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1/04/2024

健康

农产品

营养

海凡

购买力

药膳

枣树

红枣

一株是棗樹,還有多株也是……/海凡(寄自新加坡)

作者:海凡(寄自新加坡)

紅棗是華人日常食物,既能煲湯,做藥膳;還可當小點心,棗夾核桃就很受歡迎;它還成為中華文化裡的吉祥符號,甚至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韓國,傳統婚禮上給新人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祝福,寓意“早生貴子”(諧音)。紅棗,和桃、李、杏、慄並稱為五果,民俗說:“一日吃三棗,六十不顯老”,可見紅棗在一般華人心中的位置。

而紅棗是溫帶植物,南洋地方的華人知道紅棗,吃過紅棗,卻未必見過棗樹。我知道棗樹,最早來自魯迅的〈秋夜〉:“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文章裡一大段描寫棗樹,卻不是描繪植物的形態,而是意象化的,是作者對生活的不屈與抗爭的投射,是戰士的比喻,或作者的自況。到底棗樹長得什麼樣子,說實在,讀過後還真說不上來。

ADVERTISEMENT

好了,刻下我們所在的德州樂陵,正是聞名的金絲小棗之鄉。“樂陵”這個“樂”字,原來知道有快“樂le”,交響“樂yue”,兩個讀音。不想它還有第三個讀音,就在樂陵,“樂”要讀成“酪lao”。不到這裡,還真不知道!

“金絲小棗”的名稱,源自於它個頭不大,顆粒飽滿潤澤,皮薄肉厚,核小色美,甘甜爽口。曬乾的金絲小棗掰開後,能看見果肉間有縷縷金絲。它既可以鮮食又可製成幹棗產品,是棗類裡的佳品。

更教人興奮和期待的,是我們一早將驅車探訪樂陵的百棗園。

百棗園在市郊不遠,據介紹建於1992年,佔地180畝,栽種棗樹1萬2000餘株,彙集了全國各地知名棗品種近600種,其中樂陵本地棗160類,僅金絲小棗就有64種。是集觀光采摘、科普教育、物種保存等諸多功能的特種棗園。

進入古樸的園門,彌望的都是讓眼睛特別舒適,滋潤的綠,一叢叢的棗樹,成排成列在道路兩旁,空氣中流蕩著淡淡的香甜的氣息。聽導遊介紹,我們細看,就在蔥鬱茂密的綠葉間,各式各樣的棗掛滿枝頭,米白色的,翠綠色的,紅褐色的,更多青褐斑駁。形狀更是林林總總,最普通的橢圓形,比拇指稍大一些,卻也有的像葫蘆,像梨子,像磨盤,像茶壺……

原來樂陵除了金絲小棗,還有無核小棗、長紅棗、圓鈴棗、馬鈴棗、酸棗、鈴棗、婆棗、梨棗、幹川棗、躺棗、木棗、磨盤棗、龍爪棗、凍棗等23個品種。其中金絲小棗佔80%以上。除開百棗園,樂陵全市棗樹核心種植區10.6萬畝,總株數超過二千多萬株,年產幹棗突破1億公斤,棗產業年總收入超過10億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樂陵市被命名為“中國金絲小棗之鄉”“金絲小棗原產地”,受益於大自然的福澤。原來棗樹開花與一般果樹不同,它從花芽分化到開花,需要較高的溫度。在5月中旬至6月底,盛花期的適宜溫度為22-23℃;果實生長期7月至9月上旬,適宜溫度為25-27℃;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正是此刻,為金絲小棗果實成熟期,也是金絲小棗品質的關鍵期,適宜的溫度為18-22℃,樂陵地區的氣溫,正好滿足了金絲小棗各個階段優質高產的生長條件。日溫差大也是樂陵金絲小棗品質好至為關鍵的一個因素。

我們登上百棗園的一個高臺,放眼四野,鬱郁蒼蒼的棗林,覆蓋著魯北大地一隅。棗樹能長到十餘米高,枝幹伸展,二三吋長的深綠色葉片,密密匝匝,掛在柔軟枝梢的果實,微微下垂,被綠雲似的葉片隱蔽得很好。棗樹還是蜜源植物,在開花時節,滿園子蜜蜂嚶嚶嗡嗡的。人們熟知的棗花蜜,就是蜜蜂和棗樹給人類香甜的饋贈。

棗樹能抗旱,適合生長在貧瘠的土壤,與惡劣的環境抗爭,它默默積蓄力量,緩慢地生長。在樂陵,上千年的古棗樹計有三千餘棵,三五百年的老棗樹難以計數。黑褐色的,長著癭結的,佈滿紋褶的粗糙樹幹,如同歷經滄桑的老人,守護著這方水土。棗樹木質堅硬,紋理細緻,不易變形,因此還適合雕刻手工藝品。

走在木欄杆圍著的步行道上,兩旁果實累累的棗樹,就在我們觸手可及之處,風掠過,滿枝丫的果實,如翠綠嫣紅的珍珠瑪瑙招搖著,撞擊著,恍如聽到丁零當啷的響聲。正當心癢難耐,聽到允許動手採摘,一陣譁然之後,一大群成年人頓時童心大發,紛紛踮腳伸手,掀開茂密的葉片,如掀開大自然奧秘的一頁窺視——眼前的紅棗,不是塑料袋裝的外皮幹皺的幹品,而是搖盪在碧綠波濤裡的鮮果,圓潤閃著光澤,還是自己親手從嫩枝上摘下。我們一邊迫不及待地張口品嚐這神異的香甜,一邊點按手機,讓這瞬間嵌入生命裡。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杆。

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閒看。

這是1181年,也就是南宋淳熙八年,48歲的辛棄疾在福建上饒的帶湖農莊寫下的日常一幕。如果他穿越來到今天,見到我們這群大小孩,怕也要捋須呵呵大笑!那一年的辛棄疾,那一年的小朋友,那一年的帶湖,都刻印在中國的文學長廊裡。那麼,2023年在樂陵百棗園的我們呢,會被收藏在時間的哪個犄角?

市民購買力提升了

我想起這次北行,每日最常吃的水果就是冬棗了。山東生產冬棗,它是棗類中作為鮮果食用的佳品,理合、沾化、長樂的冬棗,皮薄肉脆,鮮甜多汁,廣受老百姓歡迎。我住處南門前一條街道,兩邊走幾步就有水果鋪,不只賣節令水果,如眼下的冬棗,葡萄,還有各地,甚至國外進口的鮮果。這和十幾二十年前大不相同。那個時候少見專賣水果的店鋪。水果多由果農或銷售者推著板車,到人流多的街頭兜售,售賣的都是單一的節令水果,如葡萄,西瓜,蘋果等。水果店鋪的普遍,反映了市民消費習慣的改變,背後是購買力提升了,因為水果比起主糧,蔬菜都來的貴,老百姓也能吃得起。懂得吃,喜歡吃水果,不單為填飽肚子,更注意營養均衡,注意,講究起生活品質了。

水果雖小,也是近年來老百姓生活變化之一。樂陵的百棗園,為滿足需求,除了供應農產品,還提供文化旅遊、普及生態教育,為日漸寬裕的日子,豐富內涵並提升素質。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