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之所以过度干预孩子的教育,除了溺爱之外还有满满的来自社会的压迫和焦虑,而这样的焦虑虽然让家长更愿意投入心力在孩子的教育,但也同时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历练,从而成为除了成绩之外一无是处的“大人”。
ADVERTISEMENT
近来有一名教师在网络上抱怨,学生家长一直代替孩子询问作业问题,甚至有些家长还袒护孩子不做作业的行为,让她怒从心起,教育不少家长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表达对如今教育现场的深深叹息。
该名教师也表示,这样的现象不仅将导致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责任感,也会让孩子在上课时缺乏专注力,严重影响学习。说到底,家长若是太有“责任感”,则孩子将会越来越没有功能,到头来家长的辛勤耕耘养出来的却是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号娃娃,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没有好处。
事实上学生在待人处事上的“退化”已经不只是教师们的恨铁不成钢,也不只是疫情带来的后遗症,而是出生在网络时代的孩子们的普遍现象。有别于大人们对现代孩子们“早熟”的普遍印象,这些印象的产生是因为现代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以往大人们努力遮掩起来的成人世界的资讯,但若我们除去这些以性、暴力、政治等为主要元素的成人资讯后,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在待人处事上比起十年或二十年前同龄的孩子有著肉眼可见的落差。
而这样的落差其来有自。《i世代报告》一书中便指出,如今的社会资源更加丰富,少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比起前几个世代的孩子,如今的孩子所受到的保护更多,在学校和补习中心的时间更长,也更少有脱离家长等大人的庇护而独立生活的机会。若是在从前,孩子很有可能是独自走路或搭车上学,放学后便独自回家,或是与同侪到处玩乐、帮家长打工、照顾弟妹等。
而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也是一大因素。智能手机如今已经取代传统现实中的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主要消遣与娱乐。而尽管许多大人都明知孩子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上瘾,但比起让孩子在外到处溜达或是与朋友聚会,家长往往更倾向于利用智能手机来消耗孩子的注意力和时间,让孩子甘愿待在安全的家里,殊不知这反而剥夺了孩子累积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的机会,让孩子更加不懂得人情世故。
家长之所以宁可让孩子待在家也不让他们出门,很大程度上也是现实社会不断在强化“外面很危险”以及“坏朋友很多”的焦虑。每当社会出现孩子被拐带、交到坏朋友的新闻时,便会引起大众的强烈关注,以及对家长疏于照顾孩子的挞伐。而社群媒体的出现也导致孩子与家长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大众的检视和评论,加重了家长管教孩子的压力和焦虑。
而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和贫富差距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更多干预的原因。根据《爱、钱与孩子》一书中的解释,“直升机父母”常常出现在贫富差距较为严重的国家。这是因为贫富差距会带来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这迫使家长投入更多心力在孩子的教育上,以期孩子能实现阶级跨越,若是收入较为平等的国家则比较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综上所述,家长之所以过度干预孩子的教育,除了溺爱之外还有满满的来自社会的压迫和焦虑,而这样的焦虑虽然让家长更愿意投入心力在孩子的教育,但也同时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历练,从而成为除了成绩之外一无是处的“大人”。若是我们看向日本越来越普遍的“草莓族”、“尼特族”,是否应好好警惕如今的教育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或者我们扪心自问,这样的教育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