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家庭

发布: 9:30pm 14/04/2024

家庭

爱的教育

穷养

富养

逆商

灵商

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窮養還是富養? 培養逆商最重要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

俗話說“窮養兒,富養女”,前者是為了鍛鍊兒子意志,後者則是避免女兒輕易被物質誘惑。

然而,一些各走極端的做法比如明明條件允許下,乘車30分鐘就能抵達學校,非要求孩子乘坐巴士2小時才能到校上學;哪怕掏幹自己也要不斷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等等,對孩子的身心成長真有助益嗎?

ADVERTISEMENT

“窮養兒,富養女”如今還行得通嗎?

圖片來源:網絡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陳敬暉

“這套在以前的年代來說是非常管用的。”科藝育兒研發者,教育心理學博士羅苡玲如是說。

所謂“以前”指的是二戰之前,因為當時的社會依舊處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男性在外拼搏事業,女性在家教養孩子。

“‘富養’ 女兒是指教養這方面,以便女性更好地將道德禮義等等傳承給下一代,而男性則在外更堅強地去拼事業賺錢,讓生活變得更好。”

她指出,如今許多人會將“窮養”或“富養”與物質和金錢畫上等號,實則不然,與古人所說的“窮養”在於加強意志力,“富養”在於注重教養相去甚遠。

只是,無論是“窮養”或是“富養”,來到倡導男女平等的年代已然不適用。

“女性也可能出外工作了,如今的生活水平、生活模式等等需要男女雙方共同承擔,所以不能如此用性別區分來教導我們的孩子了。”

她認為,且勿論是哪種教育觀念,追根究底,其初心不外乎只有一條:為孩子好。

條條大路通羅馬,到達“羅馬”的路千萬條,我們無法確切地說哪條路通或不通,因此不如去思考,所採用的方式或舉動是為了什麼?而這個做法是否會收穫更好的效益?

“為什麼我說效益呢?是因為現在我們24小時好像都不夠用,然後爸媽也有他們自己要的me time,現在也是一直在鼓吹著愛自己。”

“愛自己,你孩子怎麼辦呢?他們又說我不能那麼自私,我也很想愛自己,但生活逼人我做不到。”

在時間有限,難以分配的情況下,著眼點應落在:
01 我們選的教育方式,其初心是什麼?
02 究竟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達到我們的目的?

比如“窮養”孩子,讓孩子吃苦的初心應該是希望他們在遭遇逆境時,可以熬過艱難,具備抗壓力,能從打擊中重新站起來。

所以,其最終目的是要提升孩子的(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而所謂“窮養”不過是一個方式。

富養 = 愛的教育= 培養溫室小花?

“你有沒有發現一些孩子的心靈強大,有一些卻又很脆弱,一碰就碎呢?其實這跟愛的教育息息相關。”

羅苡玲提到,如今已成為父母的80後、90後是在打罵教育為主的時代長大的,於是他們會採用愛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

當一件事情走向極端的時候,問題就隨之而來。

“雖然以前我們沒有被稱讚,但是我們很堅強。現在愛的教育少不了稱讚,為什麼稱讚變多了,孩子好像變得很脆弱?”
“這是因為愛的教育也需要有AQ和SQ(靈商,,簡稱SQ)。”

實踐“愛的教育”的家長回想一下,大家是如何讚美孩子?

左不過是“你很棒!”、“繼續加油!”、“你在媽媽心目中是全世界最棒的孩子!”、“Well Done!”、“Good Job!”、“Excellent!”……總有一句是最常掛在嘴邊的,對嗎?

欸,這有問題嗎?有,而且這當中隱藏著很大的問題。

“因為我們的頭腦裡面有一個部分是儲存記憶和情緒的。你想像一下,如果孩子回來說他的數學拿得了80分,家長自然會說他很棒,對吧?”

“那他下次有沒有可能性拿到60分?”

圖片來源:網絡

長此以往的結果是,孩子的大腦相關部分會將“80分”與“很棒”掛鉤,當他獲得60分時,就不再是父母心中“很棒”的孩子。
因為每個孩子都想被父母認可,所以他會處於低頻情緒,並且將之帶回家。而實行“愛的教育”的父母,此時肯定也會給予鼓勵,表示“沒關係,下次再努力”。

可是,下一次有沒有可能再考獲60分?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他會認為可能讓父母失望,久而久之認定自己在數學這一領域沒有天賦,遂開始放棄這一學科,只做能達到“很棒”、“Good Job”等水平的事情,無法得到別人肯定的事情一概不碰。

“在0到3歲期間,父母一直讚美吹捧孩子,但到了幼兒園,一個老師需面對20個小朋友,可能要到幾天後才輪得上讚美他,他就不覺得自己很厲害了。”

“於是只有在成功率很高的情況下,他才會去做那件事。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做不到一件事,就會選擇放棄。”

而在簡單粗暴的“讚美”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工作後,一旦上司、老闆沒有給予讚賞或遭到批評時,多半選擇辭職離開。

“所以我們會覺得現在的孩子特別脆弱,被批評後產生自我否定,或者認為從前爸媽欣賞他,如今上司不會欣賞自己,所以就辭職不幹。”

“這導致現在社會的流動性非常大,而且成人也不覺得他的工作給他帶來滿足感。”

這般“愛的教育”長大的孩子,又怎能應對逆境?

羅苡玲說,培養孩子的逆商有助於他們面對挫折。
EQ還是AQ?

羅苡玲提到,市面上隨處可見的補習中心,各門各類的腦部開發課程以及五花八門的興趣班主要的是提升孩子的IQ。

可是同時我們也發現“Google先生”、“YouTube小姐”不僅可以回答孩子們提出的疑問,甚至連才藝都能通過視頻網站學習。

“那其實IQ還來的重要嗎?我覺得它也許是一個非必備,但需要我們去掌握一些的技能,好讓我們工作上可以用到。”

著重培養IQ以後,在10年前開始講究EQ(情商)培養,於是她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孩子做一件事情不成功而哭泣、放棄,是EQ問題抑或是AQ問題呢?

“許多家長會認為是EQ問題。”

叮叮,這顯然是錯誤答案。

讚美要有方,善用AEM

她提到,“愛的教育”初衷是希望孩子有往前走的動力,讚美亦有方法。例如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方程式是:A(Appraisal)+ E(Evidence)= M(Motivation)。

“我們讚美孩子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勵孩子讓他有動力嘛。”

那要怎麼用AEM的方式讚美孩子呢?沿用上述孩子的數學題考獲80分的例子,她建議讚美的方式如下:

“你平時做數學題很專注!”

A(Appraisal)對話中沒有提到分數,而是讚美孩子專注的價值。
E(Evidence)做了數學題。
M(Motivation)動力是家長們要的效應

由此,孩子的大腦相關部分便將“讚美”和“專注”連接在一起。
“若下次他考到60分,他就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專注,進而會更專注地去學習,這是不是就處於一個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去思考了?”

圖片來源:網絡

“當孩子回家,可能媽咪很耐心地問他要怎麼辦?他可能就會回答他認為需要專注一點,多做數學題,這是不是推動他解決問題呢?”

所謂“逆商”,即是推動孩子走向下一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唯有如此,溫室小花也有抵抗風雨的能力,方能健康成長,迎難而上。

更多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理財習慣 從管理紅包開始
為女兒築起後盾 用愛伴特殊一生
特殊的成長之路 以愛守護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pm 11/04/2025
平凡中的福分/刘爱佩(丹绒马林)

阿姨没读几年书,年轻时在母亲的理发店帮忙,母亲出嫁,阿姨跟过来,就在爸爸的裁缝店里帮忙打点、烧饭煮菜,渐渐累积生活经验。

小时候,父母忙着做生意,阿姨负责照顾我们,阿姨清楚兄弟姐妹的口味,工作在外,回乡时,阿姨总会煮几道拿手小菜给我们解馋。

阿姨不会用现代科技电炉来烧饭煮菜,虽然方便省时,她依旧用木材燃火苗,加入煤炭使火旺起煲汤,只用瓦斯炉炒菜。买回来的电炉器具,她通通藏在壁橱里,原封不动。过去蹲在炉灶口用铁筒吹气,看着星星火苗窜动燃起,情浓炭烧或许是她老人家的执著吧。

阿姨的日常,除了烧菜煮饭做家务,就是看电视。

她每天早上6点半爬起床,在厨房里东摸西抹,开始烧开水,装满大中小3个热水壶。过滤器的水她总是不敢喝,老说喝了肚子不舒服,水一定要烧开才能杀菌。也曾考虑换个设有冷热双用的饮水过滤器,随时有热水泡杯咖啡,然而,始终不放心。

忙完烧开水,阿姨就准备早餐,或蒸面包、蒸包点,要不就来个干捞面、煎饼等。那刻,我们还卷在被窝里呢!

早餐还在胃里没等消化,阿姨已想着煮什么午餐了,她自言自语一番后,打开冰箱,把菜一一摆在洗手槽旁,肉更是提早拿出来解冻。有时真想不通,问起时,101个理由,脑筋可灵光了!

离不开旧时代观念

阿姨的生活离不开旧时代观念,时间的火没有在她思维里点燃。的确,不是每个老人家都能脱去过往的束缚,跟着时代的轮轴转。他们对新颖万变的发明缺乏信心,越方便快速的时代,宛如魔爪消耗他们的精力,然而,缓慢与等待是否成了现代人耐力的考验?是不是一把磨损耐心的刃?

午餐后,阿姨才稍感悠闲,躺在懒人椅上听听午间新闻,看看电视节目。阿姨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操控波道。我们很少陪阿姨看电视,原因?每当广告一出现,阿姨就会转换波道,有趣的是她熟练遥控器的按钮。阿姨还会一边看一边说故事,细数情节,往往让你错过演员的某段对话。如果你想知道结局,阿姨能记上365天,一再重复也不厌。

阿姨习惯睡午觉,寂静的午后的确是她小憩的好时光。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人认为午睡是养神静心的活动。其实,静也是动的前奏。

睡醒,正是阿姨准备晚餐之时。以前,一家十口,菜量大,碗盘多;如今,孩子们各奔东西南北,有的远在海外,不能每个农历年共餐团圆,视频祝福成了管道。父亲回天家后,母亲和阿姨早已习惯三两人一起吃饭,菜量虽然少了,但种类不缺。

阿姨的日常堆叠了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个快步入80的老妇,还能行动自如,煮菜烧饭打扫卫生,我想这是上天的恩泽与赐福。

岁月递嬗,时光荏苒,新一年好好与自己和他人相处,与老人家共处,更需多一分体谅与包容,珍惜彼此。愿——生活好好过,即使平凡也是莫大福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