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南9日訊)培養各族間和諧融洽的相處,從維繫鄰里關係開始!
沙亞南Elmina Green住宅區屬於新落成的住宅區,其中沙亞南U17/63A路的居民,自三四年前陸續遷入後,各族鄰里關係十分融洽,在這個大城市中,竟也能窺探到“甘榜氣息”。
哈姆茲:設聊天群組 緊急時互助
巫裔居民哈姆茲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他一直很重視鄰里之間的友好關係,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若他或家人發生任何事,能夠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人,其實就是鄰居。
他表示,該住宅區周遭的基設仍在建設中,距離最近的一個警局在雙溪毛糯,在他與鄰居們維繫好感情後,驚喜發現,隔壁鄰居為了保障安全,在住家周圍安裝多達12個監控攝像頭,也能夠順便拍攝到他的住家情況;U17/63A路上甚至也有居民的職業是警員、軍人、醫生等,一旦發生任何緊急事件時,鄰居都能夠立即給予援助。
“我們成立了U17/63A路居民的聊天群組,在互相熟悉後,也都記下這條街上所有居民的車牌號碼,一旦發現有陌生車輛來到這條街,大家都會立即發到聊天群組上詢問,若是大家都不熟悉的車輛,就會提高警惕。在佳節期間,部分居民返鄉後,其他居民也會幫忙顧家,甚至協助接收包裹等。”
他笑說,職業為醫生的那名鄰居,甚至也漸漸成為了這條街上的家庭醫生,鄰居有任何病痛,都會第一時間找他諮詢。
球友關係讓鄰里越趨緊密
也是Elmina Green住宅區居協秘書的他表示,要維繫及促進鄰里關係其實不難,只要踏出第一步,主動向鄰居打招呼及聊天,接著從絕大部分人都喜歡的體育開始,邀請鄰居一起打籃球、羽球等,漸漸地鄰里關係也會越趨融洽及緊密。
他透露,許多居民都是在行管令期間遷入新居,當時已入住的居民閒來無事,也主動去協助新來的鄰居清洗房子、安裝燈泡,大家也會相約一起去參觀新鄰居的房子,或相約去看看鄰居的新生寶寶,而他們的孩子們也都關係緊密,不受語言的阻礙。
慶祝各族節慶嘛嘛檔聚餐
他表示,他們也會與鄰居一起慶祝各族節慶,如農曆新年、齋戒月、開齋節及中秋節,而他們一起舉辦開齋聚餐,已有3年時間。
“我們也很重視環境清潔問題,在聚會結束後,大家都會自覺地清理及打掃。在燃放煙花時,我們會享受當下的過程,結束後就會各自打掃乾淨,不會造成鄰居的困擾。”
他說,除了一起聚餐,他們也組成一個足球隊,不時與鄰居一起踢足球,結束後再相約到附近的嘛嘛檔吃東西,享受鄰里之間的交流時光。
“對我們來說,這樣的相聚用餐,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我把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也是希望其他社區能夠一起學習,但有時候看到一些不好的留言,我也會很難過。”
李葦麟:常互送食物維繫感情
華裔居民李葦麟表示,他遷入U17/63A路新居後,哈姆茲及其他居民就主動與他們結識,並熱情邀請他們一起參與開齋節的聚餐,日常也經常互相贈送食物,維繫鄰里感情。
他說,鄰里之間的互動漸漸增多後,他與其他華裔居民也決定在入住第二年的農曆新年時,效仿巫裔居民舉辦大食會,每一戶居民都帶著不同的食物及飲料,到住家外的街上一起聚會,享用美食。
“我們都很隨性的,大家各自拿來椅子、凳子,或坐在路肩上,食物飲料也隨意放在桌上、乒乓球檯上,然後就一起吃吃喝喝、大聊特聊。但我們隨性得來也很有儀式感,在準備舉辦佳節大食會、孩子生日會等聚會時,我們還會製作電子邀請函,發在群組裡廣邀居民參與。”
他透露,在農曆新年的大食會上,他們除了準備美食,也與所有居民一起燃放鞭炮及撈生,還派發紅包給各族小孩,大家不分你我,一起歡度佳節。
他說,隨著入住的居民越來越多,大家也變得更加熟悉後,參加聚會的居民也逐漸增多,如開齋節聚餐有逾80人參加,農曆新年聚餐更是破百人。
理解文化避談敏感話題
他指出,U17/63A路上大約有近50戶人家,其中巫裔居民佔70%、華裔居民20%及印裔居民不超過10%,大家互相理解彼此的文化、宗教與習慣,避談敏感話題,感情十分融洽。
“我們也理解各族的飲食習慣有所不同,但這裡的巫裔居民的思想普遍都比較開放,無論是平時隨性而起的聚會,或舉辦大食會,華裔及印裔居民也可以暢飲啤酒,而巫裔居民則喝著可樂,不會特意去避諱。”
此外,李葦麟也透露,由於住宅區附近的餐館不多,他也會與居民一起到處獵食,之前也曾召集數名居民一起到瓜雪的中式海鮮餐館享用海鮮大餐。即使大家來自不同種族,只好照顧好各自的飲食習慣,依然能夠相約一起到處品嚐美食。
艾爾:每天一回家先與鄰居聊天
印裔居民艾爾表示,他遷入U17/63A路的時間並不長,但也能感受到鄰居之間的友好融洽關係。
他說,他的妻子個性很害羞,在鄰居的熱情邀請下,才鼓起勇氣去參加開齋聚餐,沒想到與鄰里婦女聊開後,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就融入這個大家庭。
“鄰居互相熟悉後,各家的孩子及車輛都牢牢記得。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後,大家看到我的車子經過,都會打個招呼,甚至就這樣站在門外聊天。”
他笑說,妻子不止一次問他,回到家及車子熄火後,為何還要長達半小時或更久的時間,才踏進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