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9:53am 06/04/2024

建筑

张国强

草稿筑迹

趣味人生

建筑

张国强

草稿筑迹

趣味人生

草稿築跡|打動人心的建築革命——設計師赫斯維克的創作探索

在近十幾年來的國際建築設計趨勢中,建築設計師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的作品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對象。赫斯維克畢業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傢俱設計系,也有在曼徹斯特學習三維造型工業藝術的經驗;父母則是從事和服裝紡織業相關的工作。在這些過往獨特美學教育的薰陶下,赫斯維克往往以大膽突破形式,有別於傳統嚴謹建築教育下千遍一律的框框和樣式,提出打動人心的想法,受到全球許多政商文教機構的愛戴。

文:張國強(草稿策劃編輯)

ADVERTISEMENT

圖:摘自網絡

V3
上海世博英國館。

反思生命與地球關係的種子聖殿

1994年在倫敦創辦工作室的赫斯維克,早期的作品大多關於城市公共景觀,或者是室內大型裝置藝術項目,業務多在英國境內。2010年是赫斯維克爆紅受舉世矚目的一年,因為其代表英國設計的種子聖殿,在上海世博是眾人最關注也是最多話題的一所場館。

英國館種子聖殿堂,由6萬根壓克力管組成,其主題是“傳承經典,鑄就未來”。壓克力杆件會隨風搖擺,始終呈現動態的樣子,宛如一個巨無霸的蒲公英。有別於其他館內內容滿滿的文案和產品,英國館呈現的是一種對生命過去和未來的現象。每一根壓克力管子底部放著不同的植物種子,總共有900種瀕臨滅絕,稀缺的植物品種,象徵著永保希望和珍惜生命美好的寓意。如此純粹單一概念的設計,卻是上海世博館中最受歡迎的場館,據說最高峰時,群眾必須要排隊等4個小時才能參觀赫斯維克的種子聖殿。

V2
上海世博英國館內部。

打造動態鮮活的魔幻都市風景

因為赫斯維克英國館設計帶來的震撼力,上海後來很多商業私企機構就邀請赫斯維克來為他們未來的計劃提案。其中兩個在上海引起話題的作品,分別是復星藝術中心和千樹複合型商業住宅區。

復星藝術中心坐落在外灘BFC商業中心內,是一處中國和國外藝術交流的展覽場所。於2019年開幕使用,外觀有三層可以轉動的金色竹廊簾幕,在特定的時間依據季節和日曬的情況,可以人為機械控制建築表皮的竹廊轉動,來達到調節室內的舒適程度。

2021年啟用的天安千樹複合型商業住宅區,則是赫斯維克在上海一次城市輪廓線設計的大膽探索。他利用結構中柱子的框架關係特點,搭建了以柱子支撐的容器讓樹群生長,讓城市住宅群呈現嶄新的規劃邏輯和非常多層次的立面效果。赫斯維克的建築設計讓一向以魔都著稱的上海,更加應驗了這個城市的包容和實驗性。

V1
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V6
上海天安千樹商業及住宅項目。

熱帶校園的開放學習模式

坐落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中心,是赫斯維克對教育空間探索的新嘗試。長條形走廊及千篇一律長方形盒子的學院建築,加上冷冰冰單調乏味的裝潢空間,對當代學生來說是一種創意的抹殺。於是,赫斯維克利用許多弧度和半圓的空間,加上換氣的挑空空間,營造了許多舒適開敞圍合感十足的小空間,讓學生交流學習,一改以往強調以功能效率著稱、四方簡約的校園建築風格,而是更在乎建築中人群使用可以隨時找到空間深度交流的機會。開放的建築佈局加上通風換氣效果良好,不管在任何時段,讓學生都可以在這裡盡情自在的學習和討論。

V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的建築外觀。
V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開放的內部環境。

感受時間流動的場景體驗

除了建築上的成就,擅長工業細節的赫斯維克也有許多其他工業或場景設計領域上的作品,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2012的倫敦奧運聖火儀式。

過往的運動會聖火多集中在一個優秀運動員獨特的點燃方式上,然而赫斯維克設計的點燃方式則是由7位不到20歲的少年,點燃當時參與國家數量總數的長長火炬棒。最後所有擺放在地上的火炬棒冉冉升起,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火炬。這樣的點燃方式激勵了下一代,並突顯團結和平的意義,在奧運開幕聖火點燃的歷史上被譽為最帥的點燃方式。

赫斯維克也曾經為紅色的倫敦巴士設計改造,這幾年也投入電動能源汽車的設計上。時間流動是赫斯維克很重要的設計元素,這個理念讓空間和場景賦予了更多新的可能。

Oly Open Ceremony Day0/act3
赫斯維克設計的2012奧運聖火點燃儀式。

一場建築創新改革的呼籲

2022年,赫斯維克在溫哥華TEDx演說大會上,闡述了當今滿大街四四方方鋼構玻璃建築對人群心理的危害,因為聯想到的是壓力、煩惱以及做不完的工作。他強調,對建築的探索應該要更加大膽多元,讓我們的街區風景增添更多元素。

他呼籲這個世代的設計師及各單位應該攜手一起創新改革建築,讓我們可以有更多不同的建築體驗來啟發生活,減少全球都市化帶來的冷漠和功利。我們應該想辦法打造可以流傳千年的建築品質和思想概念,以及可以促進人性交流的溫暖設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