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黃明志的各種操作就是要為《當我離開以後》這首新歌鋪路。無可否認,他成功達到了廣告效果,又藉機數落媒體不專業的報道方式,想必他的大學應該會因這位有名的校友而感到驕傲吧?
ADVERTISEMENT
2003年4月1日不是一般的愚人節,而是香港一代巨星張國榮墜樓身亡的日子。當年,消息傳出時,很多人都以為那是愚人節的一個惡作劇,但隨著警方向媒體證實事情後,無數的歌迷和影迷都心碎了,令海內外很多人感到震驚不已。
張國榮是一名成功的藝人,無論是外型、歌聲和演技都非常出色。在世時,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媒體關注,更何況是逝世這等重大事故。所以,即便媒體沒有受到相關單位的邀請,也在收到消息後立馬趕去醫院採訪,以查證到底張國榮是否已經與世長辭。
雖然本地鬼才歌手黃明志的成就與張國榮差距甚大,但身為擁有千萬粉絲的黃明志,加上其之前極具爭議的舉動,比如曾因為拍攝電影《你是豬》而被警方通緝、接受網絡賭博公司的贊助、因發表歌曲《玻璃心》而遭中國封殺等等,所以算是廣為人知的公眾人物,每每有新搞作都會引起熱議,包括在剛過去的4月1日爆發的“假死”風波。
在新聞學裡,公眾人物具有“名字製造新聞”的效應,所以我相信,修讀大眾傳播學的黃明志肯定知道他本身的新聞價值在哪裡,否則何必在自己的臉書上載類似“訃告”的帖文,讓人以為他已經“逝世”了?這點已經顯示黃明志是一名深諳媒體操縱技巧的高手,知道要運用什麼手法來吸引公眾與媒體的關注。
有關帖文確實沒有註明他已經死亡,但配上他早前發佈,加上1983-2024顯示生命開始與結束的數字的黑白照片,都予人好像已經死了,但又無法確定的感覺。所以,粉絲難免會想知道他到死是生,還是死?媒體當然也會想知道真相,尤其遇到這種懸而未決的情況。
其實,網紅或藝人都必須通過媒體塑造形象,以便獲得粉絲的崇拜與愛戴,比如歌手王力宏的優質偶像形象。尤其在信息時代裡,媒體操縱變得更加方便,網紅或藝人只要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一些引人注目的言論,或做出一些出位的動作,就能帶動輿論風向,吸引網民轉發,以此達到高流量與宣傳效果。
毋庸置疑,黃明志向來都是這方面的高手,其中是不時做出各種挑撥情緒的行為來引起社會關注,比如用粗口辱罵國能職員,還因此而被判處3個月社區服務。這不但沒有毀掉他的前途,更在粉絲心目中建立起英雄形象,畢竟很多人早已對國能的服務心存不滿,黃明志無疑為他們出了口氣。
公眾人物的生老病死均會受到媒體的關注,更何況黃明志的“死”含有懸念,萬一他真的是“死”的話,那不去採訪豈非錯失新聞? “訃告”上確實有註明謝絕媒體採訪,而這就是非常有趣的點了,擺明就是一個誘餌,因為若真的要保密,又何必通過臉書昭告天下呢?
原來,黃明志的各種操作就是要為《當我離開以後》這首新歌鋪路。無可否認,他成功達到了廣告效果,又藉機數落媒體不專業的報道方式,想必他的大學應該會因這位有名的校友而感到驕傲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