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愿,就是指鄉下的濫好人,村裡出什麼事,問他,他總會說左右各打五十大板。表面上很有道德,裡面是非懶得分。孔子說,這叫“德之賊”。因為這樣做是會害到人的!
ADVERTISEMENT
世界上恐怕很難找到這樣的民族——他們飄洋過海,落地生根。但其文化根源清楚可溯,甚至還保留著大部分傳統文化。這樣的民族,他們在異鄉落戶,稱作自己的家。幾代人之後,他們仍稱自己是X族、是Y族……;但在這個文化身份之上,他們都很自豪的說:“我是馬來西亞人。”
是的,“族”和“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其實都是由“單一民族”(nation)組成的“國家”(state)。由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是單一民族國家,才凸顯了“多元種族國家”的難能可貴。
歷史上,多元種族國家,可有成功例子?馬來西亞人的小學課程,都在教小孩子“我國有三大種族,大家和睦共處”。放諸世界,馬來西亞是成功例子嗎?美國——這個號稱最自由卻又曾經蓄奴的國家——是成功例子嗎?
無論如何,多元種族國家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讓不同種族把“國家”擺在自己的族群身份之上,形成一種團結精神。在馬來西亞,這問題一如開頭所述,早就解決了!至於世上其他單一民族國家,族國不分,沒有問題。問題在他們國內仍有少數民族。
在單一民族國家,多數民族容易對少數民族有所猜疑,比如他們不理解對方有什麼巴閉(廣東話,指獨特之處),為什麼不索性同化,為什麼要搞分裂,為什麼要和我們不同,為什麼不“尊重”我們……在種種客觀不利條件下,少數民族仍要堅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好或不好,見仁見智,可畢竟是難能可貴的事。
民族間如何才叫互信呢?讓我用以下的中國哲學故事來說明:莊子看魚,把魚想像成快樂的。別人質問他,說你怎麼知道?莊子卻反問:“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在這個例子上,莊子“有心”,把魚想像成快樂的,但別人卻“無意”,不能理解莊子這份心。他們硬是要用理性、科學來“證明”對方是否知道。莊子的回答是說——心在我這裡,你永遠都看不到,不用想證明!只要相信就可以了。這就叫互信。
在沒有互信的前提下,族群間任何一個大小動作,都可以視作有意挑釁、有心傷害。就算當下沒有,這種互相仇視很容易就被煽動起來。對方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過?你能用問的問出來嗎?不能!在互信不強的基礎下,什麼動作都可以輕易地被想像成是“有意為之”!
各位,我們仍在討論著單一民族國家。歷史上,少數民族在單一民族國家裡的遭遇,最可歌可泣的是猶太人。猶太人(Jew)是一個宗教身份,他們信奉的是猶太教(Judaism),屬於亞伯拉罕教系(Abrahamic religion,我在前文《“真相”存在於人間》簡稱西方宗教),和基督教及伊斯蘭一脈相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歷史上,猶太人另有一個族群特色:他們民族身份鮮明,但並沒有自己的國家,而是散落歐洲各地。猶太人在各地都是少數民族,本來和當地主要族群相安無事。問題的出現,是當近代“民族國家”這個概念興起後,由於猶太人從事的行業以營商、借貸為主,而主要的“客戶”都是有份壓迫當地族群的王室、貴族,當地的多數族群的平民“恨屋及烏”,把怒火導向了當地的猶太人身上。
民族國家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歷史學家說法不一,而根據Hannah Arendt的看法,世界上第一個民族國家是大革命之後的法國,大約靠近1800年才成立。這是有多年輕、有多老呢?只比馬來西亞早個150多年。到今天,也才不過兩百多歲!如果一個人真能長命百歲,這段辛酸慘痛的人類文明歷史,我們就能聽到老人娓娓道來。沒有老人沒關係,我們有歷史。我們應該讀歷史。
根據Hannah Arendt的看法,在民族國家成立後,猶太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小,於是各地的猶太人不得不聯合起來,組成一個跨國界的族群網絡。我們今天有些人,對猶太人有一些刻板印象,以為他們左右著世界大局的發展。其實,歐洲人早就這樣想過。就是這樣的思想,在大約一百年前,使歐洲形成了很激烈的反猶主義,最終引致納粹德國的極權主義興起,發起世界大戰,要把猶太人滅絕。
這就是一個少數民族在所謂民族國家興起後,可歌可泣的事蹟。活生生、血淋淋,俱往矣。今天我們有什麼可以借鑑的嗎?
行動黨副秘書長劉鎮東最近接受媒體採訪,重提了他的“馬來西亞民族主義”這一套思想。他認為目前是“政治上最有條件去推動”這套思想的時候,而這套思想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呢?他說,“最後大家會想說‘我是馬來西亞人’……怎麼樣從一個‘馬來西亞人’,去創造馬來西亞民族主義……這個國家能夠怎麼樣一起共同建國——nation building”(引號內是原話抄錄)。
按照字面理解,劉鎮東認為,會說“我是馬來西亞人”還不夠,要利用這個前提,去創造一個國族主義(或可稱為“馬來西亞族”)然後再一次“建國”。他認為,如果我們擁護安華,安華就能成就這件事,安華就會是“二次國父”,也就等於“二次建國”。
馬來西亞到底是不是多元種族國家呢?這個“二次建國”,是要維持多元種族的特色,還是過渡成單一種族國家呢?答案已經寫在牆上:要建立一個“馬來西亞族”,族國不分,其基礎是多元語言和文化。這樣,它的表面是單一民族,它的裡面卻是多元種族。
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如果不美的話,是不是隻要擁護安華,投票給團結政府,就一定會變成美事呢?我們應該這樣相信嗎?我們這樣相信了,那後果是好是壞,我們自己承擔嗎?政客承擔得起嗎?
華人有一個詞彙,叫“鄉愿”。通俗的意思,就是“好好先生”,是用來罵人的。好好先生有什麼好罵?原來,“鄉愿”這個詞,源自《論語》:“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鄉愿,就是指鄉下的濫好人,村裡出什麼事,問他,他總會說左右各打五十大板。表面上很有道德,裡面是非懶得分。孔子說,這叫“德之賊”。因為這樣做是會害到人的!
(注:本文關於猶太人的歷史資料引述自Hannah Arendt所著的《極權主義的起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