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部支持培训,愿意支付部分的费用,固然值得赞许。然而,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足于让教师突飞猛进,甚至把学生带上新高峰,这是否过于理想?
独中历经1960年代的艰苦岁月,来到1970年代华文教育人士发动复兴运动,再加上政府不断强化马来语在主流教育的地位,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反而让即将濒临灭亡的独中出现生机。
ADVERTISEMENT
这个年代的独中老师,主要来自南洋大学和留台的毕业生。在当时的环境底下,师资虽有大学毕业的专业,但是为数甚多都没有教育相关专业的训练。在当时的氛围下,老师凭着对华文教育的热诚,对族群文化的维护,而在这个薪资不高,工作量不少的岗位上奋战。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前辈教师与当时的董事部,同心协力挺过那段艰辛的日子,并为独中迎来了光明的曙光。居安必须思危,独中虽然度过危机,但是未来的发展亦是必须思考的。
进入21世纪,董总提出一系列发展独中教育的大蓝图,以供各独中参考,其中培育或储备未来师资和培训现任教师成为首要目标。在培育师资的同时,薪资的合理化亦是董总探讨的重点之一。
我们必须思考一点,21世纪的教师群,已经是另一个世代,华文教育的艰困期,对新生代的教师而言,就是过去的历史。今天各独中同仁固然不能忘记历史,但是也没有必要停留在过去,因为今天独中面对的是另一个新的局面。
面对许多新兴的竞争者,独中必须提升教师专业,增加学校的财源,以及为学校找到定位。
在提升教师专业的同时,包括让教师继续深造,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另外则是教育学程的培训。在东西马董总与学校的努力下,确实获得国内学府和台湾学府的培训资源,但是这些培训是需要继续性的。
作为学校的支持者——董事部,其实必须随着时代而作出改变,共体时艰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今天部分独中拥有部分州政府的定期拨款,其财政压力已经没有以往来的大。
在这种情形底下,董事部应该有更多的作为,在要求教师的同时,亦必须考量到教师的生活和学校的未来发展。
董事部支持培训,愿意支付部分的费用,固然值得赞许。然而,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足于让教师突飞猛进,甚至把学生带上新高峰,这是否过于理想?
教师经过专业的培训,一定会增进其教学技巧,还有扩展本身教学的视野,但是对学生有多大助益,这必须有多方面的考量,当中包括学校所在的位置(城或乡,在哪一州)、学生的人数、学生的素质等等。
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次的培训,就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容易。教育的培训,绝非一加一等于二,这般的简单。
我们不妨再举个例子,著名医师为病人看诊,他敢说每一位病人都可以一次治好吗?如果他有些病人需要两次甚至三次才能治好的话,我们可以指责他是庸医吗?笔者认为凡事都无绝对,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不妨也审视自己的专业,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呢?1990年代,台湾有一句广告台词“刮别人胡子时,先把自己的胡子刮干净”,这句话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