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在許多人心裡,獨有一份在其他地方都嘗不到的“家的味道”,而家常菜貴就貴在家常二字,通過美食將家庭成員聯繫在一起。
本期社區報的《私房好菜》將為讀者介紹蔡蕙霞與羅春生兩夫婦的拿手好菜:潮州紅桃粿、鹹菜鴨湯以及自制玫瑰鮮花餅,聽他們分享滿是兒時味道的家常菜故事。
童年被各式潮州美食圍繞
蔡蕙霞本身是潮州人,加上父親以前在俗稱“三樓”的士都蘭達拉組屋區經營雜貨店,那一帶的居民也大多數是潮州人,所以她的童年總是被各式各樣的潮州美食圍繞,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潮州紅桃粿。
紅桃粿是潮州人拜神祭祖的必備品,但她的父母那一輩不會做傳統潮州糕點,外婆則是做粽子比較多,也沒有做桃粿這類糕點,所以家裡沒人傳承到這個傳統糕點的製作。
她記得小時候家裡吃的紅桃粿是跟一位住在附近的老阿姨訂購的,而且每一次訂購就是三四十片的量。這讓她認定了紅桃粿的味道,就應該像那位老阿姨製作的那般皮Q料香。
但隨著那位老阿姨退休不再製作紅桃粿,她在市面上遍尋不獲口感一樣好的紅桃粿。抱著這麼好吃的紅桃粿就這樣失傳很可惜的想法,她萌生了自己把小時候的味道復刻出來的想法。
行管令期間與夫研發紅桃粿
在行管令期間,蔡蕙霞與丈夫一起研發,想要憑記憶中的“小時候的味道”,模仿出當年吃到的粿皮質感和內餡糯米飯的香氣。他們決定從紅桃粿的炒糯米內餡開始著手,先把糯米和配料的比例找出來,再來尋找粿皮的製作方法。
她開始在上網尋找製作紅桃粿的食譜,由丈夫跟著食譜上的材料把餡料炒出來。開始時試了幾次她一直覺得味道不對,與記憶中的兒時味道相比彷彿少了什麼。經過各種不同的嘗試及煮法,才終於讓他們找到了最完美的黃金比例。
羅春生接口道,他們最後是用洋蔥炸出蔥油,接著把香菇、蝦米、花生等配料與糯米一起下去炒,過後盛上來再去蒸。這樣配料的味道就能與糯米的香氣融合,品嚐的時候也能吃到每樣配料各自的獨特味道。
“單是作為餡料的糯米飯,從開始準備到完成蒸制,就需要耗時2個半至3小時。”
他說,以前看媽媽包粽子的步驟也是這樣,把糯米與各種配料一起炒成餡料後,再包成粽子拿去煮,因此他覺得紅桃粿的製作原理應該也差不多,而他直到自己嘗試製作後,才知道原來事情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容易。
內餡的部分解決了,他們可以開始研究製作粿皮。原本他們以為紅桃粿的餡料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沒想到看似容易製作的粿皮才是他們覺得最難、最挫敗的部分。
耗半年掌握粿皮技巧
蔡蕙霞說因為一直覺得粿皮的口感不對,從開始嘗試到成功製作粿皮,他們共耗費了半年的時間。
她指出,也是在自己製作後,她才明白當初老阿姨因為年歲漸長選擇退休不做紅桃粿的原因,原來要把粿皮做得Q彈有韌性又不硬,需要花費力氣及手工去揉麵。後來,她得到製作紅桃粿的師傅指點,並且在經歷了幾次失敗後,才終於找到自己想要的口感。
“反正行管令期間只能待在家,剛好就拿來研究紅桃粿的製作。我不怕做失敗了丟材料,只是想要找到自己要的那個味道和口感。”
羅春生:想念媽媽煮的菜時就下廚
另一道要介紹給讀者的鹹菜鴨湯,同樣是潮州名菜之一。
蔡蕙霞說,這是潮州人逢年過節家裡會煮的一道家常菜餚,她在結婚後第一年回婆家過年時嚐到了家婆煮的這道湯。因為以前家裡沒有煮過這道菜,她到那個時候才知道原來潮州人有這樣一道菜。
她品嚐過後就被這道湯的鮮香味美給俘虜了,她和丈夫擔心以後吃不到這樣的好味道,於是決定將這道菜學起來。
她的家婆是被廣東家庭領養的潮州人,平時家裡煮的多數是廣東及客家菜系。這道湯品是她印象中家婆煮過的唯一一道潮州菜。家婆也把做法毫無保留地教給了兒子(她的丈夫),成為了他的其中一道拿手好菜。
“鹹菜鴨湯使用的是番鴨,因為番鴨的肉質緊實油脂較少,其他的配料也很簡單,包括鹹水梅、番茄、白蘿蔔以及用來祛除鴨肉寒性的姜,需用小火慢燉,上桌前用一點鹽調味就可以了。”
她說,丈夫小時候,這道湯常在家裡的飯桌上出現,現在丈夫也很常在家裡煮這道湯給家人品嚐。
羅春生表示,他從小在家裡看媽媽下廚,看久了多少也能比劃出來,加上自己原本就對嘗試新的料理有興趣,所以對媽媽以前煮過的“大菜”,他都很願意學和嘗試,尤其是結婚後他們就搬出來自己住,不能一直回去吃飯,偶爾想念媽媽煮的菜時,他就會自己下廚解解饞。
改良雲南鮮花餅
玫瑰鮮花餅餡香可口
最後一道要介紹的是甜點——從雲南鮮花餅改良而來的玫瑰鮮花餅。
蔡蕙霞說,當初是因為想要製作一款不一樣的年餅,於是她開始在本地尋找可食用的玫瑰花瓣作為餡料,醃漬後包入餅皮內再烘烤。
她分享這道甜點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去除玫瑰花本身自帶難以入口的天然苦澀味。她也是經過多番嘗試,才找到了克服的方法。
她最後製作出來的這款玫瑰鮮花餅,外皮有濃厚的牛油香氣,內餡香甜可口,吃完齒頰留香,廣受親朋戚友的好評。
羅春生指出,美食很多時候也成為聯繫父母與孩子的其中一種方式,就像孩子在回家的路程中就已經開始想回家要吃什麼,父母也會在知道孩子要回家的前幾天就忙著張羅食材,孩子一到家就忙前忙後準備一桌子孩子愛吃的菜。
家常菜維繫家庭關係
“這些都成為家常菜維繫家庭關係的一種方式。”
蔡蕙霞搭腔道,就像他們的大兒子之前在新加坡工作,每次回來之前都會先打電話“點菜”,他們也會滿足孩子的要求,特別準備他愛吃的菜。
她說,她與丈夫也鼓勵孩子學下廚,不求精通,最重要是學會,煮出來的食物自己吃得下就好。她笑說,學會下廚至少以後不會餓死。
大兒子吃厭外食學下廚
蔡蕙霞有兩個兒子,她說大兒子在新加坡工作的時候,因為吃厭了外食,被逼著學習下廚,兩夫妻也曾接過兒子打回來詢問他們某道菜的煮法,或者食材要怎麼料理的求救電話,後來慢慢的他也學會了下廚。
她語帶自豪地說:“他會煮亞叄魚。”
另外,由於大兒子同樣很喜歡吃紅桃粿,小時候也吃過那位潮州老阿姨做的紅桃粿,所以成為她在尋找兒時味道時的幫手,會在嘗過他們炒的餡料後給出意見讓他們參考。
除此之外,為了家人的健康,蔡蕙霞堅持在家烹飪不使用味精,只是以鹽簡單調味,讓家人吃得美味也吃得健康。