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11日讯)当年华小校园里那位总是穿着长裤的马来男孩,成长为精通三语的有为青年,更认为说华语仿佛拥有超能力!
ADVERTISEMENT
网媒In Real Life报道一名马来男生接受华小教育,通晓华语的成长经历,引起不少网民关注。
这名马来男生华文名为哈昔夫,6岁时家人计划将他送入国小就读,但他主动要求报读华小。
“我有位亲戚在中国工作并能说一口华语,而我发现这个语言非常有趣,对语言一直深感兴趣的我决定学习华文,所以我告诉父母希望读华小的愿望,而父母也很快就安排了。”
哈昔夫表示当时年幼的他并不知道这项要求会带领他去往何处,但他如今庆幸曾在华小求学。
“报读华小,却对华文一无所知……上学的第一天,称得上我与华语相遇的第一天。”
哈昔夫表示,初入学时他遇到了数名马来同学,其中一人稍懂华文,但他却一个字也不会,因此入学的首两周极为难熬,而他最感激的是教师们用英语协助他度过了这段困难的学习期。
“感谢老师的引导,让我能开始适应学校和增进我的自信心,老师还为我取了中文名,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步,那一刻我非常的兴奋,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名字。”
哈昔夫在华小的同班同学有三大种族,他形容与华裔、印裔和巫裔一起上课的体验很酷,且充满新鲜感。
“其他巫裔和印裔孩童也在学华文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我们总是互相帮助。”
哈昔夫在6年的华小生涯中,总是穿着长裤,这不仅让他看起来与其他小男生不一样,也让他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刚入学的数年间,我很难交到朋友,因为没有人真的愿意与一个特别的孩子一起玩,他们总是用奇怪的眼神看我,而且他们在远处就能认出我,因为我是唯一穿长裤的男孩。”
他坦言,同学们看起来很傲慢,或许因为他们人数更多,让他间接感受到自己被轻视,但他也不讳言这或许是他过度解读。
“作为一个孩童,他们也许对与特别的孩子交朋友这个想法感到陌生。”
虽然被当成“外来者”,但哈昔夫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对他。
每当休息时间,他都与同一群学生坐在同一张桌子,逐渐的他发现自己找到最好的朋友——华裔男孩乔瑟夫。
哈昔夫与乔瑟夫是同班同学,他们几乎形影不离,总是在一起玩耍和经常互相拜访,俩人一起去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还曾相约到体育馆观赏专业足球赛。
“那是9岁的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什么种族并不重要,而我抱持这个想法直到现在。”
语言的隔阂令学校功课变得加倍困难,在家中也没有人能够从帮指导哈昔夫写功课,直到上了半年学才开始渐入佳境。
“一开始即使是最简单的写生字功课,我都会感到很无助,因为我的家人完全不懂得读写华文。”
他也表示,当时他在华小二年级的功课,竟比在国小6年级就读的哥哥还来得多,因此他每天都必须留校,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功课。
“这项语言一点都不容易,可当我学习了华文,我在校外就变得无往不利,我也为此感到骄傲。
“我的亲戚都会在聚会上要求我说华语,即便他们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当时哈昔夫也会随母亲到早市或夜市,每当华裔小贩们听到他说华语时,都会表现得惊讶和欣喜,这让他感到仿佛拥有“超能力”。
“其实我理解和会说华语的能力,帮助我找到许多大品牌的兼职工作,这项语言能力成为我应对国际客户的优势,尤其在面对中国人时。”
哈昔夫也分享他在华小初尝鞭手心的滋味,只因他没有写完功课,起初他未能理解这种令10岁小孩感到恐怖的教育方式,但也逐渐体认这是华小灌输纪律观念的方式。
上华小让哈昔夫认识到各种华人节庆,包括清明节和中秋节。
他忆述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看到农历新年的舞狮表演,从此便爱上看舞狮,毕业后对舞狮念念不忘,每年必会确保自己有机会看一次舞狮表演过过瘾。
他也认为,上华小不仅让他学习到华文,也让他的英语进步不少,在多元种族的学习环境中,英语成为了他们沟通的语言,增进了他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
“如今,我可以在履历上注明自己精通三语,作为巫裔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掌握三语无疑更有利于求职。”
他赞扬华小教育系统塑造他成为一名有纪律的人,并且更有生产力和专注力,他为此感激不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