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透過臉書發貼文,詢問讀者對於購買電動車怯步的原因。絕大多數人抱怨全馬充電樁不足,有里程焦慮,且無論是AC或DC充電器都比5分鐘就能完成的添燃油來得慢。
報道:李佳憓
ADVERTISEMENT
東南亞在疫情緩緩復甦後,搭上電動車時代的滾輪,幾乎各大分析機構、專家、汽車領域業者皆對東盟發展電動車方面抱持樂觀,預測電動車市場在未來1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和銷售額,必會前趨直上。
回看馬來西亞的電動車市場,怎麼看著有點“熱不起來”?原因為何?未來趨勢又如何?
多數市場調查的結論是,大馬電動車基建網絡不足、電費節省不明顯、對於電動車的安全性存疑,都讓電動車目前還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半夜須設鬧鐘搶充電樁
我國在2023年純電動車(BEV)的註冊數量相比2022年增長高達400%,即2022年售出的電動車約3000輛(TIV佔2.77%),2023年則激增至1萬多輛。細看汽車總銷量,電動車比例僅佔4.12%,比泰國的12%遜色。
《星洲日報》透過臉書發貼文,詢問讀者對於購買電動車怯步的原因。絕大多數人抱怨全馬充電樁不足,有里程焦慮,且無論是AC或DC充電器都比5分鐘就能完成的添燃油來得慢。
一些居住公寓和樓層單位的電動車車主也留言說,半夜要設定鬧鐘起床“搶”有限的充電樁,充電後來不及開走的話還會被罵,被罰款!
民眾調侃“汽油比汽水便宜”
另外,我國慷慨的汽油津貼也引來讀者調侃:“大馬汽油比汽水還便宜”;加上電動車二手市值不理想、政府未宣佈EV的長遠路稅問題、更換電池成本太高、維修服務未普及化等因素,都降低了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和信心。
我國的純電動車(EV)目前還處於蜜月期,享有全免進口稅、國內稅、免路稅的優惠直到2025年底,至於2026年起政府將如何計算電動車路稅則有待交通部長宣佈了。
林偉揚:消費者需改變思維
面對民眾一籮筐的焦慮和疑問,一站式電動交通服務供應商EV Connection公司銷售總監林偉揚表示能理解,但也認為,或許消費人需要更多思維上的改變。
自2016年開始駕駛電動車的林偉揚分享,當時市場只有AC充電器,等候時間較長,惟使用人數不多所以車位不太會被佔用。從政府的魄力和市場發展速度來看,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業者投入到電動車充電供應市場,因此要達到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2025年全馬1萬個充電樁的目標,也不是不可能。
目前全馬共有大約2020個電動車充電樁,其中EVC JomCharge部署了500多個充電站點,包括交流充電樁(AC)和直流充電樁(DC),今年底的目標是增加至1000個充電樁。
“因為汽油津貼政策,所以電動車看起來節省不多,但其實若使用家中充電,電動車是可以節省約20至30%,比燃油更實惠。”
他補充,長遠來看電動車的維修成本也會比燃油汽車便宜。
充電快慢胥視車款充電器
決定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最大因素是車內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其他還包括逆風、空調、負載和輪胎狀況。
從平均充電時間來看,AC充電樁需花6至8小時(10至100%),DC充電樁則是45分鐘(20至80%),但這也胥視車款和充電器種類。
林偉揚舉例,比亞迪車款是80kW,若DC充電樁是100kW或180kW的話就存在限制;反之,如果是BMWiX或其他牌子是150kW至250kW,充電速度就會快很多。
“從我的城市駕駛經驗,一輛電動車充滿電可以行駛4至5天(400公里),塞車影響其實不大,冷氣用電量是很小的,只要時速控制在110公里就不是問題。
“當然,享受電動車的瞬間加速是很誘人的,電池耗量確實會出現猛跌,需要更長充電時間;反之若要在充滿電的情況下儘可能行駛更遠,最好還是別開太快,也不要頻繁剎車。”
這裡不免要提醒各位道路使用者,安全駕駛,人人有責啊!
做好行前功課 解決里程焦慮
在充電樁數量有待增加的現實限制下,解決電動車裡程焦慮的最大方法,就是做好行前功課。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麻煩,但如果能做好行程規劃,相信很多駕駛電動車的人是不太會回頭駕駛燃油車的。”
盼納更多充電供應商補貼政策
林偉揚表示,EVC的生意已進駐新加坡,目前正計劃擴大至泰國和印尼,而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該國的電動車市場前景和潛能很大。
“泰國比馬來西亞快很多,電動車和充電樁數量是我們的3倍,售價也比我們便宜,當然這有賴於泰國政府很早就給予充電供應商補貼。”大馬則起步較遲,他希望政府在推動本地電動車發展藍圖上,也能納入更多充電供應商的補貼政策。
近萬公里僅花320充電費
車主:駕電動車體驗很開心
阿漢(Adham Fayumi)抱著嘗試心態,在去年底入手了一輛特斯拉Model 3 Highland。他每天行駛70至80公里,至今累計行駛了9200公里,充電費用卻只花了320令吉!不過,這個“誇張”數字的背後是因為Tesla為了吸引消費者,在特定區域提供免費充電。
“特斯拉有自己的充電網絡,辦公室或會議地點附近都可以找到,暫時完全免費,所以我都不在家裡充電。”
至於長途旅行,在完善的事前規劃下,阿漢從吉隆坡來回浮羅交怡並沒有出現任何續航焦慮,車速保持在時速110公里左右的耗電量是可接受範圍。
“雖然在非常炎熱的天氣下,充電效率降低了大約10%,但我駕駛電動車的體驗還是很開心。”
劉鎮東:馬汽車市場大
電動車銷量將快速增長
儘管目前電動車銷售比例仍低於5%,且基本上是由國內T20群體購買,但劉鎮東不急著下定論:“我不會單看今年的變化(電動車佔有率),確實現在的比例相對來講少,但大馬的汽車市場還是很大的,我國人口沒有很多,但一年賣的車還是很多,存在穩定且大的需求。
“也許要等到2025年國產電動車推出後,一些基建、政策、條件完全到位,才會水到渠成,出現快速增長”
根據電動車指導委員會(NEVSC)最新的目標,大馬希望在2030年的電動車(包括混合動力)比例可達汽車總銷量(TIV)的20%、2040年達50%、2050年達80%。
10萬令吉政策非為保護國產車
主打本地組裝 帶動產業鏈
不少業界人士評論,目前大馬政策僅售賣10萬令吉以下的電動車是旨在保護本土汽車品牌,倘若現在直接打開門戶讓國外品牌的便宜電動車湧入,那麼,本土汽車的銷量就會出現大幅下降的擔憂。
但要強調的是,本地組裝的電動車產業就沒有10萬令吉的門檻,誰都可以進來。
劉鎮東解釋:“10萬令吉政策不是隻為了保護寶騰(Proton)和Perodua,而是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品牌能在大馬進行本地組裝(CKD)和製造,然後售賣10萬令吉以下的電動車,帶動更多本地的產業鏈。”
若我國真的能吸引到更多車企投資本地組裝,無論是本地零件提供商或勞動力方面都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國外車企要在我國建設電動車生產線必須投入巨大投資額,也要謹慎考慮車款銷量和本土化零件的使用率,儘量避免虧損,否則許多廠商也不敢輕舉妄動。
太依賴津貼油
馬未來須綠色轉型
大馬推動電動車產業,不全然只是為了成為東盟電動車樞紐、創造新的經濟市場,更重要的是要藉由積極普及化電動車和電動單車來協助國家綠色轉型。
劉鎮東說:“過去我們太多依賴石油、汽油、柴油,這對政府的財政等各方面都有影響,所以比較長遠的問題是,政府遲早是要慢慢減少對汽油和柴油的津貼,社會的確需要綠色轉型。”
綠色轉型的努力得到私人界的支持,其中Eclimo公司採取主動方式去檢測和維護車輛,定期與用戶聯繫,讓電動車車主感到安心。
“電動車的普及率一直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們在遇到技術挑戰時不知所措,各種負面挑戰也被過度宣傳,在轉型路程中,我們需要讓公眾更深地瞭解使用電動車的真正好處。”蔡棣偉預計,大馬乃至東南亞電動車市場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大幅增長。
蔡棣偉:中國市場飽和暫時現象
另一方面,電動車大國中國近年來出現新能源汽車供過於求和市場飽和,一度出現車企倒閉潮,蔡棣偉認為這與疫情冷淡期有關,可能是暫時的情況。
蔡棣偉說:“可以看到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加大在東南亞的市場滲透,給予用戶更多選擇和在本地普及化,也預見東盟電動車行業會在短期內迅速發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