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30pm 12/04/2024

习近平

黄婉玮

马英九

习近平

黄婉玮

马英九

黃婉瑋|世界和平的關鍵

國家和平的關鍵在於領導者的決策,但領導者必須用博取信任的方式換取權力,所以往往做出言不由衷或身不由己的政策。

Image 8

臺灣前總統馬英九率領大學生赴中的歷史文化之旅,落幕之前的北京習馬二會才是最大焦點,馬英九雖是卸任總統,仍在努力與北京當局確立九二共識,盼以“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共謀和平,習近平也再次強調兩岸將會是“和平統一”, 不過馬英九僅能為臺灣爭取暫時性和平,因為可想而知臺灣的當政者並不認同習馬之間的共識。

ADVERTISEMENT

世界上一些角落正捲入戰爭中,臺海兩岸依然和平的關鍵是中共能自我剋制,但“推向臺獨”和“阻向統一”的勢力正在步步逼近,中共需要美國給出“不干擾中國統一臺灣”的承諾,因此,本月初的習拜通電話才是確保臺海兩岸安全的關鍵。畢竟美國在南中國海和太平洋所組的軍事聯盟已是嚴重考驗中共的忍耐極限。

世界的和平需要靠什麼維繫?從國際政治學家沃爾茲關於解決戰爭的分析理論來看,人、國家、國際體系都是關鍵因素。世界上每個國家有各自的世界觀和文明秩序,所謂求同不易,但總須共商如何存異,國家間才可能和平共處。可惜道理總是知易行難,尤其衝突關係最難調解,就如俄烏之間、巴以之間,這些國家衝突根本非經濟利益所引起,而是民族衝突所致的政治對立,進而威脅各族生存安全。

二戰結束後,各國認同避免戰爭的立場,於是有了倡導和平的聯合國,在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美蘇隨著二戰結束就展開競爭關係,從意識形態之爭到核武器、外太空的競賽,雖說有自我剋制,但還是利用了越南和朝鮮半島的“代理戰爭”進行軍事較量。直至蘇聯解體後,美國穩坐世界霸權之位,在沒有競爭對手之下,國際體系且得平衡。然而,後冷戰期間就已輪到中國從“沉睡的獅子”中醒來,踏上了資本主義經濟道路後不斷擴大經濟到軍事的實力,再加上東歐冒出了一位立志要復興俄羅斯民族的普京,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讓美國感受的威脅日漸加深。

另一方面,全球化經濟連接的世界使美國不再享受獨霸一方的地位,種種的景況才讓前總統特朗普帶領美國退出國際合作的“朋友圈”,再到拜登即用軍事結盟對抗中國和俄羅斯,一切都在為鞏固美國的世界霸權。

國家和平的關鍵在於領導者的決策,但領導者必須用博取信任的方式換取權力,所以往往做出言不由衷或身不由己的政策。

放眼望去歐洲國家的領導者多數年輕而有朝氣,年輕意味更少政治經驗,同時也較少歷史包袱,反而可能以寬闊心態接受存異的世界觀念,總好比美國來年大選可能還是圍繞老年的拜登和特朗普,哪一方勝出都將持續割裂全球經濟。

美國既不能完全阻止亞洲國家的民族復興,也不甘願與他國分享霸權地位,若按照另一前總統奧巴馬的戰爭理論,美國認同只要國家利益受到威脅就可為正當防禦而有“正義戰爭”,那麼,將國際霸權視作國家利益的美國,的確會將亞洲諸國的崛起視為破壞國際平衡與世界和平的“禍根”,並作為美國不願遵守國際和平規則的理由,而環顧亞洲四周的夥伴都將可能成為“池魚”。正是這種政治主導經濟的戰略,讓美國在亞洲國家漸失民心,而與以經濟主導政治的東南亞國家漸行漸遠,才有所謂的東南亞親中戰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