最靠近京都御苑的核心,京都御所的入口處。

京都御苑佔地65公頃,除了京都御所,那裡也是大宮御所、仙洞御所,以及其他的所在地。作為歷史悠久的古都,京都是一座神社之都,也是一座古樹之都。走進蓊鬱樹木包圍的御園,會有一種分不清古今之變的錯覺感。銀杏、朴樹、櫸樹、糙葉樹、樟樹、黑松等古樹在這片區域安然無恙茁壯生長了百年,成為京都御苑與外圍樹林鄰接的樹牆,成為文明與的一道界限。

天皇似乎平易近人

走入京都御苑南邊的堺町御門,一隻橘尾白貓驀然竄出草叢,悠閒懶散在前方打滾翻身,胖鼓鼓的身體,閉著的眼睛似彎月,相當討喜。W磨蹭它的肚皮幾下,它站直身子走幾步,再回頭看我們,似乎有意當我們的導航貓,於是我們尾隨它,慢慢走入更深的樹林,無意間來到宗像神社和白雲神社。神社無人看管,任人參觀,我們驚歎於那些垂掛在神社屋簷和石造鳥居底下的注連繩、雷電造型的御幣,卻渾然不知,主祭宗像三女神和配祀宇迦之御魂神的宗像神社竟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白雲神社創建年份遲一些,也有800年。宗像神社有一座亭子,正中央置放巨樹樹根的一節,遠看似一手撐著腦袋、身體側臥著的武士,近看狀如恐龍頭骨,饒有藝術觀賞性。亭子下沒有文字記錄樹根的歷史來源,我猜測是宗像神社建立之處,從土裡挖掘出來某棵神樹的樹根吧。

從宗像神社走出來,那隻白貓已然靠在其他遊客的腳邊,撒嬌討摸。W跟它拍了幾張照片後,依依不捨地被我拉走。

在御苑的遊客不比二條城的少,但御苑的景點星羅棋佈,沒有固定的參覽路線,人們是各走各的。這時,我們的腳底開始傳來一些痠痛感,但我們還是往北的方向蹣跚而行,總算來到京都御所位於西南方的泥造外圍牆隅。一棵大樹用4組雙木柱子撐住樹枝,從遠處看去宛如大地伸出4雙筷子從四面八方夾住這棵樹,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那棵大樹,令我想起太平湖畔有“翠臂擒波”之稱的雨樹,它們伸向湖水的大樹幹同樣裝上了支柱避免斷裂掉落。

桓武天皇於794年、從奈良平城京經長岡京遷都到平安京以後,京都御所就成為歷代天皇居住之所,直到明治天皇於1869年遷都東京。若論同一時代擁有相同規格和地位的帝王宮殿,當屬大唐盛世的大明宮,但大明宮的瓦樑柱臺早已隨著戰火灰飛煙滅,只留下西安市城區北郊的那一片遺蹟。唐朝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根基,影響極深,因此參觀京都御所,亦可視作窺探失傳已久的唐文明。

京都御所有6道門,但僅有清所門開放用作出入口,最靠近我們的是建禮門和宜秋門,但兩者皆緊閉,後來才得知建禮門僅在紫宸殿舉行即位大典等重要儀式時才打開。我們對著兩道門看得咬牙切齒,只得繼續跨多幾步。御所內部面積廣袤,但僅開放下半部區域供遊客遊覽。我們依據手冊上的遊覽路線,從清所門右轉,直走到御車寄、諸大夫之間、新御車寄、建禮門內部、紫宸殿、日華門、清涼殿、御池庭、御內庭,再從御常御殿和御三間旁的小徑走出去,就回到清所門的出口,臨近該處的御臺所跡是一大片空地,遊客可坐在大涼棚裡的塑膠椅子上歇息。

我們遊走二條城外圍和內部各一圈,再從二條城走到京都御苑,在繁多蔥鬱的樹林裡迷失一段路,小腿早已痠痛不堪,因此遊覽御所的時候不似遊覽二條城那樣興奮專注。雖是走馬看花,並非沒有留下感想。

紫宸殿前方兩側種有“左近之櫻”和“右近之橘”,古樹點綴正殿的庭前頗有雅意。清涼殿為10世紀後天皇日常起居的宮殿,雖圍起欄杆不能湊近觀看,但也能看出宮殿的內部樸素淡泊,整體色調低調隱晦,感覺讓人很親近,天皇似乎沒那麼高高在上。

離開京都御所,我們返回之前的路線,回到堺町御門。W四處張望,想是跟白貓做一聲告別,卻不見那隻白滾滾、搖擺著橘色尾巴的胖貓。或許,守護這座御苑的貓完成了它今日的使命,就回到石牆縫裡、石燈籠旁、涼亭之下,或者是任何它認為舒適的地方,繼續它的酣睡去了。

我們乘搭烏丸線的電車到四條站,徒步到錦市場,也許是腳底傳來悶悶熱辣的痛感,也許是商品的價格昂貴得有點離譜,我們草草走過這座由紅黃綠3種霓光色玻璃窗鋪成的屋頂的錦市場。離開那裡,我們偶然闖進河原町OPA購物廣場,在那裡解決了晚餐,從Bookoff二手店抱回一隻可愛的新葉喵。新葉喵遍體青綠,是一隻會散發薰香的貓科寶可夢。設若官方以京都御所那隻橘尾白貓作為,推出相關的周邊商品,它的玩偶說不定會是暢銷品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