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被稱為AI爆發元年,隨著運算能力提高,大數據普及,AI可從大量數據中自主學習,進而影響整個社會,音樂產業便是其一。
ADVERTISEMENT
The Beatles最後一首歌〈Now and Then〉利用AI技術把John Lennon於1970年在家彈唱、充滿雜音的錄音分離出乾淨的聲軌,遂能讓另3位團員在歌裡與他“重遇”;AI也被訓練成模仿孫燕姿,翻唱周杰倫〈發如雪〉,掀起一番熱議;也是拜AI所賜,朱浩仁創了一首“周杰倫風格的歌詞”,再譜曲錄唱;黃明志僅僅花了600臺幣,便完成了第一支AI生成的MV。由此可見,AI改變未來的音樂製作方式,也有可能讓“專業製作工藝”陷入青黃不接的苦況。
最近,我嘗試用AI創作歌詞,實驗平臺如Lyricist、HIX AI和ChatGPT,此為免費或試用版本,大眾可用於文字創作,但以現階段來解析“AI歌詞”,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驚豔。使用者可選擇“文案風格”、“文案情景”、“文案生成的方式”(一般生成/指定韻腳/指定韻腳與字數)、“歌詞風格”等等,但結果卻像初學者入門的成品,陳腔濫調,情緒欠奉。以朱浩仁〈周懂嗎?〉為例,看過歌詞都覺得這不是方文山的風格,根本差了十萬八千里,系統不過是在大數據中推測詞人慣用,或可能會用的文字風格或文字用法,再堆砌形容詞,辭藻華麗卻廢話連篇。
填詞人須留意押韻及旋律的高低起伏,配合旋律的音高,再填入音調起伏相符的字詞,以確保歌手演唱起來才會順暢。這些技術考量,AI在未來或許會迎刃而解,但有什麼是AI做不到的呢?我想是創造“歌詞的口氣”。就像〈給自己的歌〉,唱的是“往事並不如煙/是的/在愛裡念舊也不算美德”,“是的”兩字,不只是歌詞,也是歌者獨有的歌唱口吻,是魅力的一部分,那是AI模仿不來的。
另一首歌詞是李宗盛給楊宗緯寫的〈懷珠〉。裡頭“酗新歡”和“煨出熱淚滾燙”的“酗”、“煨”字自帶情感,是AI最不擅長的。AI絕對想不到把“酗”和“新歡”聯想在一塊。而“操練幾夜溫柔”和身體情慾有關,也是AI不懂的東西。這其中還包括“句子結構”,比如“(卻我)擰頭看”、“(便宜除了)心痛難擋”、“(敢冷眼)對如箭的嘴”,我想,以現階段來說,這是AI想不出來的。
我對科技抱持開放態度。但我希望以上提到的,AI永遠都學不會。
更多文章: 林佚/如何定義“本地創作”? Tom Phan/你去過Zepp了嗎? 林佚/流行歌曲的機密文件:分軌錄音檔 林佚/唱首情歌給誰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