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活力名家

|

豪古一派

|
发布: 8:00am 09/04/2024

林家豪

豪古一派

考古“潜规则”

考古禁忌

考古不藏古

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

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

曾昭燏

文物鉴定

林家豪/考古“潜规则”

作者:林家豪

作为一名合格的考古与博物馆从业人员,不搞收藏、不搞鉴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下次见到我,就别再问这种问题啦!

真正的考古发掘就是那么地朴实无华。

我在北大主修考古学,也曾在山东参与过一个学期的田野考古实习,算是个科班出身的考古人。虽然回来马来西亚后,没有直接参与考古发掘工作,但有幸能在博物馆任职,勉强还是说得上学以致用。

ADVERTISEMENT

01 | 的不成文规定

说起考古界的行规,或许很多人都会想起《盗墓笔记》那一类小说中的各种禁忌,但实际上,我们干考古所要遵守的并没有那么玄乎,更多的还是为了确保考古发掘科学性和以保护文物为前提设立的各种操作守则。这些跟大家说了可能也不好理解,但有一条是我们考古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就是“考古不藏古”。还记得上课时,院里的老师曾经提过,从事考古工作者,自身不搞收藏,这是我们考古人的基本职业道德。

为什么个人不能搞收藏呢?西方很多发现文物的人或国家,不也是将文物私有化或者干脆直接拿到文物市场买卖吗?确实,考古相关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在学科发展史上是一个滞后已久,来到现代才广被探讨的课题。尤其是考古学发展初期,正属帝国主义兴起时期,不少的考古发现实际上就是列强对殖民地历史遗产的掠夺。比如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就曾在访问印度期间拒绝归还钻石的请求,还留下了名句:“一旦你开口答应归还一件,有一天你就会突然发现大英博物馆变空了。”(If you say yes to one you suddenly find the British Museum would be empty.)

的诞生,则是在西方考古学基础理论已经基本完整之后,加上当时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潜议程之一,就是与西方学者专家争夺文物的发现权和研究权。在国家民族大义之前,中国的考古人自考古学诞生以来,就有着“考古不藏古”的不成文规定。

什么是“考古不藏古”?由于考古工作者是发掘文物的,如果家中有收藏文物,难免会瓜田李下,引起其他人的误解。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那些大家,也是如此身体力行,亲自成为模范,形成了一种行业内的自律。

比如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先生,自1928年担任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开始,就和考古组的同侪约法三章:凡是做田野考古的都不藏古董。当李济先生逝世后,他的后人在他的遗物中只发现了几件仿制的艺术品,没有一件文物,所藏的一万多册书本中也没有珍贵的善本。

主持殷墟发掘的李济先生。(照片来源:中研院史语所)

又比如夏鼐先生也是奉为信条。夏鼐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一生人参加并主持过无数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后震惊世人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和埋葬万历皇帝的北京明定陵,无数珍宝都需先经夏鼐先生方能面世,但夏鼐先生从不收藏古董。四十多年前,曾经有记者到他家中采访,记者惊叹家里却看不见任何一件古物。

“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

曾与李济先生共事的著名女考古学家先生,在担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后,也曾立下一条不成文的院规:凡是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做考古工作的,绝对不准私人收藏古董。曾昭燏先生不只是立下规矩,出身名门的她(曾国藩弟弟的曾孙女)还把自己早年收藏使用的清同治年间茶具等全都捐赠给国家。

中间那位就是曾昭燏先生,身旁一前一后的分别为夏鼐先生及李济先生。

第一代中国考古人都如此坚守原则,因此也形成了一种传统,传承至今。中国国家文物局甚至直接采用曾昭燏先生当年的院规,列为中国文博工作人员的守则。

可惜的是,不从事考古的人往往只会被盗墓主题电影或《盗墓笔记》等现象级爆红小说的影响,从而质疑考古人员会否监守自盗,至今依然是个困扰的问题。

02 | 考古人员不是

另外一类非常困扰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帮我鉴定一下家里的XXX?”“我这个XXX是真的还是假的?”在不少的社交场合中,当我自报家门后,就会有人来找我帮忙鉴定家中的宝贝。

社会上大部分人不太了解考古是做什么的,所以经常把考古和文物圈混为一谈。这现象非马来西亚独有,即使在中国,也是许多人都没法弄清楚两者间的区别。

首先,除了西方那些游走模糊地带,一时是宝藏猎人,一时又自称考古学家的那些人,大多数考古人员主要在研究所、大学及考古所工作。这些单位的任何考古研究工作都是以学术为目的。根据考古学中的地层学与埋藏学理论,符合条件情况下基本地层年代都不会出现大差错,所以不同地层中发掘出的文物自然对应不同的时代。换而言之,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的都是真正出自地下的文物,那又何须去辨别真伪呢?文物圈涉及的都是民间传世品,又或者是一些盗墓贼和文物贩子交易流出的器物,鉴定的牵涉面甚广,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真或假而已。故此,学术界中的考古人甚少跨出去参与鉴定。

文物出土时需进行定位、拍照等多层工序后方能移动取出,这样方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器物留下的文化信息。

二来,文物圈的水太深、门道太多,倘若被有心人利用为某器物掌眼后,对方将鱼目混珠的器物一并吹嘘,考古专家甚至博物馆方难免落人口实,惹祸上身。

三则,考古人并不是不懂鉴定,而是考古工作可细分成不同的年代与项目,专攻的类别各有不同。让专门研究棺椁的去鉴定书画,自然是行不通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考古与博物馆从业人员,不搞收藏、不搞鉴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下次见到我,就别再问这种问题啦!

相关文章:
林家豪/洛阳都城兴衰史
阿蓟/开斋节到了,你吃Lemang了吗?
张丽珠/早餐路线
彭健伟/尼泊尔的那尾木雕鱼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