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心觉得人能通过工作来感受尊严以及实现自我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工作本身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实现理想。这些感受整合起来,就是工作的意义。
最近读了一本书,觉得对上班族来说,特别是觉得工作正在消耗精神的人来说,很有启发性。书名叫做《终结职业怠倦:工作为何将人榨干又该如何建造更优质的生活?》。
ADVERTISEMENT
作者名叫乔纳森马莱西克,是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宗教学教授。他有着令人向往的工作,例如高薪水和福利、有职业保障、有好相处的同事、做自己擅长的事、有工作上的自主权。然而,他还是患上了职业怠倦。
原因嘛,是因为乔纳森对他的工作的理想和现实差距太远。他想象中的教授生活,是知性的,是文艺的,是能栽培年轻人的丰富使命。而他实际上过着的教授日常,却是被学生投诉课程没意义,行政人员又常给他添麻烦的骨感日子。
相比起来,乔纳森更喜欢以前的工作,当个停车场收费员。那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工作,老板关心员工,也知道这个工作不是员工生活的全部。所以乔纳森没太投入于工作,没有对工作抱有理想,更没想过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他把这工作当做是个维持生活的管道,只为了填饱肚子,还有简单有趣的同事圈。关于自我价值以及自我实现,他从工作以外生活中找到满足感。
有上过管理学或是心理学的人应该看到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理论说,每个人都有五大需求,那是生理需求(为了维持生命)、安全需求(为了人生安全及稳定)、社会需求(对友情,爱情及亲情的依赖)、尊严需求(对名声和地位的被认同),以及自我实现(对于真善美的至高感受)。
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主流的管理理念都提倡工作即是人生的全部。就连我,也曾经觉得,工作上的成就直接映射出一个人的价值。一直到我因为工作需要,开始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关注管理层与非管理层之间的互动,才有了另一种领悟。
工作是不是人生的全部,那因人而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不同人,有不同的立场、阅历、价值观,还有目的,对同个人事物的看法自然会不同。
那些真心觉得人能通过工作来感受尊严以及实现自我的人,很多都是因为工作本身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实现理想。这些感受整合起来,就是工作的意义。
一旦找到工作的意义,自然就不会觉得枯燥;一旦工作让一个人实现理想,那个人也会乐此不倦。那就好像,喜欢园艺的园丁,不会对工作感到无聊;热爱文学的作家,不会对创作感到疲惫;享受烹饪的厨师,不会嫌弃厨房油腻腻。
而偏偏,不是每个人都能投身于热爱的工作中。上班的最基本因素,就是赚钱。能从工作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那是运气。而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份不至于被否定、被欺负、被利用的工作,已算是福气。
我说,你不需要热爱工作,但得专心做工。关于工作的态度啊,你不必拥抱工作,但你不能唾弃工作。
你如果对工作感到厌倦,觉得工作很“废”,你也别急着换工,而是扩大你的生活圈,通过其他活动,例如兴趣班或朋友圈,去感受活着的感觉。关键是,你要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全力以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