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到現在,戀童癖施暴的事件從來沒有停止過,主要是受害者年紀小,他們在被侵害後感到害怕迷惘,或受到威脅而不敢對旁人透露遭遇。
臺灣主持人黃子佼多年來利用本身的知名度滿足其戀童癖,甚至收藏性虐未成年者的影片。過去被欺壓者已成立“受害者聯盟”,準備通過律師討回公道,演藝圈和輿論界也抨擊其變態行為,並呼籲群眾關注保護少兒權益。
ADVERTISEMENT
全球不只是黃子佼有戀童癖,馬來西亞武吉阿曼性侵犯、女性及兒童罪案調查組(D11)主任茜蒂甘希雅日前透露,大馬涉及未成年少女的強姦案件在過去3年顯著增加,即2021年接獲61宗投報,2022年和2023年分別增至103宗及104宗。
警方相信大部分案件的施暴者是通過社交媒體,包括WhatsApp向受害者進行甜言蜜語攻勢,之後進一步誘騙受害者發裸照,一旦見面後就會發生強姦或輪姦等情況。
更讓人髮指的是這些戀童癖者,也濫用社交媒體向志同道合者,散播兒童性虐待內容,分享他們誘騙兒童的方式,以及他們成功剝削孩子時的“樂趣”。
互聯網沒有界限,助長了大馬和許多國家的戀童癖及性侵案件,讓心懷不軌的戀童癖者更方便向“獵物”施暴。
一些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乏愛,或根據風向當網紅或經營網站,尋求流量和關注,也讓戀童癖有更多機會進行誘騙。
事實上,從過去到現在,戀童癖施暴的事件從來沒有停止過,主要是受害者年紀小,他們在被侵害後感到害怕迷惘,或受到威脅而不敢對旁人透露遭遇。
孩子受到的性侵大多數是“權威性侵害”,即施暴者主要來自父母、長輩、近親、師長,或初入職場時所遇到的面試者、上司、同事或公事上的客戶。
施暴者持有“輩分”或“資歷”權威,甚至是“專業權威”、“宗教權威”的知名度,因此受害者即使透露本身被侵害的遭遇,反而會被置疑而受到輿論的二度傷害。
但施暴者卻在“權威光環”的包庇下得以繼續向更多受害者伸出魔爪。儘管這些戀童癖者不斷對弱小者下手,卻仍會獲得他們的伴侶庇護和支持,而迷信權威的社會人士會認為,這類具備專業權威的施暴者的道德不可置疑,而選擇把矛頭指向揭發真相的受害者。
除了權威性侵害,年輕的受害者也會經歷“戀情中的性侵”,情竇初開或早戀的孩子,以為對方的行為是屬於戀愛中的正常互動,但之後可能被誘騙拍下不雅照片或影片,並被洩露到互聯網上,過後受害者會被施暴者拋棄,面對不可磨滅的創傷。
世界各地發生的案例顯示,一些年少時候被戀童癖者侵犯的受害者,年紀增長後才有勇氣說出當年的不幸遭遇,但往往不獲社會和輿論支持,受害者反而會被質疑存有不良動機。
責備受害者的人,應該回想自己小時候或年少時,遇到非正常的事情,是否也一樣會感到驚嚇害怕,陷入迷惘中,而不敢對身邊的人述說遭遇,直至漸漸長大後才發現那是不對的事情。
戀童癖者帶來的傷害,應該被群眾正視,多一份同理心,少一分助紂為虐的殘酷。
家長和教師能做的是教育孩子使用社交媒體的界限、價值觀和自我保護的意識。馬來西亞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需要採取更嚴厲的行動監督社媒,避免兒童及少年掉進戀童癖性侵的陷阱。而政府應加強執法對付戀童癖者,保護少兒的安全和權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